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人物 | 历史人物 | 公安派代表人物
柳色渐舒枝渐齐,流莺涩涩美春啼。
花溪水赤香鱼子,荒草牙青倦马啼。
鹧鸟不行终恋侣,鹁鸠无屋懒呼妻。
一瓶煖贮惠泉酒,过得层峦日又低。
雪后青山暖复鲜,疏黄浅绿也堪怜。
高僧执卷供谈柄,少妇明妆送佛钱。
向子无端儿与女,华阳多事道兼禅。
浮生早被微名误,迟向人开醉五年。
浓绿疏黄总古新,六桥风日更精神。
柳腰似欲争游妓,莺舌分明唤醉人。
暖谷蒸香疑作雨,芳蹊吹汗不沾尘。
洛妃谩欲淩波出,曹植荒唐恐未真。
画阁层层出晓波,东风湖面软于罗。
佳人秾李山花髻,荡子垂杨水调歌。
蝴蝶意閒随梦去,鸳鸯情熟奈春何。
苏公雅亦称相识,浪比西施愧已多。
桃叶成蹊柳作行,东风吹热少年场。
赵家姊妹皆端正,谢族儿郎有短长。
陌上口声多汴语,垆头结束尽唐装。
吴歌越舞颠如梦,不是湖山也断肠。
亭亭如月婉如春,堤上楼边总丽人。
柳汁染将袍已嫩,梨花吹落粉痕新。
瑈帘欲度閒仙语,宝屐初移拾翠尘。
宋玉也知空作赋,越姬十倍胜东邻。
二年前事似前朝,记得朱颜个里销。
雨雨风风新震泽,车车马马旧虹桥。
尘来不上双行脚,病后犹存一捻腰。
是我万般辛苦地,如今闲话尽逍遥。
无官有客尚留吴,难道陶潜不腐儒。
魂亦寻花如蛱蝶,梦惟逐浪似鹈鹕。
孤灯影瘦寒山寺,荒草流青夏驾湖。
学道参禅都未澈,一毛聊得比杨朱。
藤带丝袍强束身,北风虽厉不吹尘。
轩窗尽日閒诸史,眷属经年断五辛。
官牒注来呈府吏,俸钱支得与门人。
床头一夜西湖语,霜色萧条上角巾。
空街羸马有何荣,寂寞繁华两不成。
破懒始知经有味,送眠微觉酒多情。
腮毛未老随霜换,肺病无根见腊生。
收拾閒烟与閒水,凭将筠管作干城。
幽房睡足簟纹红,香鸭灰寒唤小童。
弦里乱流崩谷水,瓶中微带入松风。
身心何处谋长策,鬓发而今渐老翁。
净榻如绵窗似洗,明眸皓齿话虚空。
有衲层层煖蔽身,道书观了且存神。
懒心不恼思朝事,法服无端裹野人。
芡叶笺中书小偈,柘枝风里拾陈薪。
江湖冻裂冰皮老,霜郭时时有巨鳞。
空斋独坐拥残薪,笔有枯芒研有鳞。
梦里风窗听似语,山中烟树念如人。
儿童也解谈东事,箫鼓何因动壮邻。
竟日飞霾无却处,一层吹了一层尘。
霜鹤衔冰且忍饥,穷沙休忆稻梁肥。
低棋动欲求先著,钝鸟焉能不早飞。
身分无多难了事,酸迂那得济时机。
长安未有胶粘却,日日开门放客归。
卑官自觉与心安,五亩无家去亦难。
毡榻所亲唯老易,儒衫相对几孤寒。
香茶每供邻僧去,院树时同小弟看。
雪色照帘花飐水,浊尊聊复对空盘。
禅灯滟滟雪玻璃,贝典将来戒小妻。
客里羁情笼野鸽,乡中春梦阅山鸡。
灰心竟日疏《庄子》,弹舌清晨诵准提。
无限长林无限羽,一枝那复计高低。
閒居心似夹冰鱼,雪里轮蹄亦自疏。
研酒和来香泛帖,瓶花吹落湿沾书。
艰深乍觉诗如谶,消散方知道是虚。
一卷杂华诵未了,被人邀得过僧庐。
清溪曲曲几千松,梦里开门看鹤踪。
乡计久要桃叶渡,客程长念壮高峰。
笙歌渐渐于人懒,山水时时觉话重。
六载牵羁成底事,不如潇洒学为农。
