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螺髻瑶簪倒碧空,长崎山色似闽中。
出门十日忽至此,归梦可怜千万重。
断腕高松氏,歌者良纷纷。
四坐且勿喧,听代保郎言。
保郎家江户,事在明治前。
少小无所知,但念知己恩。
藩法时方酷,义父抱深冤。
狱急待自杀,营救穷百端。
俱死犹不解,智竭惟有身。
探怀出白刃,霜光蚀我魂。
低回语左臂,全归愧难全。
断者不复续,今日与汝分。
欲下齿牙断,神鬼啼右边。
谁知父母躯,彼此乃相残。
一挥何时落,昏绝耳不闻。
俄然视白日,岂意犹生存。
收我刀如风,涤我血翻盆。
修书仍函腕,驰献辞悲酸。
义父幸得白,残躯越中年。
支体已不痛,沈痛在心肝。
卖药溷市人,忏悔向世尊。
众生有疾苦,莫似我艰辛。
大清黎公来,遗我以古文。
李公尤慷慨,陈义高青天。
保郎身见在,保郎名已传。
会有义士知,热泪坠衣巾。
人生历情劫,忧患深相缠。
本心要不昧,君子或见怜。
保郎骨可朽,义士泪不乾。
秋后閒行不厌频,爱过花市逐閒人。
买来小树连盆活,缩得孤峰入座新。
坐想须弥藏芥子,何如沧海著吟身。
把茅盖顶他年办,真与松篁作主宾。
豪举京华在眼前,谁知海外有今年。
客中总觉朋尊乐,酒后差怜粉黛妍。
灯影自繁无月夜,桂香微动欲霜天。
欢场那落中原后,听罢清歌莫惘然。
秋怀闭户兀嵯峨,都付登临眼底过。
蛮菊那知佳节重,霜林也傍醉颜酡。
楼西地尽邻斜日,海上帆收展夕波。
爱宕山头三客望,乡愁谁似舍人多?。
学道未为晚,新持胎息经。
凝心存日景,行气摄神庭。
情在妨飞举,身微混醉醒。
对君终不愧,勿复患颓龄。
用意君良苦,崎岖欲胜天。
拙迟期得巧,后发待争先。
世运行一变,人谋无万全。
就阴应可息,吾已倦周旋。
万化有消长,而非减与增。
短长初止此,得失亦何曾。
知退宁渠黠,好谋讵尔能。
唯当量心力,兴到径须乘。
檐牙初日下霜风,坐看窗前半树红。
稍喜书声侵梦寐,乍怜秋气入房栊。
晓寒峭后衣频著,浅语拈来句未工。
谁念诗人渐消瘦,曲町馆里送归鸿。
潮头未没一痕沙,来处回看隔浪花。
气暖洞天巢蝙蝠,山贫夷户卖龙虾。
灯前归梦愁难熟,浦口遥峰认欲差。
却笑含情吕居士,偏将情感證无邪。
有山曰飞鸟,似我射乌不?高树红犹浅,回溪响更流。
烹鱼怜女手,把酒爱楼头。
莫厌三年住,堪成一笑留。
君于我厚矣,不鄙谓我语。
所云讵无缪,政自出肺腑。
闻君道贤伯,老辈具风矩。
门中足师法,岂复假外取。
亲贤远不肖,此事已为主。
性情端且厚,俊哲必乐与。
文字艺之末,费日浪自苦。
但当勤读史,大义了今古。
自居在何等,肯作流俗伍?知君多良友,走也岂足数。
离居傥相忆,莫哂渠言腐。
与子同出都,十六年于兹。
子今复入都,良甚喜以悲。
两兄虽未老,皆异年少时。
事业那可说,所忧寒与饥。
我如风中船,奔涛猛相持。
不怨漂流苦,但恨常乖离。
何时得停泊,甘心趋路岐。
向来盛负气,不自谓我非。
进士弃不求,从人诟狂痴。
念子行入世,科第政所期。
闽士多褊狭,此语古已讥。
器闳乃受大,要须力戒之。
何物益神智,读书乌可迟。
吾今之所行,世人讵见知。
似傲非慢侮,似倦非摧颓。
寸心虹贯月,子胡愁我为?。
惘惘重经黄浦滩,霜灯照彻月千盘。
潮喧楼外车初过,雨迸尊前曲未残。
入洛士龙成独往,伤春小杜罢追欢。
修书粗说江湖意,已觉春阴到指寒。
一见斯人怅永藏,病中尤自意堂堂。
流风可但兴吾党,后起谁当望雁行?入幕往曾依肃毅,游吴晚及接忠襄。
若凭目击评风节,公论年来有短长。
日枝蓄深苍,细巷藏山麓。
清溪复绕巷,弥望但高木。
西寻巷欲尽,杝落窥我屋。
入门势稍邃,纸窗昼常绿。
累垂柿与梨,离立松与槲。
连楹作磬折,三面成五曲。
闺人爱西南,临水好送目。
东轩尤蒙密,敷坐客所肃。
