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人物 | 历史人物 | 公安派代表人物
莫将香色论梅花,毛女而今已出家。
老干瘦枝苍几许,总无花萼也输他。
自剥青苔自扫尘,仙经沈缕对幽人。
不须更画维摩诘,恰有梅花为写神。
一凿烟云几百春,嵌岩枯壁碎鱼鳞。
青山也晓茶毗法,要作涅槃堂里人。
不转空轮转火轮,一番金碧尽成尘。
世情若也同烧却,好作瞻风拨草人。
庵主须眉依旧青,檀那施得几星星。
踢瓶且免输山子,楷背何须唤古灵。
衲衣吹敝绿杨风,贪拾春江石子红。
乞得黄家石浪字,可能将去扁虚空。
竹皮屋子槿条篱,繁蕊浓花最不宜。
乞得赵州柏树子,当窗乱插两三枝。
一番霜雪一番姿,铁干铜肤自小时。
和叶和梢才尺五,几年长出杜陵诗。
自掺禅拐画庭莎,宽处须容一笠过。
试较沙弥长几许,眉尖上下不争多。
閒将柏叶搅胡茶,供养方情老作家。
不似破头山道者,贪他传代古袈裟。
眉如霜叶骨如峦,破衲何曾畏早寒。
夜坐连云春带雨,如今真作画图看。
乞得马家双玉鬟,清姿濯濯槿篱间。
幽香偶逐寒风去,带却书声过别山。
竹外斜侵十步强,千枝万朵亚邻墙。
东风若过黄梅节,吹得先生醋瓮香。
晴江滟滟鸭头丝,半管春情半别离。
不知陶老缘何事,也向东篱插几枝。
牵愁带绪弱烟中,销却东邻几颊红。
欲把无盐比西子,老髯时复立春风。
少年容易起悲酸,每为春条惹肺肝。
而今心老烟灰灭,只作遮篱映水看。
贝叶重分甲乙科,残编无奈蠹虫何。
因君一问阿难老,强记如何得许多。
书劫何须怨祖龙,南寮师弟北师公。
元宵夜月春灯里,半入儿童火爆中。
收得大函万纸馀,更寻高阁作精庐。
何人却出银钩手,赎取琳琅次弟书。
铁干铜肤四十围,隔峰犹自里孙枝。
涂云抹月空山里,音见东林行道时。
瘦石鳞鳞带碧丝,百盘无地不青枝。
人间那得西方种,问取嘉州合眼师。
拟把苍烟付老閒,廿年形影不离山。
窗前一树盘空老,曾是天台拾子还。
一抹青烟沉远峦,禅心汰得似冰寒。
閒山閒水都休却,付与瞻风衲子看。
念珠策得定功成,绝壑松涛夜夜行。
说与时贤都不省,依稀记得老阳明。
一室长关谷底泉,儿孙阅过几霜颠。
松根夜壁时来往,不省人间有睡眠。
爱把苍竿搅月湍,山风吹顶不曾寒。
竹林寺里寻常去,乞得西僧梵本看。
课得西崖杉柏成,山中知面不知名。
少时曾学收云法,拟把一囊送我行。
坐破松岩不记年,衲衣长是裹溪烟。
天池寺里犹嫌近,更住天池绝巘边。
青池白石每谈空,销却寒缸几炷红。
记取柳浪湖上柳,夜禅听尽碧丝风。
碧溪影里一僧归,漾得云光上衲衣。
记取柳浪湖上水,縠纹风起鹭鸶飞。
不炉话尽晚窗烟,閒剔春芽自煮泉。
记取柳浪湖上月,隔花呼起放生船。
夜深蕉帢带寒澌,隔水青梧辨露枝。
问取无心老衲子,几人消得幻琉璃。
夜泉香锻石垆红,听尽寒松带雪风。
算取人间几月子,江心瓯面复瓶中。
青山不改黛螺春,孤閤娉婷是女神。
一脔秋光半匣水,人间多少热忙人。
空江石壁瘦鳞鳞,腻绿颓斑酣冶春。
扫取山光为黛粉,尽教荡子作仙人。
拟将杯棬作家乡,卧月横烟梦几场。
况是蛾眉消得死,争教白也不郎当。
是处烟岚挂齿否,懒将时事罥心神。
青山也许人酬价,学得云閒是主人。
十年一拜郑康成,搔首青山独自行。
一即读书倦即枕,不将无事换公卿。
赤轴犹如水泻瓶,草颠书尽万梢青。
而今老矣都休却,日课杂花两卷经。
架书狼籍粉虫残,六月之纱溅水寒。
麾却如花旧拍板,茶瓶相对白蔬盘。
卷叶寒来多少时,形言眼语亦能知。
白头闻得无生事,学把胡珠唤老师。
别时犹记带馀诙,夹毂风生满面灰。
屈指来年一二月,大姑含笑长孙来。
伏惑虽然学圣流,难辞真恸到眉头。
独形独影空舟里,自说因缘自解愁。
闻说南中也破颜,几回梦上九华山。