一曲池台半畹花,远山如髻隔层纱。
南人作客多亲水,北地无春不苦沙。
熟马惯行溪柳路,山僧解点密云茶。
满川澄月千条缕,踏踏苍波过几家。
无才终是乐官閒,何地何宾不解颜。
乍叠乍铺风里水,半酣半醒雾中山。
御沟板落金鳞出,宫树花翻乳燕还。
浅绿疏黄是处有,泥人真自胜姬鬟。
四月西山雨过时,箫吹阑道沸旌旗。
痛怜知己他乡别,懒作诸王奉使诗。
绕驿青芦呼水鹳,渡江白笋荐冰鲥。
雕窗画舸堂堂去,间解花嫦首小儿。
青峦生色水生波,处处吴姬饷酒醝。
震泽有山皆树橘,虎丘无月不听歌。
潮田没去春畦少,侬语讹时怪事多。
近日押徵知不免,阊门风景看如何。
踏尽层岩见稔畬,烟峦鸡犬若仙家。
公亭客过开生酿,石室僧来判种花。
竹下簿书閒草偈,山中人使学烹砂。
高槐影静莎庭里,香散屏空放早衙。
閒将公事了尊罍,郭外青山探几回。
从事也因流水出,长官多为踏花来。
印文长日封苍藓,簿筴经年长蠹灰。
身是嘉祥旧令尹,东西历尽始知才。
山亭处处挈胡床,不独游忙睡亦忙。
官况易消如暴水,痴儿难长似黄杨。
岩花盛日求长假,石榻开时见古方。
掷却儒绅与巾子,添将冰水注茶汤。
盆池清浅薄苔封,弱竹丛丛个影重。
残帙有芸犹被蠹,空阑无蕊亦招蜂。
西山郁郁蓁蓁气,讲阁朝朝暮暮钟。
箬叶数筐书尺五,岕茶新寄自吴侬。
藤叶常悬四五葩,閒随方罫过邻家。
西厢托疾东厢假,南寺听经北寺茶。
蝶老花阑如倦客,天清云薄似飞纱。
姬衫典尽瓶犹馁,学把缗钱托画叉。
六尺莎阶九尺庐,玄毫白楮任生疏。
花前屡泛摈愁酒,架上聊存引睡书。
蕲竹细纹如浪滑,吴绡寒纬似云舒。
幽窗一枕腾腾去,炼佛求仙事总虚。
遍将蓝沈浸春颜,风柳鬖鬖九尺鬟。
鹤过几回沉影去,僧来时复带云还。
閒疏滞叶通邻水,拟典荒居作小山。
欲住维摩容得否,湖亭才得两三间。
一春博得几开颜,欲买湖居先买閒。
鹤有累心犹被斥,梅无高韵也遭删。
凿窗每欲当流水,咏物长如画远山。
客雾屯烟青箧里,不知僧在那溪湾。
掉头谁拟作公卿,只合林间树下行。
臧是谷非凭耳迥,元轻白俗任诗成。
有身秪作他人看,无事休将造物争。
夜踏芒鞋深雪里,自呼东郭冷先生。
贤愚富贵且凭他,山上髻鬟柳上娥。
铁网试捞穿海月,渔舟任截过头波。
齐肩大士辞荤久,秃发中书感事多。
船上老郎江口女,咿哑容易得成歌。
鸾靴争说上场难,衫袖郎当且自看。
世路两平三仄岭,人情八折九回滩。
胸中毛女霞千片,石上王乔药一丸。
梦去几番登岳顶,扶桑清水浴赪盘。
高人窃欲比无功,閒把心情托去鸿。
《易》象有时输瓦卜,骚材兼不废媱风。
谋生拙似衔冰鹤,触事刚如蚀木虫。
莫放大鹏天上去,恐遮白日骇愚蒙。
抺却浓岚作羽衫,抚松终日坐枯岩。
盗悲老氏折衡斗,马谢庄生祱辔衔。
青凤下来传古字,白云飞去护仙缄。
芝田数亩那耕得,收拾山中木柄欃。
残墨犹香落姓名,孤缸清夜泪充横。
公然墨发人将去,毕竟青山约未成。
心事如冰见底里,交游于我快平生。
柳浪湖上深更月,料得诗魂近水行。
云霞拟置别堂春,其奈些儿露水身。
碧柳典来求古佛,青鬟嫁去事高真。
一生书画皆偿债,数亩琅玕也卖人。
湖石迤南栀子北,哭君此地最伤神。
拟将船舫作庵居,载月凭风信所如。
