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孙宸

人物 | 历史人物 | 李孙宸
成蹊源伴碧桃春,缟练还怜艳独新。
陌上风光最相惜,歌秾几处动香尘。
濯锦啼妆紫玉肌,花期相恋每牵衣。
莫愁故蕊随风散,尚有香魂伴客归。
长安三载别,如隔五云间。
此日金门客,秋风又远还。
心情恋丘壑,性字领仙班。
咫尺罗山路,能期杖屦攀。
古循城下路,仙洞敞朱明。
忆我杖藜处,羡君昼锦情。
暂为丹灶往,有待赤松盟。
寄语飞云长,鸾骖倘并迎。
花期劳豫约,及此得邀欢。
落日寒山外,开尊坐石栏。
欺春先自放,映月晚逾寒。
未遣愁吹笛,新枝正耐看。
忆归方四载,四赏故园梅。
为爱先春意,同寻泛月杯。
星星冰艳见,细细冷香回。
莫以流光感,翻令怀不开。
量晴空日日,一雨竟连绵。
听处难为夜,愁深况近年。
知君事幽对,闭户有閒缘。
武陵归计好,莫为世人传。
世事屏居断,淋漓亦快人。
所怜陇头树,易负杯中春。
独立望空外,同声限比邻。
冲坭来锦字,一倍见情亲。
小楼依密树,烟雾昼冥迷。
雨叶晴时落,风枝梦里凄。
无由恣欢赏,聊以托幽栖。
乘兴何言远,门前有剡溪。
造园不相识,吾爱子猷狂。
况是高人宅,招携意倍长。
当门乱竹立,亚水几花香。
何□罗浮梦,居然见澹妆。
梅花东阁赋,仙侣武陵招。
索笑情何剧,寻源兴不遥。
歌喉清并倚,酒户醉相骄。
未觉年芳晚,风流事事饶。
有怀中夜起,凉月正当帘。
展卷情俱懒,焚香手自拈。
云疏桂影落,风劲竹声添。
幽意无人解,披衣自绕檐。
淋漓一雨后,片月洗逾鲜。
懒性虽慵起,清辉耐可怜。
酒难孤影对,茗倩小僮煎。
谁悟尘嚣里,须眉一病禅。
维舟上断岸,曲径石桥斜。
林迥衔残日,湖空宿落霞。
往来见渔艇,三五出人家。
向晚看潮长,桃源或有花。
咫尺西樵路,人家别一村。
山川淳朴处,井里凿耕存。
有客看游艇,呼童问水源。
潮生催解缆,江上正黄昏。
五岳他年事,孤云此日情。
幽期一以惬,尘累肯相撄。
雁影帆前度,渔灯望里明。
山情兼水意,应入梦魂清。
去年归橐解,便往访罗浮。
此日烟霞侣,还乘樵岭秋。
湖光双桨入,雨色片帆收。
一夜山前水,潺湲到枕头。
衣冠留王气,昭代挺真儒。
绝学谁应续,微言幸不孤。
瞽宗垂俎豆,幽谷想师模。
瞻谒徘徊久,庭前下夕乌。
圣宗传主静,疑信乃犹繁。
月旦于今定,宫墙百代尊。
山非紫水路,俗儗白沙村。
五世瞻遗泽,真怜未及门。
西湖相别后,复此湖亭幽。
不是神仙宰,谁招汗漫游。
江清天似洗,林爽夏疑秋。
顿解风尘色,何妨入夜留。
楼阁敞湖中,蓬瀛四望通。
席分孤浦月,林响隔溪风。
夜久烟初散,谈高酒数空。
归来还荡桨,渔火数星红。
帆过京口路,停棹一跻扳。
掩映江心寺,微茫云外山。
烟汀鸥鸟浴,暮雨钓舟还。
何事驱车客,劳劳不暂閒。
名山宿有约,肯复思冲坭。
兴为探奇鼓,尊兼话旧携。
楼高吞海远,云密压天低。
便醉山中酒,禅床好共栖。
排空淹浊浪,四望失田畴。
国似依龙子,人疑住蜃楼。
歌风遗迹没,逐鹿莽烟收。
今古战场地,漂沦劫未休。
几夜怜淫雨,河流益渺漫。
鱼龙游第宅,舟楫出林峦。
禾黍平畴尽,人烟野戍寒。
差便征客艇,天上坐同看。
入秋随一日,应候到秋风。
日月双飞鸟,乾坤一转蓬。
凉飔彫蕙草,清露落梧桐。
惆怅乡园梦,迢迢隔楚枫。
客久偏怜节,天涯又见秋。
宦情仍卤莽,岁月袛优游。
露下蝉吟苦,风前燕语愁。
西山朝气爽,应许马曹收。
□□□□□,徵调自年年。
闻道榆关上,防秋事杳然。
征衣经岁隔,鼓角得寒先。
无事听鸡起,谁能稳夜眠。
使节经三夏,淹留秋已生。
身怜羁薄禄,心愧请长缨。
此夜关山月,何人怅望情。
鬓蓬搔已短,不待晓霜惊。
水部为郎日,长安联署时。
相过不作客,对饮或论诗。
人望熊车远,书传鵩赋迟。
归来空一水,音问杳难期。
恩光豸绣重,儒望斗山尊。
何事苍梧署,空开桃李门。
不应为异物,定有未招魂。
千古传灯地,真疑衣钵存。
帝里承恩去,乡园殁后归。
书缘道路阻,交岂死生违。
遥忆鸰原恨,还怜凤穴非。
此时应宿草,忍泣涕还挥。
寒色销残腊,条风早已均。
言寻乡国侣,共待帝城春。
绿酒杯传蚁,青烟烛吐银。
商量开岁事,休负柳梅新。
帝里年将换,乡心不自聊。
故人开斗酒,深夜惬清招。
朔雪催传柏,春风欲颂椒。
更阑休问寝,共谒紫宸朝。
官曹冰共冷,爱此岁寒天。
相过无朝暮,惊心动岁年。
飞腾终自解,身世且随缘。
渐喜春风雁,南来有信传。
班荆曾上谷,把袂复江坟。
共是皇华使,犹怜鸿雁群。
太行驱马倦,南浦待桐分。
何日罗浮上,相期理白云。
使星占两地,萍迹怅参辰。
何意驱疲马,犹能及故人。
咨询藩国礼,慰劳客中身。
前路俱难定,尊醪莫厌频。
乡园风物好,又见一年新。
雪失今朝腊,花知昨夜春。
老添频验镜,懒极畏逢人。
好是开怀处,团圆骨肉亲。
任说身差贵,曾何事胜前。
所经都少味,渐老又加年。
礼法归来减,春光静里先。
东邻与西里,相过且流连。
去年当此日,楚泽泛扁舟。
可是皇华使,真成汗漫游。
五云瞻晓日,万里隔沧洲。
又忆追趋地,何人侍冕旒。
营园将阅岁,半亩尚荒芜。
未就青门隐,空惊白日徂。
儿童嬉爆竹,亲友劝屠苏。
捡点春来事,惟应有荷锄。
倚楼清晓望,海岳变春阴。
万里孤臣梦,经年病客心。
宦情妨懒慢,身世阅升沈。
为问檐前柳,春风信几深。
近得封章报,能容恋五湖。
久归人事变,多病主恩孤。
春似还家客,年同过隙驹。
总无欢赏事,惟有醉模糊。
为园堪避暑,况复此新秋。
银汉初窥户,金飙欲到楼。
无人共尊酒,有梦狎沧洲。
便儗乘风去,菰芦问钓舟。
海国知秋早,凉生萍末风。
候虫吟四壁,疏雨落孤桐。
齿任衰迟逼,心怜少壮同。
那能悲髀肉,垂老尚樊笼。
金陵三月客,今始试游踪。
节是登高会,人怜话旧逢。
市朝多变态,丘壑暂从容。
物虑此俱寂,时闻云外钟。
路遥频息驭,选石听泉鸣。
暂谢区中累,聊深物外情。
乱峰低晚照,一雁过秋声。
何事尘簪绂,悠悠误此生。
为怜山色好,向晚更提壶。
选胜还初地,登高属旧都。
秋迟留菊蕊,家远忆茱萸。
共借空门宿,藤萝月影孤。

