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唐德宗时期随州刺史
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
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
疎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
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
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
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
萧条金陵郭,旧是帝王州。
日暮望乡处,云边江树秋。
楚云不可托,楚水只堪愁。
行客千万里,沧波朝暮流。
迢迢洛阳梦,独卧清川楼。
异乡共如此,孤帆难久游。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傥爲檝,渡海有良因。
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
游吴经万里,吊屈向三湘。
水与荆巫接,山通鄢郢长。
名羞黄绶系,身是白眉郎。
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
忧来沽楚酒,老鬓莫凝霜。
看君发原隰,驷牡志皇皇。
始罢沧江令,还随粉署郎。
海沂军未息,河兖岁仍荒。
征税人全少,榛芜虏近亡。
新知行宋远,相望隔淮长。
早晚裁书寄,银钩伫八行。
回首古原上,未能辞旧乡。
西风收暮雨,隐隐分芒砀。
贤友此爲邑,令名满徐方。
音容想在眼,暂若升琴堂。
疲马顾春草,行人看夕阳。
自非传尺素,谁爲论中肠。
恋此东道主,能令西上迟。
徘徊暮郊别,惆怅秋风时。
上国邈千里,夷门难再期。
行人望落日,归马嘶空陂。
不愧宝刀赠,维怀琼树枝。
音尘倘未接,梦寐徒相思。
爱尔含天姿,丹青有殊智。
无间已得象,象外更生意。
西子不可见,千载无重还。
空令浣沙态,犹在含毫间。
一笑岂易得,双蛾如有情。
窗风不举袖,但觉罗衣轻。
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此中一见乱人目,只疑行到云阳台。
中州日纷梗,天地何时泰。
独有西归心,遥悬夕阳外。
故人奉章奏,此去论利害。
阳雁南渡江,征骖去相背。
因君欲寄远,何处问亲爱。
空使沧洲人,相思减衣带。
南风日夜起,万里孤帆漾。
元气连洞庭,夕阳落波上。
故人烟水隔,复此遥相望。
江信久寂寥,楚云独惆怅。
爱君清川口,弄月时櫂唱。
白首无子孙,一生自疎旷。
故人千里道,沧波一年别。
夜上明月楼,相思楚天阔。
潇潇清秋暮,嫋嫋凉风发。
湖色淡不流,沙鸥远还灭。
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绝。
岁晏空含情,江臯绿芳歇。
惜君滞南楚,枳棘徒栖凤。
独与千里帆,春风远相送。
此行山水好,时物亦应衆。
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相期丹霄路,遥听清风颂。
勿爲州县卑,时来自爲用。
望君舟已远,落日潮未退。
目送沧海帆,人行白云外。
江中远回首,波上生微霭。
秋色姑苏台,寒流子陵濑。
相送苦易散,动别知难会。
从此日相思,空令减衣带。
长安邈千里,日夕怀双阙。
已是洞庭人,犹看灞陵月。
谁堪去乡意,亲戚想天末。
昨夜梦中归,烟波觉来阔。
江臯见芳草,孤客心欲绝。
岂讶青春来,但伤经时别。
长天不可望,鸟与浮云没。
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
结茅依翠微,伐木开蒙笼。
孤峰倚青霄,一径去不穷。
候客石苔上,礼僧云树中。
旷然见沧洲,自远来清风。
五马留谷口,双旌薄烟虹。
沈沈衆香积,眇眇诸天空。
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
世事终成梦,生涯欲半过。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譌。
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拥旌临合浦,上印卧长沙。
海徼长无戍,湘山独种畲。
政传通岁贡,才惜过年华。
万里依孤劒,千峰寄一家。
累徵期旦暮,未起恋烟霞。
避世歌芝草,休官醉菊花。
旧游如梦里,此别是天涯。
何事沧波上,漂漂逐海槎。
关西杨太尉,千载德犹闻。
白日俱终老,清风独至君。
身承远祖遗,才出衆人羣。
举世贪荆玉,全家恋楚云。
向烟帆杳杳,临水叶纷纷。
草覆昭丘绿,江从夏口分。
高名光盛府,异姓宠殊勳。
百越今无事,南征欲罢军。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
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
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王师劳近甸,兵食仰诸侯。
天子无南顾,元勳在上游。
大才生间气,盛业拯横流。
风景随摇笔,山川入运筹。
羽觞交饯席,旄节对归舟。
莺识春深恨,猿知日去愁。
别离花寂寂,南北水悠悠。
唯有家兼国,终身共所忧。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男,汉族, 宣城 (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 洛阳 ,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 监察御史 ,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 转运使 判官 ,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 刺史 ,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中文名
刘长卿
别名
性别
出生地
出生日期
去世日期
祖籍
民族
汉族
字号
文房
主要成就
大历诗风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