鱼鸟教他为侍史,云烟呼我作尚书。
居如老蠹身藏木,行似蜗牛首戴庐。
下无卓锥上片瓦,致身今口在空虚。
囊中随意贮青蚨,歌吹虽喧不可无。
隐逸也须添故事,江山真合点狂夫。
随身恰似天宫殿,寓目皆披水画图。
甲子不须颁凤历,但看莲发与莲枯。
五湖不是学玄真,且喜素衣不上尘。
家移碧缬绫中任,身是屏风画里人。
闲追船子咨行脚,老倩中峰作近邻。
一衲蒙头万事已,无怀民与葛天民。
鸥邻鱼社作新知,才唱杨枝又竹枝。
风打白蘋来夏口,雨深斑竹过湘祠。
不愁入目山无态,只怕磨心景要诗。
唤作朱公些子似,当窗祗是欠西施。
峰峦曲折水湾环,时与游僧作往还。
暂为书碑来禹庙,才因买橘上包山。
心关网密聊成叹,梦被云牵偶不闲。
慎勿誇张竿水过,惹他桑孔算鱼蛮。
丝烟丝雨润江湄,又到花娇鸟嫩时。
杜宇一身皆口颊,垂杨通体是腰肢。
閒观水态思吴壁,暗记方言證楚辞。
鸂鶒太文凫太野,就中洁白是银鸶。
更无他物作遮阑,但得心忘梦亦安。
渭水一竿犹有待,严滩百尺也无端。
鱼龙直作鸡豚狎,荇藻却如蔓棘看。
莫把古人来比我,同床各梦不相干。
舟居元不即田功,稍与农家节令同。
纵小也妨月额雨,虽暄不用卯头风。
才闻摊税征渔户,又说抽丁报老翁。
每被山民来借问,今年湖比几都丰。
全家相次入烟云,老鹤稚鸥共一群。
便与青山坚作誓,免劳白水更移文。
澄江夜月连天泛,古涧寒声彻岁闻。
欲把姓名通远峤,函书先达武夷君。
聊将幽思托芳菲,閒月閒花总息机。
青草盖蹄黄犊喜,白波点尾翠禽飞。
江篱不作牢骚咏,神女全抛艳粉衣。
纵有志和难比我,我能容得鳜鱼肥。
乍雨乍烟作艳阳,高斋几度角杯觞。
偶逢竹冷溪幽处,只觉山心水味长。
松下压槽经月醉,花间弹局一枰香。
主人恰似玄真子,细雨斜风载满航。
爱看幽鸟曝新阳,每遇嘉阴即倒觞。
尽日竹烟消酒去,有时莺语入帘长。
春塘雨过波纹乱,花坞风回蝶翅香。
行到碧桥深柳处,一帆凉月满吴航。
萝石森疏倚夕阳,主人投辖客传觞。
天高未觉鹏营旷,松老方知鹤梦长。
山雨山烟浓淡著,溪红溪碧浅深香。
醉来一觉云门路,藤枕桃笙泛越航。
几回傍槛折迷阳,流尽春槽曲水觞。
竹邑浅分溪浪滑,花枝斜照夜鬟长。
清言屡射当场覆,艳语频勾隔坐香。
皂帽青鞋从此始,敢将瓢笠附轻航。
几番对酒惜颓阳,聊为飞英送一觞。
竹里葵蔬尼客久,山中甲乙倍人长。
仙畦屡溉新分药,道被犹薰旧赐香。
上马揖来无别语,米家曾乞载书航。
一湾澄碧一丝缗,洗却平泉草木尘。
溪上唱歌随孺子,楼头作客尽仙人。
鵁鶄带月移西瀼,蛱蝶分花过北邻。
白石青山从此始,不将簪带恼居民。
溪光桃燄煖纷纷,渐远喧嚣渐不闻。
阶下每流无械水,窗间时有不归云。
糟坛屡建三章约,花社新颁凡锡文。
一曲垂杨十里板,醉中偏倚石榴裙。
割得铜符与小蛮,一回和著一开颜。
香封字字花题驿,锦骑程程月作关。
云里快呼王母使,雪中愁上藁砧山。
刘郎谩恨仙途远,流水桃源咫尺间。
蕊珠新节出仙官,使雨召云也不难。
沚壁车中呼小小,善和坊里取端端。
江头作押逢青鲤,花下移文付彩鸾。
纵使黄河如带水,双筠依旧碧琅玕。
暖风吹雨溉花畦,荣辱何劳问木鸡。
