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人物 | 历史人物 | 明代名臣文学家
风软波平一鉴开,湖山重叠见楼台。
万株晴雪悬厓里,只为梅花也合来。
胜事春来日日忙,梅花才褪杏花香。
莫愁此后芳菲少,又报东风到海棠。
竹杖芒鞋触处轻,煖风迟日近清明。
天公似识游人意,特借春来几日晴。
南宫昔日谬持衡,笔势曾惊古战场。
今日林间还送别,九霄一鹗看高翔。
吴中世德纪延之,喜见春风入彀时。
莫怪崔公多自诧,美庄三百在于斯。
墟落斜阳欲暮时,乌纱醉岸发如丝。
山东未报收群盗,为问来鸿知不知。
漠漠斜晖转树腰,花前柳下步逍遥。
忽思右掖门前侣,隐几无言候早朝。
习习东风皱水纹,花前柳下步逡巡。
忽思左顺门前侣,屈首无言向内人。
半舫斋前种玉时,森森才见出墙枝。
如今又见孙枝透,凤尾翛翛转更奇。
年踰耳顺发鬖髿,其奈诸孙未见何。
独爱君家有英物,峣峣顶玉几摩挲。
漠漠湖光隐碛沙,陈湖东畔是君家。
春来十日无人见,一树寒梅已著花。
年来身世总悠悠,漫作陈湖两日游。
东望烟波云万里,逝将吾道付沧洲。
四山环列抱中虚,一碧玻瓈十顷馀。
不独清凉可消夏,秋来玩月定何如。
画船棹破水晶盘,面面芙蓉正好看。
信是人间无暑地,我来消夏又消閒。
先春罨土槿编篱,同对年来亦好奇。
自笑老夫心力懒,黄华随意著高枝。
烂醉都忘倒接䍦,高堂四菊十分奇。
西施未醒杨妃醉,白发樽前恐未宜。
年来黄菊也随时,斗出金盘与玉卮。
独有岁寒心尚在,落英重作楚人词。
二李高风挽不回,巫山衡岳漫崔嵬。
凭将一掬怀人泪,洒向黄公旧钓台。
自楚来吴几千里,五湖风月得同游。
片帆明日人何处,怅望长江日夜流。
乌林有鸟不安巢,闻有搀天赤壁高。
我欲因之访遗迹,侧身南望首频搔。
武昌西去是嘉鱼,纵有鱼来不寄书。
林屋天高无去雁,他年何处问何如。
开与黄花不并时,翛然天与碧鲜姿。
多应幼玉同韩重,化作人间连理枝。
枝头两两立东西,知是鸳鸯不独栖。
一种贞心谁得似,庐江小吏仲卿妻。
不向东篱嗅落英,相呼相唤本同声。
不知草木缘何事,也作人间儿女情。
深锁禅扉暂一开,竹间那复旧池台。
岁寒只有庭前柏,五十年前见我来。
旧日沙弥今老禅,白头我亦异当年。
见恒河性依然在,莫为浮生一惘然。
晚从秦晋结葭莩,绍也他年可不孤。
回首玉山人去远,夷亭斜日雨疏疏。
几回折简荷招要,八月西风看弄潮。
今日稽山无贺老,画船空指半山桥。
山林滋味老尤长,肯羡裴家碎锦坊。
却羡云庄千颗玉,炎风五月擘红香。
酒熟无人可共尝,老年唯以醉为乡。
那能命驾轻千里,重作欧公会老堂。
当年同看杏园花,聚散升沉事可嗟。
之子此来知有意,年家情分是通家。
前人遗墨尚纵横,落落诗篇更老成。
此去好施医国手,官家药笼要蔘苓。
前身那复是江蓠,白白红红忽满枝。
恐是韩郎工幻化,赚教陶令醉东篱。
年来黄菊也随时,斗出金盘与玉卮。
姑射惶惶西子醉,岁寒心在许谁知。
岁岁重阳送异葩,杨妃西子斗横斜。
今朝独到东篱下,含泪无言对菊花。
岁岁元宵兴倍增,羊皮鱼枕各分明。
缭丝新出滇南样,独惜伊人见未曾。
岁岁春山得共游,蓝舆轧轧两夷犹。
如今不用登临去,花落花开独自愁。
常时见月倍相思,海北天南会有期。
今日举杯还向月,不知何日是归时。
月下花前每举觞,分题押韵两相当。
如今风物依然好,不见来书细作行。
败苇萧萧古岸头,垂杨两岸送行舟。
夕阳衰草荒郊外,争使行人不泪流。
每到塘桥月色昏,两灯扶幼自应门。
如今怕向西州路,舟过杨林泪暗吞。
杏花如雪满长安,起视星河夜未阑。
为惜秾华宛相似,临风先折一枝看。
坐看冰轮碾玉池,夜深欲去更迟迟。
广寒宫里谁为伴,特为姮娥住少时。
曾访南徐孟子湾,七峰高处恣跻攀。
何当再约孙明复,遍览长江两岸山。
玉柱金庭未易寻,饱看七十二瑶岑。
太湖多少閒风月,归对金焦尽日吟。
白草茫茫走乱沙,边风猎猎动胡笳。
燕山台殿虽然好,宣府元来是我家。
少年天子重边功,乌帽戎衣手角弓。
行遍渔阳并上谷,并无虏骑到云中。
安化跳梁即日平,中原群盗敢纵横。
鸿都造乱谁堪使,除是君王自领兵。
彭蠡风帆一箭收,九江安庆是安流。
说与藩王徐送款,亲臣无数要封侯。
天子临江渡六军,长江无浪天无云。
笑杀当年魏文帝,武夫空复有千群。
缚得名王气转雄,凯歌声里拥元戎。
发踪不用萧丞相,合与官家第一功。
燕云漠漠锁重楼,八骏驱驰正未休。
莫道十旬犹不返,金陵原是帝王州。
二水三山入豫游,八方无事更何忧。
秦淮流水悠悠在,好与官家造酒楼。
相国移家江水湄,金山望幸已多时。
太平金镜无由进,愿得回銮一顾之。
三顾频繁亦未閒,金陵东下是金山。
分明铁瓮头边路,载得贤人与共还。
赵普元为社稷臣,君臣鱼水更何人。
难虚雪夜相逢意,海错犹堪佐酒巡。
北固山前驻翠华,殷勤来访相臣家。
太湖怪石惭多倖,也得相随载后车。
赓歌千载盛明良,宸翰如今更炜煌。
漫衍鱼龙看未了,梨园新部出《西厢》。
当年阙下会群才,日日赓歌把酒杯。
四十年间谁复在,白头相对有邹枚。
邺下陈思久已亡,应刘徐阮总堪伤。
谁知独有安阳客,还到吴门举一觞。
题诗倚醉字横斜,不忍重看感岁华。
白发年来心尚在,手持纨扇索惊蛇。
欲唱凉州调未真,米嘉荣后更何人。
只今才俊休相笑,曾是文庄席上珍。
远山隐隐半欲没,近山巍巍高独出。
近山远山出没间,雾敛烟霏两明灭。
山南山北殷其雷,天雨欲来还不来。
馀辉倒映半岩赤,灵籁中含万壑哀。
萦回鸟道梯空去,忽有人家傍山住。
悬崖一道玉泉飞,小桥历历行人度。
愁心三叠江上山,世无燕许谁能赋。
天将雨,山出云,平原草树杳莫分。
须臾云吐近山出,远岫婪酣吞欲入。
映空明灭疑有无,先后高低殊戢戢。
想当画史欲画时,磅礴含章几回立。
忽然纸上玄云翻,雨脚旋来风势急。
至今蔚荟吹不散,白昼高堂空翠湿。
雷声虺虺天冥冥,山前不见行人行。
鹧鸪啼断山雨歇,石桥小濑湔湔鸣。
丛林屋角参差倚,落红满庭人未起。
凭谁说与顾虎头,写置幼舆岩石里。