万历四十一年,,授 翰林院庶吉士 ,四十三年完成六科考试之后,准假回乡办理先人骨骸安葬事。其间,曾登罗浮、游西樵,与农夫樵汉牧人等相处,共叙山茶素餐,所到之处,皆有赋咏,亦曾游览香山胜境虎逊岩,有诗志其事。经年返回京师复命,授职掌内书堂,继则掌管左春坊左庶子,奉命纂修文章书翰。天启五年,迁国子监祭酒,六年升 詹事府 侍读学士 (掌管皇后与太子家事、教太子读书等事务)兼 庶吉士 教司。旋晋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兼署礼部、 户部尚书 事。崇祯初(公元1628年)再升礼部左侍郎兼 翰林院 察典、经筵讲官。时通州、蓟州、 遵化 等城为清军攻陷,京师告急戒严,孙宸上疏陈述应变方略7条,并与闽粤籍京官上 德胜门 协助将士守城,发誓以身殉国,倡议捐薪俸,变卖金饰用以犒劳守城将士。其时,很多官吏到市上抢购马匹,备为逃难所用,孙宸却说:“君辱臣死,买马何用”,充分体现其报国忠君思想之牢固性。

崇祯三年,孙宸返礼部视事,翌年10月晋南京礼部尚书,七年病故于任内,终年53岁。追赠 太子太保 ,谥文介公。其曾祖父惇、祖父诒德、父厥永,均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追赠南京 礼部尚书 衔。子果植,孙世纶荫入监读书。

中文名
李孙宸
出生地
中山
所处时代
宋朝
字号
伯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