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琏

人物 | 历史人物 | 明代官员
露下湘皋暝,天寒楚泽秋。
美人期不至,思杀木兰舟。
老叶迎风动,疏花带露光。
灵均千载后,谁复佩幽香。
独立矜神骏,诸禽不敢亲。
㩳身霄汉近,何用解绦人。
木落空山静,秋风肃羽毛。
雄心思击搏,狐兔竟何逃。
昨日关东来,思与华山遇。
如何风雨中,云深不知处。
华山高崔嵬,云气自来往。
只见巫女峰,难辨仙人掌。
停骖望箕山,山色翠欲滴。
美人招不来,清风满泉石。
初喜见箕山,复欣饮颍水。
弃瓢更何人,忽忆隐君子。
据床坐空庭,悠然动幽趣。
烛影隔疏帘,秋声在高树。
闲步驿庭前,今夕是何夕。
松风洒客衣,花露滴苔石。
丰湖春雨过,银鲫戏波心。
一自坡仙后,何人有咏吟。
吐沫流芳藻,翻身动碧漪。
长江三月里,政是尔来时。
秋水湛然清,人间无数罟。
游鲭时往来,鳞鬣净堪数。
西塞山前望,桃花浪自浮。
玄真无觅处,时见鳜鱼游。
金门待漏早朝回,喜见窗前杏已开。
莫惜一尊花下醉,只愁风雨委苍苔。
不买杨州芍药栽,却怜丹杏近琴台。
东风似有留春意,不放繁红一夜开。
月下焚香礼紫微,露华凉透五铢衣。
肃然风动神君至,常见空中白鸐飞。
几年学道住瑶京,邂逅相逢慰我情。
琳馆别来将半载,梦中犹忆紫箫声。
午夜房星映上台,天闲十二总龙媒。
况逢四海升平日,常见神驹入贡来。
明时牧马总名騧,江北江南十万家。
太仆年年亲选贡,肯教神骏困盐车。
周家国马生秦陇,汉代名驹出月氏。
争似天朝群厩盛,骅骝百万总权奇。
昔闻骏骨出蒲梢,今见龙驹满近郊。
牧监奚官解调习,春风花外响鸣鞘。
晓进神驹玉作蹄,花边露湿锦障泥。
圉人牵过金阶上,似畏天颜不敢嘶。
满身汗血是龙驹,逸气淩云画不如。
从此便归天厩养,好骖玉辂驾鸾舆。
都门骥子日成群,望处浑疑五色云。
蕃息数增千百万,愿言上奏圣明君。
孤根生长近黄堂,烂熳花从雪里芳。
政喜巡檐闲索笑,风情应不让何郎。
霜雪纷纷万木衰,忽从竹外见南枝。
凭君莫作寻常看,金鼎调羹事可期。
珊瑚石亚玉琅玕,摇曳云稍翠色寒。
疑是朝真仙佩响,清音缥缈碧云端。
闲歌淇澳步虚庭,一炷炉烟绕翠屏。
试写潇湘秋半幅,砚池浮动墨花馨。
采兰忆昔过湘浦,两岸修篁带雨看。
此日晴窗见图画,令人清兴满江干。
瑶台月上夜将分,劲节修仪见此君。
一段高标谁写得,九天凉露落纷纷。
来从紫塞力犹微,逐伴排行作阵飞。
任尔翱翔江海去,人间今日网罗稀。
露下瑶天秋月明,宾鸿此日已南征。
一声嘹唳青云外,唤起江湖久客情。
几行疏影带斜晖,芦渚蘋汀正好栖。
何事奴鸣惊梦觉,平沙风露夜凄凄。
随阳万里到潇湘,为爱江南足稻粱。
饮啄无虞心自乐,忘机多承水云乡。
自信生来性独灵,斑斑文采更分明。
斗时胜负浑閒事,曾占梨园曲里名。
草碧莎青照眼新,炎炎暑气政熏人。
一双同沐清波上,偏喜毛衣不染尘。
粟垂金穗暮秋时,来往郊原得所依。
曾记朝回花下见,一双飞上绣罗衣。
清晨六出雪花晞,枸杞子红今满枝。
逐伴偶来贪看处,玉坡高处立多时。
罗浮别后已多时,山下梅花入梦思。
驿使不来空怅望,却从图里见南枝。
孤标才睹琅玕玉,嫩叶方披翡翠毛。
待取岁寒风雪里,看渠奇节拂云高。
沿堤柳色绿毵毵,春水溶溶碧似蓝。
几树杏花烟雨里,风光恍惚似江南。
三月春深杏正开,寻芳能见几人来。
昨宵风雨花狼藉,无数残红点绿苔。
满山桦木拂云平,终日绝闻禽鸟鸣。
海子波澄砂碛远,空馀雁影与雕声。
出关连日傍山行,谁见苍苔点绛英。
间有野花皆碧色,问人都道不知名。
西宁驿外暂停骖,君向开平我向南。
朔雪炎风天万里,相思何处觅云缄。
每忆暌违滁水上,相将又是十年来。
今朝客路分南北,尘世相逢有几回。
