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

人物 | 易顺鼎
风力欲生棱。
衫化春冰。
寺前蛙语沸湖塍。
除却秋坟山鬼外,一个枯僧。
老树络幽藤。
万绿鬅鬙。
凉萤已坐豆花棚。
画出吴天愁影子,黄月如灯。
倒阑干入海古台边,珠帘夜飘星。
葬红楼金屋,春空笑语,花影如城。
屧廊无人照水,浪卷太湖腥。
一阵东风过,都是秋声。
蠡网千丝可借,待招来艳魄,相惜惺惺。
看镜中天地,吴越一家青。
浸残霞、燕窗莺户,问何年、舍作白鸥汀。
斜阳里、独寻僧去,辇路苔平。
檀栾婀娜,蘸金碧楼台,片云初晓。
帘栊窈窕。
有千莺万蝶,旧家亭沼。
镜里落花,闲看鸾翎自扫。
复长啸。
坐竹馆弹琴,黄月来照。
绛都春浩渺。
称想管蛮笺,题句逋峭。
词仙纵老。
倚蓬山不许,人间秋到。
玉尘谈玄,客比晋时更好。
绿烟悄。
问瑶愁、洗空多少。
波软画桥明。
客思鸥轻。
官河柳外放船行。
一树斜阳红欲湿,水样蝉声。
画里好江城。
远岫青横。
想伊眉眼更盈盈。
山色多情如旧识,翠扑帘旌。
龙须八尺,有卿卿香汗。
岂料而今泪痕满。
镇孤眠、篷背星斗纵横,还认作、花影满身零乱。
玉阶前夕坐,携手银床,屡问归期指河汉。
江上倚红楼,分付西风,要早把、峭帆吹转。
待宝枕纱幮一番秋,拚守住凉宵,万金休换。
白月照歌,青春呼酒,当时欢意何许。
小阑花影下,一夜箫声古。
黄金问谁买赋,祇投书吊他湘浦。
万里清游,百年幽恨,都是楚骚苦。
阊门柳深无路。
坐微波水榭,残照当户。
山川空自好,独客飘然去。
明朝莫倚西楼望,有人在秋边行旅。
愁寄与。
蘋花说、鸥天没侣。
乘一叶舟,放乎中流,岂不快哉。
正海门无路,渔帆似雪,江天有寺,佛鼓如雷。
芦荻萧萧,波涛滚滚,劝我须倾京口醅。
粗豪甚,把南朝下酒,东海为杯。
天风吹我南来。
对如此江山怀抱开。
笑金焦两点,一般俊物,齐梁六代,几个雄才。
大帝龙蟠,寄奴虎踞,王气销沈绝可哀。
斜阳里,且高歌击楫,长啸登台。
客程悄。
正湘怨侵弦,吴音随棹。
访南朝山色,依然蒋家好。
相逢坐说旗亭梦,欲哭翻成笑。
几销凝,故国鸦多,天涯鸥少。
重理旧时稿。
记蛮雪红衫,燕尘乌帽。
此日相如,应是倦游了。
伤心词赋终何用,一样供凭吊。
缉荷衣,翻恨秋归不早。
唤起南朝秋一片。
坐鸥天、看他莺燕。
越苎单衫,吴桃双桨,何限旧家疏散。
帘影镫痕人语乱。
画船归、水香吹遍。
昨夜星辰,今宵风露,只博明朝肠断。
树影团云,楼阴压水,午风无力。
卷上晶帘,凉鸥梦痕碧。
芳情楚楚,应解念漂零词客。
愁寂。
单舸闹红,有鸳魂栖息。
青钱万陌。
难买婵娟,空香久狼籍。
何时载酒,小艇任南北。
只让旧时丝柳,记得个人来历。
怕满湖金粉,还做六朝秋色。
青盖迎秋,红衣坠晚,似嫌风力。
脂粉清辉,圆冰射花碧。
今宵载酒,谁念我江南愁客。
人寂。
吹过暗香,是伊家兰息。
杨垂御陌。
芝问天阶,侯封逊仙籍。
鸳鸯一水,肯到白狼北。
镜里可怜春好,旧日与谁同历。
对者般花朵,空想莫愁颜色。
莲叶香中,柳丝影里,六朝金屋。
花艳如人,人还艳如玉。
一双燕子,惯七二鸳央同宿。
枨触。
江上远山,学当年眉绿。
鸥边睡熟。
飞梦吴天,秋心正凄独。
今宵料得,客在石湖曲。
载个闹红单舸,熨遍小红裙幅。
把此时幽怨,分付两枝横竹。
白门柳色青无恙。
惯系住、桃根桨。
水气如花香雾漾。
虾帘奇卷,羊灯初上,四百琵琶响。
吨魂又逐潮来往。
月子多情照虚幌。
莫听江边商女唱。
一船风露,六朝烟浪,坐个愁人两。
红楼过第几。
唤乌篷寻秋,十三楼际。
送了斜阳,怪画船都带,水情烟思。
白雨跳珠,惊阵阵鸳鸯飞起。
一曲鸥波,照影曾经,六朝才子。
慵傍疏帘丁字。
任隔舫吹来,鬓边花气。
粉怨金愁,满天飘泊,暮霞如绮。
眉月窥窗,知道我凄凉情事。
葬尽春魂,不信青溪没底。
斜阳忽失树间明。
红堕听无声。
遮断蒋山青。
看云气、来从孝陵。
溪光似镜,无人到也,沙鸟自梳翎。
蟾界洗成冰。
更洗出、鸥天水晶。
尊前爱听打荷声。
鸳梦不须惊。
天替我怜卿。
赠万斛、凉珠定情。
单衫唤酒,疏帘听笛,忽忆五湖盟。
枕畔堕钗横。
卧冰簟、银床看星。
二千年南朝金粉,飘零今在何许。
柔波依旧清溪曲。
来载酒朋诗侣。
弦与柱。
把锦瑟年华,销向鸥边路。
赋情谁与。
有照水惊鸿,舞筵飞燕,同坐闹红处。
筝琶响,替了江关战鼓。
名花开落皆数。
画篷解识新歌艳,不惯禁他风雨。
眉黛语。
赚山色窥奁,江上来飞渡。
归程听取。
是梦后真真,愁中小小,做就断魂橹。
六朝秋在台城路,鞭丝十年重到。
废苑离宫,残云剩水,禁得几回凭吊。
天风浩浩。
吹酒店青旗,戍楼红纛。
鸦外无人,一僧负手看斜照。
星星劫灰未扫。
雨花零落尽,惟剩秋草。
海市楼船,江关战鼓,只恐青山愁老。
英雄去了。
谁念我登临,承平年少。
暝色催归,寺门钟动早。
藕丝国里,对湖山况有,同舟仙侣。
谁把六朝金共粉,散满烟汀无数。
断苇牵衣,瘦菱飘桨,万叶声催雨。
无人寻到,白鸥来赠秋句。
小艇摇入波心,花深不见,莫是逢仙去。
惆怅莲歌何处听,惊起沙禽眠浦。
红浪连天,绿云如海,多少香魂住。
刘郎老矣,再来应恐迷路。
游。
楚尾吴根遍访秋。
心事悄,夜夜望牵牛。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 寒庐七子 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 易佩绅 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 张之洞 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 马关条约 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 刘永福 抗战。 庚子事变 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 袁世凯 之子 袁克文 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帝制 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 樊增祥 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中文名
易顺鼎
国籍
中国
职业
清末官员、诗人
性别
出生日期
1858年
去世日期
1920年
所处时代
清末
代表作品
《四魂集》、《丁戊之间行卷》、《眉心室悔存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