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

人物 | 历史人物 | 中国唐代文学家,代表作《谗书》
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
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罇。
陶公没後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子仪不起浑瑊亡,西幸谁人从武皇。
四海爲家虽未远,九州多事竟难防。
已闻旰食思真将,会待畋游致假王。
应感两朝巡狩迹,绿槐端正驿荒凉。
爪牙柱石两俱销,一点渝尘九土摇。
敢恨甲兵爲弃物,所嗟流品误清朝。
几时睿算歼张角,何处愚人戴隗嚣?跪望嵕山重啓告,可能余烈不胜妖。
孤舟欲泊思何穷,曾忆西来值雪中。
珠履少年初满座,白衣游子也从公。
狂抛赋笔琉璃冷,醉倚歌筵瑇瑁红。
今日斯文向谁说,泪碑棠树两成空。
邪气奔屯瑞气移,清平过尽到艰危。
纵饶犬彘迷常理,不奈豺狼幸此时。
九庙有灵思李令,三川悲忆恨张仪。
可怜一曲还京乐,重对红蕉教蜀儿。
白丁攘臂犯长安,翠辇苍黄路屈盘。
丹凤有情尘外远,玉龙无迹渡头寒。
静怜贵族谋身易,危惜文皇创业难。
不将不侯何计是,钓鱼船上泪阑干。
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
汉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
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何知日渐深。
还有市鄽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
草虫幽咽树初团,独系孤舟夜已阑。
浊浪势奔吴苑急,疎钟声彻惠山寒。
愁催鬓髪凋何易,贫恋家乡别渐难。
他日亲朋应大笑,始知书劒是无端。
乱罹时节懒登临,试借条风半日吟。
只有远山含煖律,不知高阁动归心。
溪喧晚棹千声浪,云护寒郊数丈阴。
自笑疎慵似麇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
四海共谁言近事,九原从此负初心。
鸥翻汉浦风波急,鴈下郧溪雾雨深。
慙媿苍生还有意,解歌襦袴至如今。
山川去接汉江东,曾伴隋侯醉此中。
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
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惆怅知音竟难得,两行清泪白杨风。
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
美人晓折露沾袖,公子醉时香满车。
万里丹青传不得,二年风雨恨无涯。
羡他南涧高眠客,春去春来任物华。
柏台兰署四周旋,宾榻何妨雁影连。
才见玳簪欹细柳,便知油幕胜红莲。
家从入洛声名大,迹爲依刘事分偏。
争奈乱罹人渐少,麦城新赋许谁传。
鸾音鹤信杳难回,凤驾龙车早晚来。
仙境是谁知处所,人间空自造楼台。
云侵朱槛应难到,虫网闲窗永不开。
子细思量成底事,露凝风摆作尘埃。
江南江北两风流,一作迷津一拜侯。
至竟不如隋炀帝,破家犹得到扬州。
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
漂荡秦吴十余载,因循犹恨识师迟。
灾变儒生不合闻,谩将刀笔指乾坤。
偶然留得阴阳术,闭却南门又北门。
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
九仭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狐狸。
雨淋状似悲麟泣,露滴还同叹凤悲。
傥使小儒名稍立,岂教吾道受栖迟。
数年铁甲定东瓯,夜渡江山瞻斗牛。
今日朱方平殄後,虎符龙节十三州。

罗隐(833—910年1月),性别男,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 富阳区 新登镇 )人,晚唐文学家。

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 憎恶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 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去世,享年77岁。

中文名
罗隐
别名
罗给事
性别
出生地
杭州新城
出生日期
公元833年2月16日辰时
去世日期
公元910年1月26日巳时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唐末五代
字号
字昭谏
代表作品
 《甲乙集》《谗书》《太平两同书》
主要成就
诗歌与讽刺小品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