而今恰走南中路,不是生游是死还。
饶他白发倍耆年,那得三朝无恶缘。
一刻未离一刻苦,争如长夜却先眠。
灯前肠痛子瞻诗,宿世他生自可知。
邮馆暂来还暂去,莲花聚首是长时。
螺甲香沉蜡焰残,黄柑历历耀青盘。
朝来令节侯官长,当去红衫欲赎难。
白酒青盐强作欢,长歌到底意摧残。
当时京邸团圞日,只作寻常聚会看。
曾向昭容于内传,绿绨亲押圣人前。
三千里路秦宫月,和雪和烟到楚天。
盘中犹折半宫花,刻凤攒龙自内家。
不是国师争袖得,也应坠破紫袈裟。
曾是金娥印得成,留将旧样说阴晴。
等閒放出中秋月,并与春灯一夜明。
鲜甘最与素盘宜,羞杀莴苣与露葵。
野腹虽馋下箸缓,疑他名字叫龙儿。
縠水温风解冻时,家家馔得雪玻璃。
凭将野意酬君子,饱食西窗读楚辞。
才呼痛快忽伤唇,积玉堆霜止一巡。
便与唤名西施腕,较他舌乳更清新。
娇年那得逼人清,雪骨云肌已十成。
枝色与香皆第一,蔬经头上拟题卿。
族类丛生楚水滨,前身未嫁湘夫人。
请君试搅残箨上,也有斑斑泪点频。
苦将墨派染龙孙,只写潇潇个字繁。
寄语湖州文与可,袜林争似买盘飧。
曾踏山阴雨后春,猫头花笋贱如薪。
陶家只栋破塘买,一日常番两替人。
戴将头发入禅关,长得閒时也畏閒。
从此野人功课定,一年须上两番山。
全家都爱踏云烟,过去青山香火缘。
扶著白头拜真武,被人呼户地行仙。
朝衣叠却系乌藤,白石青岩取次登。
识得袁家装束别,红旌队里一骑僧。
一身直出雁门关,踏遍尧封禹迹还。
收拾行縢与笈子,待随徐福上三山。
携将双目入云堆,白石苍崖日几回。
但得肉山先报我,衲头亲自领僧来。
三年掷却皂纱巾,五柳家风一味贫。
愿得龙沙休带印,儿孙只作爱山人。
爱取春江一抺澄,斜帆叠叠柳层层。
閒来袖得佳石子,付与山中好事僧。
三番石上听歌唇,转眼杨花一纪春。
座客十来消却五,更无一个六旬人。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男,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 湖北省 公安县)人。

万历 二十年(1592年) 进士 ,历任吴县知县、 礼部 主事、 吏部 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 前后七子 摹拟秦汉 古文 ,亦反对 唐顺之 、 归有光 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 性灵说 。与其兄 袁宗道 、弟 袁中道 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 荆州 公安县 人,其文学流派世称“ 公安派 ”或“公安体”。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九月初六日(10月20日)遽然去世,终年四十三岁。

中文名
袁宏道
国籍
中国
职业
文学家
性别
出生地
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
出生日期
1568年12月23日
去世日期
1610年10月20日
所处时代
明朝
字号
袁中郎,袁无学,袁石公,袁六休
代表作品
《袁中郎全集》《徐文长传》《袁中郎集笺校》
主要成就
公安派代表人物
主张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兄弟
兄袁宗道、弟袁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