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人物 | 历史人物 | 中国唐代文学家,代表作《谗书》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早知世事长如此,自是孤寒不合来。
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煖乍闻雷。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
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
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
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
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庾楼宴罢三更月,宏阁谈时一座风。
丽莫似汉宫妃,谦莫似黄家女。
黄女持谦齿发高,汉妃恃丽天庭去。
人生容德不自保,圣人安用推天道。
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又不见,田千秋才智不出人,一朝富贵如有神。
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
夜光抱恨良叹(一作「璞」)悲,日月逝矣吾何之。
(见《文苑英华》卷二○三。
)(按:《全唐诗》卷一八五收作李白诗,殆沿明刻本《文苑英华》之误。
中华书局影印本此卷爲宋刻,前爲李白同题诗,後即此首,署「罗隐」,确凿无误。
)。
长途酒醒腊春寒,嫩蕊香英扑马鞍。
不上寿阳公主面,怜君开得却无端。
佛屋前头野草春,贵妃轻骨此为尘。
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击柱狂歌惨别颜,百年人事梦魂閒。
李将军自嘉声在,不得封侯亦自闲。
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
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树夹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荒堆无草树无枝,懒向行人问昔时。
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
玳簪珠履愧非才,时凭阑干首重回。
只待淮妖剪除后,别倾卮酒贺行台。
叠影重纹映画堂,玉钩银烛共荧煌。
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
馀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欲芟荆棘种交梨,指画城中日恐迟。
安得紫青磨镜石,与君闲处看荣衰。
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馀杯奠蒯通。
人人尽道事空王,心里忙于市井忙。
惟有马当山上客,死门生路两相忘。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誇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罗隐(833—910年1月),性别男,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 富阳区 新登镇 )人,晚唐文学家。

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 憎恶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 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去世,享年77岁。

中文名
罗隐
别名
罗给事
性别
出生地
杭州新城
出生日期
公元833年2月16日辰时
去世日期
公元910年1月26日巳时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唐末五代
字号
字昭谏
代表作品
 《甲乙集》《谗书》《太平两同书》
主要成就
诗歌与讽刺小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