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孙宸

人物 | 历史人物 | 李孙宸
东南有高山,寂寂山之麓。
上有雨露滋,下无往来躅。
芳兰宛自生,惠风扬其馥。
采之贻美人,可以充佩服。
岂无园中葩,懿此出幽谷。
名都富游冶,大道临青楼。
烨烨彼姝子,奇质无与俦。
顾盼溢光媚,歌曲和且柔。
东家有贫女,不饰翠与球。
觕衣蔽韶质,深闺閒春秋。
寄言游冶子,宁知彼所求。
日月何奄忽,雪霜凄以霏。
朔风直北来,百卉萎华滋。
念此岁云暮,之子系所思。
缅昔携手好,欢会及良时。
含情无以喻,中夜理朱丝。
哀音振林木,繁响逐云移。
齐心领高唱,自谓无人知。
合离在俛仰,风波不可期。
双龙乖羽翼,各在天一涯。
袖中有瑶草,芳洁将遗谁。
报尔加餐食,慰我长渴饥。
清穹飘商风,凉露皓以盈。
林薄有爽气,日夕悠然生。
新鸿遵渚唳,玄蝉含风鸣。
主人眷嘉赏,高宴敞湖亭。
中怀既以惬,一石且未倾。
百年亦何常,胜会在良朋。
况此秋色好,澄潭映空清。
荡桨纡枉渚,弭棹薄寒汀。
抚景欢无斁,揽胜意俱停。
日落理返楫,舍舟林月明。
晤言华堂下,痛饮忍独醒。
有鸟名长离,耀彩东南涯。
灵文焕初日,九苞以自奇。
遐瞩遍中土,悠悠当何依。
岂无野雀林,托处非所宜。
峨峨千仞冈,上有椅桐枝。
迢迢沧海隔,厉翮起高飞。
朔风凄大壑,顾侣相追随。
会当际朝阳,振响以来仪。
郁郁南山松,亭亭千空青。
结根既以固,天籁自为鸣。
雨露不成滋,冰雪莫为零。
鸾凤朝暮栖,虬龙宛自惊。
匠石构明堂,思采以作楹。
作楹非不好,无乃彫吾贞。
谁识入地脂,已作千岁苓。
何生我懿亲,童稚肩相比。
令德奋鸿响,识曲听其旨。
既壮历周览,所遇无知己。
寥寥天壤间,落落竟复尔。
无乃眷吾徒,慷慨一相视。
及此理素业,含情各自媚。
荡涤喻中怀,愿言不朽事。
古道日以夷,谁复能察此。
戴子含芳姿,婉彼幽兰质。
采在水一方,晤言结同室。
习习惠风扬,美誉云端溢。
荣华岂不好,而乃耽著述。
伸纸弄柔翰,冥心如有失。
古道当告谁,徬徨求侣匹。
去去东流水,杳杳西倾日。
努力振斯文,贻彼后死得。
长卿秉逸尚,妙龄事幽讨。
灼彼春华姿,被服纨与缟。
时援绿绮琴,一理清商操。
中怀那可喻,含情欲谁告。
申言属所欢,勖哉维此道。
大音一以倡,颓风日以扫。
人生易奄忽,长夜漫浩浩。
千秋良在兹,胡宁但衰老。
行役非我意,驾言返故庐。
故庐列隘巷,观者溢路衢。
下马入堂前,夜已二更初。
骨肉次相视,涕下沾衣袪。
离家三四载,悠悠日以疏。
今兹远来归,恍然寤寐馀。
阿弟具酒浆,鸡黍出中厨。
语多卒莫陈,但慰行路劬。
饮中语阿儿,汝知汝父无。
汝欢汝父归,汝父父何徂。
语罢益涕零,满堂尽欷歔。
诘旦盥漱罢,父老纷来看。
亲昵短服过,疏者具衣冠。
拜揖失行序,问答无绪端。
行役倏四载,风尘多苦颜。
乡曲近来事,卒卒述难殚。
生齿有凋谢,人情有波澜。
岁俭徵求急,鸡犬靡得安。
无论享乐利,亦复多辛酸。
一闻父老言,怆然伤脾肝。
不敢说向人,但叹行路难。
生平缔亲友,所重在襟期。
闻我返故园,各来话别离。
开尊命杯酌,促膝致我词。
与子旧同怀,分飞各路歧。
薰莸以习化,子心宁久持。
长跪谢故人,故人当我知。
夙昔丘壑意,误逐风波驰。
交游满四海,寥寥中所私。
胶漆坚可解,蕙兰臭岂移。
客止勿复陈,与子且尽卮。
相期自今始,斗酒日相随。
少小事呫哔,杜门好楼居。
既辟墙东园,诛茅自结庐。
羁旅苦不归,无乃鞠邱墟。
狸鼪穴中宇,蛛网封四隅。
架上残编帙,狼藉供蠹鱼。
檐树经手植,忽已拱把馀。
出门面洲渚,泛泛鸥与凫。
恍焉喻中怀,谋生久已迂。
一身伤局促,五亩何荒芜。
来者犹可追,为乐复奚如。
十载同怀子,行役各徬徨。
风萍飘复合,眷言聚故乡。
故乡虽云乐,欢会那能常。
炎地寒威少,十月未零霜。
仆夫戒斗酒,送子上河梁。
轸发粤王城,目望荆楚疆。
明时重屏翰,所怀在召棠。
致身事圣主,遭世幸虞唐。
愿言崇令德,懋绩纪旂常。
缅惟二三子,正始振奇音。
玄风既以畅,兰味乃逾深。
调与时趋违,交抗古人心。
生逢昭明代,那能久陆沈。
我昔别子去,释褐忝华簪。
三载乞休沐,眷言返旧林。
绸缪方未已,分飞复异寻。
别子庾关路,停望阻且深。
北风惨以慄,慎保雪霜侵。
努力策清时,燕台有悬金。
风云会遇合,无为叹商参。
归来厌城市,屏居清溪湄。
亦协嘉遁心,寂寞故不怡。
眷此同声友,命驾酬相思。
夙契结绸缪,况复投新知。
残夜追灯宴,中堂理桐丝。
鸡黍出常羞,痛饮乃忘疲。
登高览幽豁,临水爱涟漪。
人生非木石,谁不念襟期。
会面不尽欢,别离安可知。
申言二三子,当尊莫苟辞。
春风荡微和,积阴亦云熙。
徵徒既缤郁,驾言采江蓠。
遥空望无际,四面来清辉。
荡桨遵枉渚,弭棹薄修湄。
沿洄虽不远,爱此清涟漪。
何以佐盘餐,江鳞春正肥。
命酌长松下,清音宛竹丝。
菰芦得生计,鸥鸟更何机。
泛泛忘归路,冥烟失鱼矶。
愿子惜欢会,念此流光移。
时序递催迁,人事何能常。
幸兹休假馀,聊以恣徜徉。
园林有百卉,当春发其芳。
抽红亦吐白,间杂固无行。
数日苦霖潦,主人卧匡床。
不得恣游赏,兼亦负壶觞。
归云收绪雨,晚飔开微阳。
会心岂在远,即此足回翔。
信履悦情志,应接如苦忙。
偶得谢物役,因之媚景光。
悠悠世上名,于我亦何当。
又是暮春初,和畅来惠风。
远寻脩禊迹,遵渚扬小艟。
何必会兰亭,少长亦已同。
水满混天高,舟行坐镜中。
虽复在桑梓,俨与灵境通。
海鲔跃旋湍,风鹘磔深丛。
鳞羽各自欣,人生复何庸。
彭殇不待齐,委运得从容。
斯意苟冥会,当尊莫放空。
尝读道书言,兹山大有天。
霞光建标起,赤城紫气连。
中有神仙人,跨鹤淩苍烟。
苍烟不可扪,遗响九皋传。
会当排阊阖,霓裳朝至尊。

