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聪明睿智惟神武,德化二千六百年。
今日日光辉万国,苍生还赖旧山川。
痴云堆积天如墨,雪浪奔腾海愈明。
正有万千身世恨,悲歌来和撼天声。
怀古东来七十翁,穿胸贯日气如虹。
双桥倒影金千尺,大淀河头夕照中。
百岁才馀廿五年,任他修短且随缘。
英雄花月应同尽,莫向人间叹逝川。
儿女倾城为送迎,老夫感涕欲纵横。
达材成德真吾党,愿汝同扬一世名。
一角玄黄渐射金,半丸离海欲登临。
暗中已有人相待,二十年来夜起心。
骨肉凋零换劫灰,兴亡万状祇馀哀。
仰天读忆儿时事,满眼波涛更不回。
海上群山跋浪来,千苍万翠画图开。
朝阳巧欲施金采,涌出参差白雪堆。
户枢流水理殊明,惰慢终教业不成。
百岁寻常应易得,何须世外觅长生。
一张一弛力常均,天道如弓事在人。
夏靡阿衡俱过百,张苍乳臭不须论。
已槁苍颜那复温,渐销英气亦无痕。
丹青难写灵台状,皮相纷纷莫浪言。
忠节元天性,尤悲不遇身。
从来依草莽,何处有君臣。
浩劫灰俱烬,贞闺志独辛。
表微下廷议,未足慰斯人。
著录存家乘,清门挺隽才。
友朋倾一世,文笔助馀哀。
天道宜昌此,人言岂妄哉。
君看明德后,名字已如雷。
独起辉天际,尚书若启明。
深心逾少壮,浩气贯平生。
诸老唯无术,神州久见轻。
如闻觇国者,反报为司城。
神完中有恃,谈笑却熊罴。
自古虽闻此,于公始见之。
个臣坐江汉,四海念须眉。
吾道微如发,还看振孔姬。
海畺信无事,沪渎复多娱。
人意消歌舞,江波动画图。
名浮真得损,计左遂成迂。
谁见楼中客,灯前坐欲枯。
兀兀腾腾地,闻歌稍觉悲。
孤怀时自振,百折理何疑。
气已随年减,才应与世衰。
龙蛇书累纸,赖汝作雄奇。
扁舟载儿女,何处是吾家?楚客愁千斛,江天秋一涯。
地偏聊可避,计拙未为差。
枯树门前倚,沈吟待暮鸦。
世人良自浅,非尔独能深。
老意趋枯淡,孤踪近郁沈。
方成隔江望,一纵倚楼心。
对面谁相识,栖栖未易寻。
无术移常熟,虚闻罪合肥。
词臣私激烈,国是苦乖违。
议礼书终上,论兵士稍归。
虽云谋不用,正色自崔巍。
病废卒难起,平生意遂沉。
函书驱左腕,兴学折深心。
伯道天何在,翁卿政可寻。
死灰为君灭,郁郁涕盈襟。
屯云连岛屿,漏日射波澜。
不觉天风劲,空怜海水寒。
乞归翻远逝,称老得游观。
鸟兽同群者,移情可是难?殉道乘桴外,收身把钓边。
波涛真隔世,烟雾欲迷天。
一粟宁轻重,千帆孰后先?麻姑无恙在,呼取话桑田。
海与风俱碎,天为水所吞。
重围从荡决,万象各崩奔。
白日俄无色,群山仅自存。
窗间数高浪,奇绝度黄昏。
孤抱曾何惜,残春绝可哀。
不成依斗室,复作揽高台。
心与惊鸿逝,书凭梦蝶回。
司勋休刻意,意尽恐难裁。
近水生惆怅,看天抱苦辛。
一閒成落魄,多恨失收身。
又做江南客,还逢白下春。
春风太轻别,无地著愁人。
少负致君志,蹉跎三十年。
恨深孝钦世,气尽景皇前。
自窜长辞阙,投荒遂戍边。
拊膺终有欠,晚节不成坚。
吾父潜郎署,趋庭祇教忠。
宦途偏不遂,国史忽云终。
死所原难觅,时流莫苟同。
未求人事尽,可得咎天公。
辟世欲何往,飘然海上逃。
离群从鸟兽,孤啸答风涛。
此叟堪师事,高踪谢尔曹。
题名非石隐,试为问文豪。
白下寻残梦,吾尝过竹居。
胎禽养丹顶,壁记刻行书。
觞咏怀前辈,风流话旧庐。
宫墙照眼地,今日是殷墟。

郑孝胥(1860-1938),中国近代政治人物、诗人、书法家。 福建 省闽侯人。

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 安徽 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13年筹办读经会。1923年奉溥仪之命入北京,次年受任总理内务府大臣。1924年北京政变后,协助溥仪出逃。1925年后,负责溥仪的总务处及对外事宜。1928年赴日本,筹划溥仪复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负责起草伪满洲国国歌与建国宣言。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1934年溥仪称帝后,任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后来因为反对日本方面对满洲国的压制,而于1935年5月21日失势;1936年后继续为日本侵略者效力。

1938年于长春过世,传言是被毒杀。郑孝胥死于1938年,散原老人是“七七事变”后,拒绝服药、进食,在忧愤之中过世的。

中文名
郑孝胥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闽侯
出生日期
1860年5月2日
去世日期
1938年
民族
汉族
信仰
神道教
职位
政治人物 著名书法家
主要成就
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
代表作品
《海藏楼诗集》
重要事件
唆使溥仪投靠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