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唐德宗时期随州刺史
苍梧在何处,斑竹自成林。
点点留残泪,枝枝寄此心。
寒山响易满,秋水影偏深。
欲觅樵人路,蒙笼不可寻。
旧日仙成处,荒林客到稀。
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
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
桃园几家住,谁爲扫荆扉。
云母映溪水,溪流知几春。
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白发惭皎镜,清光媚奫沦。
寥寥古松下,岁晚挂头巾。
茫茫葭菼外,一望一沾衣。
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
沙鸥积暮雪,川日动寒晖。
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孤峰夕阳後,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
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江枫日摇落,转爱寒潭静。
水色淡如空,山光复相映。
人闲流更慢,鱼戏波难定。
楚客往来多,偏知白鸥性。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
叠嶂入云多,孤峰去人远。
[夤]缘不可到,苍翠空在眼。
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
石横晚濑急,水落寒沙广。
衆岭猨啸重,空江人语响。
清晖朝复暮,如待扁舟赏。
空传古岸下,曾见蛟龙去。
秋水晚沈沈,犹疑在深处。
乱声沙上石,倒影云中树。
独见一扁舟,樵人往来渡。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飀飀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爲传。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
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
谁怜弃置久,欲与驽骀亲。
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宝镜凌曙开,含虚净如水。
独悬秦台上,万象清光里。
岂虑高鉴偏,但防流尘委。
不知娉婷色,回照今何似。
龙泉闲古匣,苔藓沦此地。
何意久藏锋,翻令世人弃。
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
傥遇拂拭恩,应知剸犀利。
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
下看百余尺,一镜光不灭。
素绠久未垂,清凉尚含洁。
岂能无汲引,长讶君恩绝。
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
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
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
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向夕灯稍进,空堂弥寂寞。
光寒对愁人,时复一花落。
但恐明见累,何愁暗难托。
恋君秋夜永,无使兰膏薄。
旧国人未归,芳洲草还碧。
年年湖上亭,怅望江南客。
骢马入关西,白云独何适。
相思烟水外,唯有心不隔。
天涯片云去,遥指帝乡忆。
惆怅增暮情,潇湘复秋色。
扁舟宿何处,落日羡归翼。
万里无故人,江鸥不相识。
何事东南客,忘机一钓竿。
酒香开瓮老,湖色对门寒。
向郭青山送,临池白鸟看。
见君能浪迹,予亦厌微官。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男,汉族, 宣城 (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 洛阳 ,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 监察御史 ,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 转运使 判官 ,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 刺史 ,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中文名
刘长卿
别名
性别
出生地
出生日期
去世日期
祖籍
民族
汉族
字号
文房
主要成就
大历诗风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