郑孝胥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物生必有耦,二者道之门。
俗士务执一,百世成争端。
寒暑与昼夜,相需不待言。
彼此各是非,孰能为平反?圣智坐未达,著述迷乾坤。
强同诚可哀,末流遂滔天。
摩厉得发明,转战亦竞前。
哲人非世用,宥之入自然。
寄禅本才士,为僧名转盛。
见嘲壬秋翁,岛瘦心所病。
今年学寒郊,风味颇峭硬。
虽云六十化,未免近饾饤。
山人当自寿,雄据天童胜。
以诗作佛事,四海必响应。
聊为童子戏,直入散僧圣。
孔子语闻道,乃曰夕死可。
闻道知几人,死者盖已夥。
读之每失笑,求道计殊左。
道自有生死,安之实在我。
畏死而乐生,死遂为子祸。
吾今伏孔子,敢死气磊砢。
彼云魂有灵,亦未脱缰锁。
守国知以兵,何如守以民。
无民孰与国?恃官终难存。
吾民弱至此,久散不能群。
救亡事虽急,翻欲治本原。
扬汤以止沸,岂如去其薪。
满蒙苟相合,不下千万人。
部落得渐强,地利谁能分?交通实上策,速决胡逡巡?锡公持此谋,程公为我言。
我许为一行,暂为诸侯宾。
悲歌极慷慨,老去弥苦辛。
万物役于人,见用乃为贵。
是岂万物情,诬之因自遂。
试看鹤乘轩,孰与翔天外?惟人有殊性,徇意终不悔。
少游与文渊,两已适相背。
平生吝轻掷,老去若可弃。
每思犯至难,头璧誓俱碎。
惜哉时无人,谁解赏雄概?楼头意万里,缩手久不快。
倚阑更小留,安閒故常态。
东北劫愈急,问策乃及我。
楼前招片月,仗剑向辽左。
强邻久阻兵,跨海置遮逻。
吾民被迫逐,待毙但僵坐。
其锋诚难争,善守抑犹可。
杜回有时颠,食报在魏颗。
姑求振民气,申儆首媮惰。
死灰傥复燃,行见陆浑火。
人言柔胜刚,精铁绵与裹。
试探囊底智,筹一不须夥。
蒙难灵修久苦辛,玩时愒日坐诸臣。
一为孤注机旋失,再卜中兴义未申。
江左夷吾虚想象,黄图赤县付何人?楚囚君子吾何敢,深觉新亭愧伯仁。
十年几见海扬尘,犹是登高北望人。
霜菊有情全性命,夜楼何地数星辰?晚涂莫问功名意,往事惟馀梦寐亲。
枉被人称郑重九,更无豪语压悲辛。
白日销沈兵气昏,漫持热泪洒中原。
燕辽一战民应尽,江海横流溺岂援。
玉貌无求犹不去,西山始到欲何言。
残年残世还相对,便乞馀杯酹断魂。
介寿称觞俗所同,长言劝诫见家风。
人生只有思亲日,莫付良辰乐事中。
楼窗未白已闻笳,旧梦惊回失岁华。
短后荷戈心纵在,南冠挟策计终差。
相从休比龙云逐,一往空愁马齿加。
挥洒推敲吾事了,不妨断送冷生涯。
得隽径窜诚智矣,搏噬跳踉何所为。
旁观矜宠且宿饱,怪尔相厄无已时。
子于何处得此态,曲写尽意毫无遗。
往者不谏莫恶剧,来者视此犹可追。
痴顽可是恋人间,死别犹伤去不还。
渐悟馀生元易散,尽成往事杳难攀。
孑遗岂识天何意,磨折方愁老益艰。
却道明朝又生日,莫将情况问初鳏。
谁遣琵琶化此湖,歌声终古绕西都。
锦帆拂水成殊色,杰阁藏林想霸图。
一角夕阳山尽处,万家灯火夜归无。
石山寺外唐桥月,莫向愁人问故吾。
楼馆嵯峨倚暮空,雨声竟夕杂松风。
逃虚路出沧桑外,愤世人来醉梦中。
入海扁舟应已具,看云孤岛更谁同。
白鸥欲下还飞去,莫为高吟怪此翁。
一别高楼寄此庵,五年况味更谁谙?枕堪待旦天难晓,薪已将然卧岂酣。
沧海径归真上策,旧京入梦奈空谈。
丹青自写灵台状,莫信人誇蔗境甘。
事平廿馀载,吴趋未忘乱。
会城向东北,瓦砾嗟过半。
比年多官人,大力规久远。
捷足割墟落,弹指斲轮奂。
节署南属河,甲第已无算。
闳深不可测,巷陌惊屡换。
壮哉试屈指,宦橐想钜万。
繄予怀此都,久愧累亲串。
三年归自外,踪迹转投散。
崎岖持八口,白下谁可馆?不憎市井喧,聊喜淮流贯。
数椽待栖止,颇类夔子窜。
迂狂人所笑,虑此盖熟烂。
自污亦无徒,行歌南山矸。
尚书顾我言,子适日本归。
韩衅初未发,蓄谋非一时。
彼族治战具,其端讵难窥。
觇国能返报,备豫或不迟。
边事坏至此,语次张髯髭。
逡巡仰而对,兹意匪所知。
颇闻列国法,其制有三师。
号为常备者,终岁听指撝。
昼惊若赴敌,宵严若交绥。
其次曰预备,军行乃登陴。
又次为后备,不足则徵之。
朝令夕已发,有类脱兔驰。
中朝实久弛,文武苟以嬉。
寇至纷募兵,械器窳弗治。
近如牙山役,浃月遥相持。
济师数十请,主者莫肯尸。
败我非彼能,灞上真群儿。
尚书试熟念,下走徒嘘唏。
幕府绝通谒,散步惟长廊。
枇杷冬始发,雨中送微香。
院落疏逢人,向夕气已苍。
觅句悄隐几,移灯清照床。
朅来亲吏牍,勉强岂所长。
骤闻北方警,寇深徒慨慷。
此邦敌久瞰,狙袭谁得防?论议多奚为,缓急未可量。
出门望我居,南去五里强。
数日乃一归,儿女迎踉跄。
坐定顾之叹,老我当何乡?。
中年念儿女,刚性殊曩昔。
眼中第三儿,抱玩辄不释。
咿哑才学语,见爷已解索。
吾怀虽抑郁,为汝长暂适。
亲党共誇慧,比似珠的皪。
何时大疏忽,不节使伤食。
投药若小瘳,日日看愈瘠。
出愁入亦愁,弥月疾随革。
冬至幸脱命,小寒过不得。
父怜母复爱,抚汝两脚直。

郑孝胥(1860-1938),中国近代政治人物、诗人、书法家。 福建 省闽侯人。

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 安徽 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13年筹办读经会。1923年奉溥仪之命入北京,次年受任总理内务府大臣。1924年北京政变后,协助溥仪出逃。1925年后,负责溥仪的总务处及对外事宜。1928年赴日本,筹划溥仪复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负责起草伪满洲国国歌与建国宣言。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1934年溥仪称帝后,任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后来因为反对日本方面对满洲国的压制,而于1935年5月21日失势;1936年后继续为日本侵略者效力。

1938年于长春过世,传言是被毒杀。郑孝胥死于1938年,散原老人是“七七事变”后,拒绝服药、进食,在忧愤之中过世的。

中文名
郑孝胥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闽侯
出生日期
1860年5月2日
去世日期
1938年
民族
汉族
信仰
神道教
职位
政治人物 著名书法家
主要成就
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代表作品
《海藏楼诗集》
重要事件
唆使溥仪投靠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