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孙宸

人物 | 历史人物 | 李孙宸
未尽登临意,相携上玉台。
云山千嶂合,井里万家开。
日落寒原迥,风生暮壑哀。
迟回江月上,似涌夜珠来。
一引凭高目,居然下界分。
江流如带水,山落乍寒云。
雁影高低度,钟声远近闻。
频来逐仙侣,真气动星文。
寂寞官斋里,春风一弟行。
披襟谈世事,数驿计乡程。
期尔青云起,怜予白发生。
池塘有春草,偏益梦归情。
忆共离家日,相将又一年。
风尘伤去住,节序感推迁。
宦况只如此,乡心益杳然。
凭汝归山去,先营负郭田。
春色俄将暮,春游爱夕阴。
雨中花似沐,烟外树如沈。
共有怀贤恨,兼悲歧路心。
酒阑多慷慨,吟眺一沾襟。
披云遥策杖,木末小亭幽。
松柏萧森处,前贤遗庙留。
忠魂伤十族,蘋藻肃千秋。
瞻拜休增感,云山起暮愁。
迢递京华路,艰难济上程。
每逢清月夜,宁忘故山情。
独往知何日,同舟赖友生。
登崖聊缓步,不觉漏三更。
海月生遥浦,轮高望转微。
最怜羁旅影,尚与弟兄依。
照树惊乌绕,横江见练飞。
故园千里外,何处赠清辉。
燕山秋欲暮,摇落思难裁。
共是他乡客,宁忘九日杯。
悲秋翻恨雁,怀土懒登台。
却忆龙山会,狂歌意转哀。
重阳怜令节,况值此秋晴。
风急轻鸿翼,霜迟逗菊英。
插萸乡国事,落帽古今情。
聊复凭杯酒,陶然醉友生。
城东道院静,聊得谢扳援。
易退知臣意,留行哪主恩。
飞花过初夏,伏枕足閒门。
共有冥鸿思,风尘未敢论。
仕途原少味,所趣在弹冠。
子计欲归去,予情已尽阑。
行藏从所好,非誉总何干。
独有酬知遇,涓埃亦自难。
岂难轻襆被,难契是恩深。
玉立人嫌洁,金门疏亦沈。
卜居非傲物,扫榻为知音。
若论平生意,应无负此心。
炎暑无逃处,还来问水滨。
径疑曾到地,花认昨游人。
树密堪移席,林深似有津。
若容长住此,不用叹缁尘。
荷花京国赏,红萼占横塘。
莫以怜孤艳,翻令念故乡。
碧筒聊作献,绿叶未裁裳。
留宿非难事,归途爱月光。
炎蒸三伏后,一雨欲来秋。
但惜故人别,非关迁客愁。
骊歌易水暮,归路岭云稠。
到日江鱼好,谁同上酒楼。
策蹇辞京国,人还认旧骢。
圣朝无市虎,吾道有冥鸿。
放谪恩原重,浮沈术始工。
家山未相远,好待桂花丛。
已恨交亲少,哪堪尔复还。
清秋焚谏草,白发待斑斓。
臣自欢开网,君原许赐环。
苍生同系望,莫便稳东山。
七年石城下,犹记别时颜。
此日予重往,逢君应召还。
时艰知念切,道路阅头斑。
且惬良辰赏,扁舟共采兰。
舟行闻与见,不异在都时。
何意平原道,欣瞻云汉仪。
巢许箕山意,夔龙圣代私。
寸心倾未得,风雨促分歧。
至人不碍世,出处亦何情。
闻道纶扉上,于今待老成。
因之怀凤德,敢以付嘤鸣。
自有冥鸿意,无烦猿鹤惊。
芳辰凑良会,哪得再寻常。
不尽尘中话,兼多世外商。
龙驯宁自性,鸥狎未飞翔。
安石东山在,苍生引望长。
汪汪黄叔度,千顷幸相依。
浮海谋非拙,乘风愿已微。
烟霞盟有约,时事赋无衣。
得似南来雁,芦汀到处归。
中外鸱鸮剧,谁怀之好音。
未偿蹈海意,惭负济川心。
我去位仍窃,君归山岂深。
风烟闽粤近,招隐好相寻。
岂不畏行役,其如世路何。
人情偏局面,宦籍亦风波。
竭泽游鳞少,寒山哀雁多。
不然终滞此,几欲问行輠。
轮囷万乘器,为有先容根。
任笑徒工瑟,何曾解扫门。
敢言三礼重,还自一邱尊。
幔亭春色好,暂去坐絪缊。
入春才几日,花草竞抽芳。
对酒风生座,钩帘月满堂。
无书托鸿雁,有梦到江乡。
吏况原兼隐,何妨昼卧长。
羁思无穷已,风光且绿尊。
雪馀天悔虐,春至鸟多言。
宦以拙增傲,吾兼懒避喧。
礼曹公牍简,吏散任关门。
春色开年浅,登台百感生。
条风初实柳,淑气欲催莺。
琴剑看无赖,莬裘计未成。
无人共杯酒,小酌亦多情。
客怀长落落,经月罢登台。
忽有高人至,柴荆雨亦开。
青馀霜后竹,春在水边梅。
鹦鹉论词赋,应知属楚才。
经旬不见月,乍喜吐如钩。
不尽酬幽思,因之更上楼。
懒云当槛住,小雨剧谈收。
随意恣欢赏,过从亦胜游。
障空微架椽,眺远洞开窗。
一纵孤亭望,居肽万境降。
山花晴朵朵,江舶暮双双。
暂觅閒身得,何妨倒玉缸。
入户见空翠,登登不了青。
兴趣怜吾党,来游复此亭。
归骖促暮酒,醉眼乱春星。
流连海棠下,未忍别山庭。
亦同京雒地,差快少缁尘。
以我宦情薄,多君友道真。
眷知偏内简,官未积前薪。
政今将在子,谁当社稷臣。
脉脉秦淮道,无言送尔行。
艰危四海阔,去住一身轻。
衮以近需补,官因远易称。
悟来萍梗迹,不作别离情。
亦缘来白下,始得此良朋。
未谢为官累,先倾出世情。
投閒吾尚阻,请乞尔非轻。
顿觉相关切,羞他丛桂盟。
进贤冠未脱,话去几无疑。
似此离尘意,差堪静者知。
畏人难速避,见事已惭迟。
计日分吴越,青山共紫芝。
任说官无累,何如解去时。
随缘事莫试,独往兴何疑。
罗浮已驰檄,云水岂无期。
各自寻生活,难容念别离。
雪月初移野径芳,还留秋色媚山堂。
丹心晚带晴霞艳,密藿朝含宿雾香。
违世共顷陶令酒,餐英宁学楚臣狂。
江梅尚隔花时远,幽赏那能不尽觞。
年华惟汝殿芳菲,岂有怜芳赏更违。
病客独留荒径在,故人须醉白衣归。
即看晕日香逾暖,况是淩霜叶未稀。
一掇寒英心自远,肯辞潦倒负秋晖。
虚亭遥上翠微边,水石周遭地自偏。
倚剑群峰来雪色,落霞环翠到窗前。
薜萝豫长他年服,松竹初开小有天。
便可容吾高枕得,与君聊结避人缘。
落霞山下结茆庐,疏散真宜避世居。
槛外疏篁新护植,阶前荒蔓颇芟除。
问奇过客频携酒,闭户閒人但著书。
赋就淮南丛桂句,小山招隐意何如。
萧森别似武陵源,竹叶桃花古洞门。
避俗未论秦氏隐,逃虚聊隔世人喧。
白云过户时留润,碧沼浇畦渐耗痕。
一事无营心即水,翛然宁复碍乾坤。
倚剑峰头乱石蹲,烟霞半入野人村。
荒榛久待吾曹辟,丘壑应怜尔道尊。
鸟篆閒扪萝径识,松涛时向石床翻。
只今且说高阳会,白雪留他异代论。
江村何必异蓬莱,竹里疏棂面面开。
雨后花光疑幻出,峰前山势欲飞来。
眠高自稳青萝石,眺远频呼浊酒杯。
草就太玄嘲懒解,汉庭谁识子云才。
吴楚才名自国工,长杨一赋气何雄。
从知骏骨高燕市,未信蛾眉妒汉宫。
多暇鸣琴调独鹤,有时把剑望双虹。
青云莫道轻相附,不尽论文意气中。
才子南迁名转高,乍逢意气感绨袍。
宦情淡泊宁鸡肋,宪府萧閒亦马曹。
节驻春城看过雨,梦回兰署待挥毫。
香清茶熟官衙暮,尚有词人载浊醪。
几载词林供奉中,皇华新跃五花骢。
小山旧赋丛生桂,一叶新秋剪旧桐。
路指岳灵瞻绛节,筵开淇水浥清风。
梁园岂少邹枚在,授简何如上客工。
玉检金坭五色霞,词臣六月赋皇华。
阁中乍别仙人杖,天上先占使者槎。
紫气定知逢令尹,玄经曾否授侯芭。
嵩高瑶草行边拾,能念公门桃李花。
禁苑春光引直庐,日华高捧紫宸居。
风回辇道烟光绕,天应钩陈法象舒。
鹓佩万年瞻斗极,龙颜何日御簪裾。
小臣接迹夔龙后,愿拟冈陵颂九如。
柳外珂鸣紫陌尘,班齐玉笋拜枫宸。
芙蓉露擢金茎晓,阊阖天开玉烛新。
朔雪渐消梅萼暖,条风初入柏尊春。
萧韶九奏传仙乐,曲度云中听未真。

