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明朝初年重臣、学者,代表作《奏对录》
陌上桑。
柔条未全劲,碧叶纷低昂。
秦家女儿年十五,朝日成妆把筐筥。
把筐筥,盈盈南陌前。
明珠结宝带,翡翠贴花钿,一身皎皎尽成妍。
使君从南来,顾盼久徘徊。
遥见东方骑,惆怅空乘五马回。
关山月,皎洁如清霜。
连营接幕夕流光。
流光犹得照故园,征人见月徒伤魂。
四时弦望如流去,可惜韶华暗中度。
深闺少年两别离,还如婵娟缺半规。
缺半规,三五来复圆,一身远戍何时旋?。
置酒高堂上,嘉殽列肥鲜。
结交并豪侠,四座皆少年。
意气不复殊,肝胆相披宣。
仰视白日辉,一言誓青天。
贻我紫绮裘,报君珊瑚钩。
暮从邯郸饮,朝入洛城游。
横行无七贵,傲睨凌五侯。
腰间双青龙,精光含九秋。
投躯报知己,慷慨当仇雠。
性命如鸿毛,夕死无怨尤。
少小从六军,英声振三边。
拓疆有勋业,貂蝉二十年。
遭遇亨嘉辰,万里净烽烟。
顾视双宝刀,精光犹彻天。
宝刀白昼鸣,旄头出西陲。
平明有诏书,遴选行率师。
甲士百万馀,桓桓各如貔。
慷慨出门去,妻子安足辞。
出门意气都,上马跨雕鞍。
旌旗亘千里,戈矛霜雪寒。
来苏望苦深,遄驱敢辞难。
经过令严肃,鸡狗亦得安。
令严岂不惜,军动良苦辛。
冰行屡及暮,露坐恒达晨。
所倚主将明,抚养义且仁。
恩威两无遗,谁不思奋身。
奋身一何勇,压敌三重围。
师行倚大义,奇谋定足希。
所向势莫当,降者日以归。
杀之昧天道,纵之表皇威。
皇威既清肃,奏凯发回军。
明旦谒金门,饮至劳殊勋。
赏赉过百千,麾下歘见分。
拜稽谢万乘,归钓清江濆。
边城九月尽,雨雪正霏霏。
兼霰侵毡幕,如冰晃铁衣。
塞垣深莫辨,边云冷不飞。
鬓毛分可拟,征戍几时归。
传警甘泉外,扬銮载道周。
回中戒巡省,云动赴遐陬。
春色承雕辇,山光影翠旒。
吾皇亿万岁,岁岁总来游。
阳和二月时,列树发葳蕤。
凝辉映绮阁,飘香度锦帷。
蝶戏栖浮蕊,莺响隐高枝。
芳华今若此,千春亦不移。
双堤夹道傍,垂柳复垂杨。
攀条知色改,缀絮讶丝长。
思妇悲迟暮,征夫望故乡。
一闻清角起,谁不泪沾裳。
自君之出矣,闻道戍凉州。
思君如明月,夜夜向西流。
自君之出矣,镜台尘网生。
思君如海水,浩荡何时平。
金门趋讲罢,西园日暮时。
繁阴交杂树,轻浪散清池。
玩芳因坐久,延月却归迟。
还与同袍侣,携手咏新诗。
高居傍城阙,隙地富园林。
天风下修竹,锵锵韵玉琴。
浮觞清沼曲,憩石碧梧阴。
别有闻佳咏,因之仰素心。
草色荫松门,青山绿树村。
种蔬成小圃,饮水必澄源。
每究贤人乐,时同静者论。
穷通自有分,非为薄华轩。
作县临东海,当年眺览中。
水云连浩渺,心境合昭融。
已惬观澜趣,还思作楫功。
有才终利涉,非比望洋同。
保障临江曲,荒城已半隳。
重寻耆旧传,愁说乱离时。
乡里思遗德,河山识令仪。
孤坟三尺在,落日有馀悲。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 澄江镇 )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

杨士奇自少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入仕,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 翰林院编修 。明成祖即位,迁太子侍讲,辅佐明仁宗,迁 礼部侍郎 、 少师 、华盖殿大学士,兼任 兵部尚书 。他先后历经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

与 杨荣 、 杨溥 等同心辅政,并称“三杨”,时人称之“西杨”。并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后因其子杨稷杀人案而自请致仕归乡,自此忧虑患病。

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去世,年八十。获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

中文名
杨寓
外文名
别名
杨士奇、杨文贞
职业
内阁首辅,政治家
性别
出生地
江西泰和(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
出生日期
1366年2月3日
去世日期
1444年4月2日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明朝
字号
字士奇,号东里
谥号
文贞
陵墓
杨士奇墓
官职
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等
代表作品
《三朝圣谕录》《奏对录》《历代名臣奏议》
主要成就
主修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
追赠
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