窗下止容三亩月,门前亲著一丸泥。
功名且自轮诸弟,家政都将付老妻。
碧水丹崖身自领,黄柑斗酒伴莺啼。
废垣耘得作春畦,幽客时来载黍鸡。
蜀葛细裁三尺雪,吴瓶远饷一封泥。
全家遏末封胡弟,半百高柔莱子妻。
蔬水虽贫聊自解,幸无饥苦使儿啼。
噀雨拖烟湿几丛,空阶十亩月玲珑。
但凭一抺高寒气,洗尽千稍艳粉风。
深院鹤醒人去后,孤云僧老鼻观中。
松花柏子差相得,才有微芬也不同。
削尽秾华是此君,碧栏银沼醉氤氲。
全凭出格幽微韵,体出无声大古文。
定里只消风引月,梦来唯觉水依云。
袜材写尽湖州派,清冷知他闻不闻。
碧渚苍烟分外奇,浪中丹雉影离离。
云开绝壁趋庭吏,溪尽春杯见戟枝。
暇日山臞多对语,清时苗部也传诗。
南阳子骥今谁是,正好从君觅路岐。
龙潭秋水碧鳞鳞,好向桃源去问津。
云里高才如洞府,花间生齿类仙人。
嗟他善卷中同世,记取金刚是故邻。
为语殿西三杜子,青莲今巳悟前身。
皂囊飞羽掣风驰,不道天阍叫亦迟。
汉法自应裁大尾,淮南何意袖金锤。
黄蒿野望千家哭,白发心伤一路危。
王业艰辛二百载,漫将九鼎缀轻丝。
尘头飞骑竟茫然,望尽云棱日角边。
税使逐来才两载,楚人机动已三年。
从知鹿死非阴地,转恐乌横欲暮天。
国体藩规俱莫论,老臣涂血也堪怜。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男,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 湖北省 公安县)人。

万历 二十年(1592年) 进士 ,历任吴县知县、 礼部 主事、 吏部 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 前后七子 摹拟秦汉 古文 ,亦反对 唐顺之 、 归有光 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 性灵说 。与其兄 袁宗道 、弟 袁中道 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 荆州 公安县 人,其文学流派世称“ 公安派 ”或“公安体”。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九月初六日(10月20日)遽然去世,终年四十三岁。

中文名
袁宏道
国籍
中国
职业
文学家
性别
出生地
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
出生日期
1568年12月23日
去世日期
1610年10月20日
所处时代
明朝
字号
袁中郎,袁无学,袁石公,袁六休
代表作品
《袁中郎全集》《徐文长传》《袁中郎集笺校》
主要成就
公安派代表人物
主张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兄弟
兄袁宗道、弟袁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