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明朝初年重臣、学者,代表作《奏对录》
步出城东门,逍遥望云巘。
累月怀佳游,兹晨遂登践。
梵宇绕层阿,飞楼凌绝岘。
方塘涵湛碧,乔林茂敷衍。
繁翳幽莫通,丰茸纷不剪。
攀磴穷高跻,缘径屡回转。
是时微雨收,轻霞澹舒卷。
睇遥素横川,俯夷绿盈畎。
陟降体自便,顾睇心已缅。
况接旷士言,复偶释子辩。
析空理弗昩,违喧抱逾展。
何因此间栖,永令浮虑遣。
新斋坐閒敞,瑞雪晃清妍。
寒消碧窗外,光动玉琴前。
淹留酌甘醴,朗咏瑶华篇。
自然纷虑静,即此对群仙。
仆夫起严装,白露晨未晞。
之子思旧庐,星言赴旋归。
路指东海陬,翩翩忽如飞。
羁鸟怀并栖,须臾失相依。
仰首望鸾鷟,何时接光辉。
山川信缅邈,宿昔分不违。
无为金玉音,使我长歔欷。
初维鄂渚楫,又上岳阳舟。
行住皆无系,身轻波上沤。
寺连龙井近,山压洞庭流。
回望王城里,还来持钵游。
老襌心湛寂,身被七条衣。
端坐无言说,谁知精道机。
初来鹦渚见,又问岳阳归。
应忆松庵下,诸僧候锡飞。
幽人谐静适,结宇临溪园。
溪流清且深,逶迤带平村。
榆柳植我楥,远岫列我门。
碧筱播春阴,芙蓉丽秋暾。
远绝往还迹,遂忘廛市喧。
坐玩孔氏书,覃思古人言。
玄理日有得,可以祛尘昏。
素琴虽无弦,旨酒常在尊。
意至时有适,登高睇澄源。
讴吟发舒散,一写中郁烦。
栖迟固夙尚,贵贱命攸存。
知分吾所安,谁谓轻华轩。
家临斗湖滨,门对斗湖上。
明镜影香台,文波绣仙氅。
诵经无辍口,谭道若指掌。
为霖从潜虬,飞符驱魍魉。
止水涵湛然,可以喻心想。
一谢湖边人,终年罢来往。
悠悠南山云,素心澹相似。
偶托樵采迹,遂隐山云际。
云中有灌木,四散枝叶繁。
薄剪去云翳,讵令伤本根。
昨朝买斧来,暂入庐陵县。
五马出辉煌,低头愧相见。
芙蓉荡晻霭,环洲亦氛氲。
一返伐木处,丁丁谁得闻。
久旷山水游,披图适心目。
远岫云外青,清潭千丈绿。
芳尊集幽舫,春鸟鸣高木。
茅屋是谁家,门无往来躅。
初日丽金闺,香风含玉殿。
之子承湛恩,铜章宰花县。
匆匆下长浦,靡靡经芳甸。
驰情在民瘼,铭心答天眷。
嗟予重朋侣,三春不相见。
偶聚还暌违,临岐空恋恋。
玉笥抗云汉,金川汎晴虹。
山水互明丽,照耀城邑中。
连延开绮构,崔嵬表黉宫。
俎豆谨常祀,弦歌曰沨沨。
君子抱德艺,出教属时雍。
高斋振木铎,济济来游从。
峨冠讲周孔,表率诚在躬。
兹晨饯发轫,飘拂乘长风。
因结故园想,怅望南飞鸿。
开轩面澄潭,潭水绿于染。
其下蟠蛟虬,四时兴有渰。
嘉树罗葱旧,烟霞互舒敛。
晴漪漾春牖,凉飔含暑簟。
俗辙谢经过,书卷恒不掩。
探微心有得,行素道无歉。
消摇视天宇,油云驰冉冉。
庶跂沂上乐,谁当叹与点。
朔风起严冬,凛凛亘晨暮。
我友整行装,迢遥戒长路。
祖饯集朋俦,暌离黯情绪。
念子敦德义,雍容古人度。
饮水必澄源,涉蹊无枉步。
伊昔丞小邑,□婺乐仁恕。
朅承公车徵,同游玉堂署。
遂荷迁秩荣,还婴理民务。
扬舲溯江湖,停舻展丘墓。
行行睇岭海,稍稍侵烟雾。
恭惟承宣重,岂复驱驰虑。
会兴中牟治,终流单父誉。
嗟予托久要,惭乏赆者具。
惟期保贞素,永副心所慕。
夙志在间适,结宇城东隅。
脩竹何漪漪,丛生罗庭除。
虽无灌木荫,清云郁纷敷。
四时自苍翠,寒暑常不渝。
天风起旦夕,绕屋含笙竽。
何必来羊求,静阅古人书。
至理会有得,陶然倾一壶。
油油天壤内,安知忧与虞。
朝辞仪真坝,暮过广陵城。
前汀交瞑色,远渡闻钟声。
微微初月辉,湛湛天宇澄。
仰首望北辰,众星粲然明。
商飙从西来,忽忽凉思生。
掩篷坐终夕,嘅然念脩程。
岧岧下邳城,浩浩河流骛。
伫立思徘徊,古人今何处。
船头见青山,山下连烟树。
白鸟自幽间,双飞背人去。
汉皇靖宇内,六合承统御。
万乘还沛中,龙旗翼銮辂。
兴情侧微曰,张筵会亲故。
酒酣歌大风,气势排云雾。
往绩示殊伟,丕图怀永固。
众起称万寿,弘哉帝王度。
宽仁运乾刚,四百隆鸿祚。
至今千载馀,光华垂竹素。
崇台面河曲,穹碑倚烟树。
我来属秋杪,维舟久瞻顾。
矫首芒砀云,澹澹青空曙。
舍舟步平皋,名山望邹峄。
元气下磅礴,黛色凌空碧。
千里瞻神秀,群峰避孤特。
常时济物功,有渰弘灵泽。
伟兹造化奇,无应辱秦刻。
经旬坐局蹐,一览豁胸臆。
何当跻绝顶,旷然见溟渤。
窈窕河上洲,芊绵芳草碧。
常与幽趣会,消摇散轻策。
一往白玉堂,经年无履迹。
望望楚江西,烟波渺春色。
峨峨墨潭山,纯浸潭水碧。
高秋明月悬,照见蜿蜒黑。
忆昔乘桂舟,沿洄弄晴夕。
同时钓游侣,惆怅千里隔。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 澄江镇 )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

杨士奇自少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入仕,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 翰林院编修 。明成祖即位,迁太子侍讲,辅佐明仁宗,迁 礼部侍郎 、 少师 、华盖殿大学士,兼任 兵部尚书 。他先后历经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

与 杨荣 、 杨溥 等同心辅政,并称“三杨”,时人称之“西杨”。并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后因其子杨稷杀人案而自请致仕归乡,自此忧虑患病。

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去世,年八十。获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

中文名
杨寓
外文名
别名
杨士奇、杨文贞
职业
内阁首辅,政治家
性别
出生地
江西泰和(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
出生日期
1366年2月3日
去世日期
1444年4月2日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明朝
字号
字士奇,号东里
谥号
文贞
陵墓
杨士奇墓
官职
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等
代表作品
《三朝圣谕录》《奏对录》《历代名臣奏议》
主要成就
主修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
追赠
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