距轩北二椽,宜以栖我仆。
周遮望若隔,呼唤应颇速。
跳梁便儿女,饮啖足蔬肉。
旬馀困坐起,月许忘局促。
丁宁促洒扫,婢媪额屡蹙。
比邻各勤洁,讵可愧彼族。
雨檐报晚霁,片月如凉旭。
晴灯闹流星,繁丝压孤竹。
奔车汤忽沸,推枕声在褥。
中宵起舒啸,夜气漫林谷。
乡心茫欲碎,离念牵更酷。
我愁妇亦叹,身世付转毂。
中原民情敝,隐患在心腹。
此邦俗亦偷,交谊聊云睦。
谁能任兹事,起造斯世福。
微官欲何道,一饱忍千辱。
悲呻久不寝,人世寐正熟。
雏鸡尔谁戒,向曙强咿喔。
湿云重难起,雨气夜不小。
河堤决屋顶,汹汹遂至晓。
新凉睡味美,惊觉讶非早。
披衣趣具食,杂进殊草草。
出门沟浍溢,未敢怯途潦。
因思宵来势,疑恐小楼倒。
楼前甫拆屋,东北豁可瞭。
斜风时潇潇,远树淡袅袅。
低头或终日,书史粗省了。
近来罢午餐,薄粥润吻燥。
朝夕出无车,纵步自轻矫。
他人笑吾吝,彼浅恶知道。
壮夫事事可,妙赏恃怀抱。
使吾行负担,亦足营一饱。
作书无难易,要自习之久。
苟怀世人誉,俗笔终在手。
古今祇此字,点画别谁某。
必随人作计,毋怪落渠后。
但当一扫尽,逸兴寄指肘。
行閒驰真气,莫复抟土偶。
时贤争南北,扰扰吾无取。
狂奴薄有态,或者进猿叟。
达哉临川言,妄凿妍与丑。
踪迹宣南阔,情怀海外孤。
佳书能见及,妍语故多殊。
岛族滔新法,宾僚局腐儒。
默惭袁伯业,勤力久过吾。
吾年十二熟仪礼,闇诵全部色不挠。
尔雅急就亦宿读,当时恚渠云等道。
长大孤露事举业,文辞颇复心所好。
数年之间失八九,偶取温习翻苦奥。
治经念自小学始,桂段严王手勘校。
久闻遵义未得见,《逸字》《汗简》名尤噪。
渐怜岁月去飘忽,精力无成坐消耗。
君今遗此令我愁,便恐悠悠迹如扫。
郑君朴学仍能诗,瘦硬偏工兼澹妙。
一生自哀独何事,得丧何人为计较。
不如学道积毫发,入世差同饥可疗。
养心聊复期尽年,火速捐书真得要。

郑孝胥(1860-1938),中国近代政治人物、诗人、书法家。 福建 省闽侯人。

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 安徽 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13年筹办读经会。1923年奉溥仪之命入北京,次年受任总理内务府大臣。1924年北京政变后,协助溥仪出逃。1925年后,负责溥仪的总务处及对外事宜。1928年赴日本,筹划溥仪复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负责起草伪满洲国国歌与建国宣言。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1934年溥仪称帝后,任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后来因为反对日本方面对满洲国的压制,而于1935年5月21日失势;1936年后继续为日本侵略者效力。

1938年于长春过世,传言是被毒杀。郑孝胥死于1938年,散原老人是“七七事变”后,拒绝服药、进食,在忧愤之中过世的。

中文名
郑孝胥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闽侯
出生日期
1860年5月2日
去世日期
1938年
民族
汉族
信仰
神道教
职位
政治人物 著名书法家
主要成就
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代表作品
《海藏楼诗集》
重要事件
唆使溥仪投靠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