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人物 | 历史人物 | 明代名臣文学家
前年送君城东亭,今年送君城南道。
年年长作送行人,每见君归被君恼。
君生何好只好诗,稛载东归揔诗草。
玉延半舫最留连,共月庵前亦倾倒。
醉中劝我不如归,只说金陵山水好。
人生出处谁得知,世路东西难自保。
难自保,云冥冥,日杲杲。
忽而晴,忽而雨,细雨霏霏洗残暑。
天意阴晴两不期,人事炎凉遽如许。
遽如许,黄叶秋林蝉独语。
谁分碧玉两三枝,爱护先教槿作篱。
我欲醉移须有日,客从径造却无时。
未分嶰谷阴阳管,先和淇园瑟僩诗。
多少世间凡草木,岁寒时节始应知。
温生颖迈仍好修,问事不休贾长头。
负墙请十不酬一,使我愧尔东家叟。
诗家不比春秋学,三传犹闻束高阁。
夫何笺注斗纷然,混沌那堪七日凿。
子今去矣我一言,为问乃翁然不然。
古人亦读三百篇,政也可达使可专。
只今屈首穷心力,郢书燕说滋纷惑。
镂冰刻棘巧何为,名成至比敲门石。
不知清庙有遗音,讽诵要于言外得。
兹行不用感别离,归而求之有馀师。
良宵歌管在高楼,万里青天一鉴流。
绛阙珠宫真不夜,冰蟾玉兔揔宜秋。
兴来且据胡床坐,醉后还惊大地浮。
天柱峰头何似此,恍疑身到月宫游。
纸窗斜漏白,暗室未全明。
庭树鸟争噪,邻家鸡独鸣。
四墙犹鼾睡,壮志独潜惊。
万古一昏晓,淹留何所成。
耳内真何有,年来解作声。
磬乎时殷殷,蝇也只营营。
稍向喧中息,知从甚处生。
天应怜寂寞,将尔当箫笙。
顾野王家学有传,一经休说汉韦贤。
风云惯得从龙便,岭峤争誇睹凤先。
天上星躔真有数,吴中谶语不其然。
高堂要见三为四,屈指从今又几年。
买地还须共一都,已留墨妙付官奴。
主人正似天随子,家住烟波万顷湖。
何须千树说玄都,桃李从来是仆奴。
读罢坡翁春色赋,坐令春酒变成湖。
青李来禽亦甚都,木奴应未肯为奴。
他年若论封侯事,乞取东山一曲湖。
休说枇杷与荔奴,杨家风味揔输吾。
封侯且得依林屋,投老何须乞鉴湖。
江上秋风吹短鬓,天涯岁暮走长须。
唾馀有子烦收寄,一掬他年可百株。
中年多病稍相侵,委巷冲寒屡见寻。
愧我且非当路客,因君真见古人心。
玉池洗药流香远,金匮储书烛理深。
自笑贫家无以报,只将诗句当南金。
月明曾借上方眠,竹几蒲团对夜禅。
落日故园心万里,一云飞处是吴天。
东观才华说孟坚,相随无补漫穷年。
谨严敢意春秋笔,诠次惟将岁月编。
文案尘高伤病劣,大官日给愧肥鲜。
太平有象须君写,莫把三长让子玄。
明朝成四十,今夜复斯须。
天末几年住,山中三径芜。
无闻良已矣,渐老欲何如。
未免王融笑,甘为武子愚。
明朝成四十,学道得蹉跎。
世事只如此,流光奈尔何。
发从前日短,愁向此时多。
独饮屠苏酒,临风一浩歌。
明朝成四十,万事付因循。
乍见少而老,相随病与贫。
年年仍故我,得得且随人。
鲍叔能知己,王融莫笑人。
翩翩文彩映珊瑚,炯炯丰标玉不如。
才入琐门司谏草,又从荒服按边储。
鱼由丙穴应持酒,雁到衡阳好寄书。
回首前程云万里,此行真是发硎初。
东南佳丽隔江分,我昔登临倚半醺。
瓜步帆樯天末见,竹西鼓吹月中闻。
高名自昔推扬一,健足他年失冀群。
父老要知新太守,聪明慈爱汉冯君。

王鏊(ào)(1450年9月22日 —1524年4月14日 ),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汉族, 吴县 (今江苏 苏州 )人 。 明代 名臣、 文学家 。

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他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 国子监 诸生即传诵其文。为成化十一年(1475年) 进士 ,授翰林编修。 明孝宗 时历 侍讲学士 、 日讲官 、吏部右侍郎等职。明武宗时任吏部左侍郎,与 吏部尚书 韩文 等请武宗诛刘瑾等“ 八虎 ”,但事败未成。旋即入阁,拜 户部尚书 、 文渊阁大学士 。次年,加少傅兼 太子太傅 、 武英殿大学士 。王鏊在任上尽力保护受刘瑾迫害之人,并屡次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而辞官归乡。此后家居十六年,终不复出。 嘉靖 三年(1524年)去世,年七十五。追赠 太傅 , 谥号 “文恪”,世称“王文恪”。 王守仁 赞其为“完人” ,唐寅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王鏊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善书法,多藏书 。为弘治、正德间文体变革的先行者和楷模。 他黜浮崇古的文学观和尚经术、去险诡的取士倾向,影响了一代文风。有《震泽编》、《 震泽集 》、《 震泽长语 》、《 震泽纪闻 》、《 姑苏志 》等传世。

王鏊有书名,书法清劲爽健,结字纵长严谨,得峭拔风神。不足处似清健有余,沉稳不足,笔画略见干涩,此或与硬毫书有关耳。

(概述内图片来源: )

中文名
王鏊
别名
王文恪、震泽先生
国籍
中国
职业
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
性别
出生日期
1450年9月22日
去世日期
1524年4月14日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明朝
字号
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
谥号
文恪
代表作品
《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主要成就
匡补时局
追赠
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