王鏊(ào)(1450年9月22日 —1524年4月14日 ),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汉族, 吴县 (今江苏 苏州 )人 。 明代 名臣、 文学家 。

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他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 国子监 诸生即传诵其文。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 进士 ,授翰林编修。 明孝宗 时历 侍讲学士 、 日讲官 、吏部右侍郎等职。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与 吏部尚书 韩文 等请武宗诛刘瑾等“ 八虎 ”,但事败未成。旋即入阁,拜 户部尚书 、 文渊阁大学士 。次年,加少傅兼 太子太傅 、 武英殿大学士 。王鏊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并屡次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此后家居十六年,终不复出。 嘉靖 三年(1524年)去世,年七十五。追赠 太傅 , 谥号 “文恪”,世称“王文恪”。 王守仁 赞其为“完人” ,唐寅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王鏊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善书法,多藏书 。为弘治、正德间文体变革的先行者和楷模。 他黜浮崇古的文学观和尚经术、去险诡的取士倾向,影响了一代文风。有《震泽编》、《 震泽集 》、《 震泽长语 》、《 震泽纪闻 》、《 姑苏志 》等传世。

王鏊有书名,书法清劲爽健,结字纵长严谨,得峭拔风神。不足处似清健有余,沉稳不足,笔画略见干涩,此或与硬毫书有关耳。

(概述内图片来源: )

中文名
王鏊
别名
王文恪、震泽先生
国籍
中国
职业
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
性别
出生日期
1450年9月22日
去世日期
1524年4月14日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明朝
字号
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
谥号
文恪
代表作品
《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主要成就
匡补时局
追赠
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