万历四十一年,,授 翰林院庶吉士 ,四十三年完成六科考试之后,准假回乡办理先人骨骸安葬事。其间,曾登罗浮、游西樵,与农夫樵汉牧人等相处,共叙山茶素餐,所到之处,皆有赋咏,亦曾游览香山胜境虎逊岩,有诗志其事。经年返回京师复命,授职掌内书堂,继则掌管左春坊左庶子,奉命纂修文章书翰。天启五年,迁国子监祭酒,六年升 詹事府 侍读学士 (掌管皇后与太子家事、教太子读书等事务)兼 庶吉士 教司。旋晋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兼署礼部、 户部尚书 事。崇祯初(公元1628年)再升礼部左侍郎兼 翰林院 察典、经筵讲官。时通州、蓟州、 遵化 等城为清军攻陷,京师告急戒严,孙宸上疏陈述应变方略7条,并与闽粤籍京官上 德胜门 协助将士守城,发誓以身殉国,倡议捐薪俸,变卖金饰用以犒劳守城将士。其时,很多官吏到市上抢购马匹,备为逃难所用,孙宸却说:“君辱臣死,买马何用”,充分体现其报国忠君思想之牢固性。

崇祯三年,孙宸返礼部视事,翌年10月晋南京礼部尚书,七年病故于任内,终年53岁。追赠 太子太保 ,谥文介公。其曾祖父惇、祖父诒德、父厥永,均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追赠南京 礼部尚书 衔。子果植,孙世纶荫入监读书。

中文名
李孙宸
出生地
中山
所处时代
宋朝
字号
伯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