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琏

人物 | 历史人物 | 明代官员
闻君前日来,几时别乡县。
大江咫尺间,无由一相见。
忆昔会皇都,春风二月初。
看花驰骏马,换酒解金鱼。
嬉游凤凰台,纵览鳷鹊观。
兴来动豪吟,落笔词华焕。
欢遇惜未久,暌违似参商。
君先归广海,我独向滁阳。
君今又南还,谓言忆慈母。
朝看庐阜云,暮宿西江雨。
行经十八滩,指日度梅关。
家山应不远,遥见白云山。
山中有仙人,扫花坐磐石。
闻君已归来,携琴喜相即。
授君长生诀,遗君九节蒲。
调笑碧霞里,此乐谁能如。
嗟予久别家,瞻云泪盈袖。
何日承恩回,堂前祝亲寿。
圣朝崇典礼,大驾重时巡。
銮舆度淮甸,驰道无纤尘。
金吾肃前驱,平原彀骑分。
日华辉宝盖,烂若五采云。
皇风被寰宇,草木亦欣欣。
欢声动黎庶,喜气腾三军。
礼文焕有光,功烈迈前闻。
幸哉睹盛事,稽首歌皇仁。
春闱甫竣事,此日当朝谒。
从容出院门,禁漏声未歇。
龙河泮新冰,驰道消积雪。
逶迤度九陌,窈窕望双阙。
自顾樗散材,幸陪鸳鹭列。
凤阳国中都,黉宇敞弘规。
济济集群彦,文采光陆离。
适兹新雨霁,皓月烛前墀。
书帷罢弦诵,夜漏滴多时。
梧叶坠繁露,柏树起凉飔。
胜集谐夙愿,清谈转忘疲。
会晤方恨晚,暌违复在兹。
明发度淮去,烟树渺遐思。
嵩少夙所慕,寤寐思见之。
今日忽在眼,群峰翠参差。
阳林耀灵景,物色光陆离。
淑气所融结,从来蕴灵奇。
未繇陟丹峤,得趣心自怡。
复怀中林士,岩栖息尘羁。
守静悟玄秘,清斋茹仙芝。
岂无中谷刍,白驹不可维。
令人重景仰,临风谩嗟咨。
峨峨烂柯山,日夕生紫烟。
仙人启洞府,涧水导其前。
白石寒齿齿,幽篁静娟娟。
绀露泫瑶席,庆云集蕙櫋。
泠风从东来,可以散烦悁。
万变纷在目,泛览何茫然。
王事有严戒,胡能久周旋。
振衣下山去,满耳凄鸣蝉。
炼师媚仙者,高蹈息尘机。
冥栖华岳中,白石敞岩扉。
猿鹤喜为侣,云烟足自怡。
朝饮涧下水,暮采岩前芝。
守道契玄妙,冲襟慕希夷。
玄风日以畅,松乔或可期。
我本烟霞侣,素心澹无为。
自婴符竹封,夙志今已违。
因为素岩咏,眷眷重遐思。
骊山矗霄汉,缭绕白云生。
露径绿苔老,秋林红叶明。
凭高肆遐瞩,山水互回萦。
终南亘太华,浐灞通渭泾。
三川何逶迤,千里犹掌平。
秦中百万家,俯视犹列星。
缅维天宝中,兹山擅佳名。
复道岁游幸,栖阁高峥嵘。
秋风起朝元,温泉出华清。
如何乐未终,胡尘集咸京。
一从西幸蜀,无复来霓旌。
繁华竟何在,但见山青青。
宴安古所戒,后世在当惩。
我来重登览,触景感废兴。
临文动悲诧,不尽千古情。
天上秋已半,人间夜气澄。
六合静无氛,银河寒欲冰。
皓月流金波,疏星低玉绳。
虚堂集尊俎,转觉忧思增。
光摇莲炬粲,香爇篆烟腾。
嘉会固云乐,念念在亲朋。
佳期久乖阔,何时还合并。
沉思不成寐,兀坐候晨兴。
长安号天府,迤逦带河山。
爰稽古分野,正居井鬼间。
沃壤亘千里,陆海莽平川。
自昔饶物产,匪独贡琅玕。
公刘有遗风,稼穑日滋蕃。
载观西都赋,富庶难备言。
苍姬都丰镐,国祚日隆昌。
所积本仁厚,岂惟恃富强。
自后继者谁,刘汉暨李唐。
复能施德政,宜其胤祚长。
嬴政与杨隋,再传即灭亡。
福善与祸淫,天理诚昭彰。