清晓方舟送我行,知君不忘旧交情。
宝安此去五千里,两地相思共月明。
几株杨柳近河桥,叶叶偏承雨露饶。
此际逢君应忍别,临流不用折柔条。
黄帽船头发棹歌,临流握手奈情何。
人生离合虽常事,争似今时别意多。
周纲日陵替,七雄互并吞。
嬴秦逞诈力,侧足窥中原。
纷纷纵横士,矜志道逾昏。
徒嗜世禄富,岂知王室尊。
伟哉鲁连子,千载无间言。
刘项本勍敌,龙虎自吞噬。
宽仁与残暴,成败亦自异。
项疑范增谏,刘悟董公说。
乌江既羞渡,咸阳合称帝。
遗臭与流芳,亦各垂万世。
巍巍汉高皇,应运肇丕基。
相承六七叶,大业忽中衰。
新莽逞奸谋,暂将炎鼎移。
南阳真人出,群雄翕相随。
冰合滹沱河,天意已可知。
况有赤伏符,暗与休运期。
云台有遗烈,千载起予思。
曹瞒瞰中原,孙郎奋江东。
英英帝室胄,偏都巴蜀中。
一心复旧物,三顾起卧龙。
大业张垂成,天运忽告终。
将星落前军,炎灰散寒风。
三分从此始,千古恨莫穷。
五马渡江左,国步日孔棘。
亹亹尚清谈,于世竟奚益。
新亭忧堕泪,别墅喜折屐。
若能贾馀勇,中原可复得。
奈何失此机,上下尚姑息。
坐视犬戎争,腥膻污中域。
伟哉祖与卞,义气徒感激。
大厦柱难支,中流楫徒击。
六朝迭更运,俛仰三百年。
淳风变浇漓,中华污腥膻。
文章喜骈丽,诗歌竞清妍。
上下洵宴安,酒色日流连。
至今后庭花,闻之尚凄然。
晋阳肇唐基,君臣总英哲。
学士登瀛洲,庙堂居稷契。
宝历甫三传,阴祸日连结。
倘非张狄公,大业在兹绝。
皇风久不宣,王纲日陵替。
相传仅五姓,维时称叔季。
忠良尽沉郁,礼乐亦荒废。
悠悠六十年,白日似昏翳。
懿哉欧阳公,作史寓深意。
别君岁已久,忆君梦亦频。
昨看黄叶落,又见芳草新。
韶光倏焉迈,感此独怆神。
旧欢不可追,嘉会良无因。
相思一长啸,月满湘南春。
悠悠念亲爱,惨惨郁中素。
迢迢阻山岳,漠漠隔烟树。
小山谁见招,沧洲动归趣。
人生等浮萍,聚散安得屡。
斋居夜岑寂,万籁声已沉。
怀人耿不寐,幽思盈素襟。
此情孰能写,试理膝上琴。
谁知一曲音,遽有千里心。
何当归去来,同和山中吟。
漓水冬不波,桂林寒有雪。
江空岁华宴,客子念离别。
心随归雁远,兴逐梅花发。
独忆山中人,长年守贞洁。

陈琏(1369一1454)字廷器,号琴轩,广东东莞厚街桥头人。 洪武 二十三年(1390)中举人,初授桂林府教授。建文三年(1401年),升 国子助教 。永乐元年(1403),以他有治理才能,擢为 许州 知州,永乐三年(1405)改任滁州知州。他在任上验 丁赋 、省徭役、修学校、劝农桑;暇时与僚属在 醉翁亭 上吟咏,又修一 酿泉 亭,一泉一石,皆为题品,百姓称他为“小欧阳”。皇帝以他治理 滁州 有功,特升他为杨州府知府掌滁州事,并赏财帛及赐宴以示奖励。永乐十七年(1419年),陈琏因父丧回籍守孝。陈琏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任四川 按察使 。宣德元年(1426年),调任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管理全国的教育。次年;因母丧回家守孝五年,后仍任通政使。皇帝特赐诰命,赠其祖父、父亲皆如其官,母与妻为淑人,以示褒扬。 正统元年 (1436年),调任 礼部 左侍郎,正统六年(1441年),已年逾七十,乃辞官归里。

中文名
陈琏
国籍
中国
职业
政治,团中央部长,教育,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出生日期
去世日期
1967年11月19日
籍贯
浙江慈溪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