万历四十一年,,授 翰林院庶吉士 ,四十三年完成六科考试之后,准假回乡办理先人骨骸安葬事。其间,曾登罗浮、游西樵,与农夫樵汉牧人等相处,共叙山茶素餐,所到之处,皆有赋咏,亦曾游览香山胜境虎逊岩,有诗志其事。经年返回京师复命,授职掌内书堂,继则掌管左春坊左庶子,奉命纂修文章书翰。天启五年,迁国子监祭酒,六年升 詹事府 侍读学士 (掌管皇后与太子家事、教太子读书等事务)兼 庶吉士 教司。旋晋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兼署礼部、 户部尚书 事。崇祯初(公元1628年)再升礼部左侍郎兼 翰林院 察典、经筵讲官。时通州、蓟州、 遵化 等城为清军攻陷,京师告急戒严,孙宸上疏陈述应变方略7条,并与闽粤籍京官上 德胜门 协助将士守城,发誓以身殉国,倡议捐薪俸,变卖金饰用以犒劳守城将士。其时,很多官吏到市上抢购马匹,备为逃难所用,孙宸却说:“君辱臣死,买马何用”,充分体现其报国忠君思想之牢固性。

崇祯三年,孙宸返礼部视事,翌年10月晋南京礼部尚书,七年病故于任内,终年53岁。追赠 太子太保 ,谥文介公。其曾祖父惇、祖父诒德、父厥永,均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追赠南京 礼部尚书 衔。子果植,孙世纶荫入监读书。

中文名
李孙宸
出生地
中山
所处时代
宋朝
字号
伯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