奥区数雍州,形胜闻天下。
洪河带泾渭,终南亘太华。
褒斜接陇首,崤函扼中夏。
秦穆恃险阻,建国遂称霸。
始皇嗣遗绪,并吞靡遑暇。
不知恢至德,惟务逞雄诈。
国祚甫二传,功业竟沦谢。
孰知奉春君,能反沛公驾。
咸阳古秦地,人物誇富强。
勃蹊与谇语,礼义失其防。
粤从炎汉兴,风俗杂五方。
乡里重游侠,侈靡视为常。
阅历千百年,政教渐更张。
矧值圣明世,习俗愈淳良。
关中号形胜,古称帝王都。
四塞地固险,三辅势匪孤。
河山相表里,土壤复膏腴。
九朝迭建国,雄丽称名区。
繄昔全盛日,孰不拟黄虞。
一朝运祚去,宫殿莽丘墟。
所恃竟安在,无乃昧良图。
在德不在险,斯言诚匪虚。
闻昔未央宫,缔构极弘丽。
周遭数十里,台殿咸称是。
虽云可重威,何以训来裔。
文皇撒露台,诚足范后世。
纵目咸阳原,陵墓高嶙峋。
佳气久萧索,秋雨暗荆榛。
重泉閟玉匣,芳草埋石麟。
神灵竟何在,倏经千百春。
偶思薛平事,茫昧奚足云。
张侯有高识,允矣社稷臣。
晓出城东门,山川入遐睇。
纵观细柳营,重感当年事。
军容不入国,将军宜不拜。
棘门与灞上,无乃真儿戏。
条侯乃虎臣,足膺藩屏寄。
寥寥已千年,此事孰能继。
汉武志求仙,通天置祠具。
修茎立仙掌,云表承清露。
屑琼供晨餐,拟期寿年固。
胡为竟无成,垂老方悔悟。
颓龄竟莫驻,灵迹亦非故。
何如葆冲和,百岁或可度。
东都重经术,校雠何审详。
唐兴尊圣道,斯文赖表章。
群经刻翠琰,森列置国庠。
众目共观睹,异诸孔壁藏。
逮今数百载,字画犹辉光。
义理焕日星,万载明纲常。
偶登慈恩塔,纵步曲江池。
蔓草萎寒露,亭台失故基。
忆昔繁华日,正当盛唐时。
胜游集群彦,文采光陆离。
姓名题翠琰,拟为千岁期。
剥落竟何在,徒使后人悲。

陈琏(1369一1454)字廷器,号琴轩,广东东莞厚街桥头人。 洪武 二十三年(1390)中举人,初授桂林府教授。建文三年(1401年),升 国子助教 。永乐元年(1403),以他有治理才能,擢为 许州 知州,永乐三年(1405)改任滁州知州。他在任上验 丁赋 、省徭役、修学校、劝农桑;暇时与僚属在 醉翁亭 上吟咏,又修一 酿泉 亭,一泉一石,皆为题品,百姓称他为“小欧阳”。皇帝以他治理 滁州 有功,特升他为杨州府知府掌滁州事,并赏财帛及赐宴以示奖励。永乐十七年(1419年),陈琏因父丧回籍守孝。陈琏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任四川 按察使 。宣德元年(1426年),调任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管理全国的教育。次年;因母丧回家守孝五年,后仍任通政使。皇帝特赐诰命,赠其祖父、父亲皆如其官,母与妻为淑人,以示褒扬。 正统元年 (1436年),调任 礼部 左侍郎,正统六年(1441年),已年逾七十,乃辞官归里。

中文名
陈琏
国籍
中国
职业
政治,团中央部长,教育,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出生日期
去世日期
1967年11月19日
籍贯
浙江慈溪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