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熥

人物 | 历史人物 | 徐熥
日落溪水寒,林疏秋色老。
柴门闭白云,满树丹枫老。
森森灌木阴,渺渺澄江静。
一棹独垂纶,中流钓山影。
振衣危峰巅,扶桑日初起。
柳色破青烟,桃花带流水。
掩泪怀前事,送君无限悲。
经过多旧处,何处更相思。
夜月乌衣巷,秋风燕子矶。
山川仍似昔,只是旧人非。
踏遍烟霞万壑深,洞门空锁薜萝阴。
一从瓢笠过南海,十载游踪无处寻。
曾同老衲共安禅,回首春风已十年。
此日重经香火地,佛灯无燄灶无烟。
金锁重封院宇深,銮舆消息总沉沉。
君王何处看歌舞,负却长门夜夜心。
遥闻玉辇过昭阳,歌吹声中欲断肠。
一闭深宫经十载,梦魂无自识君王。
长信宫中玉漏微,绿杨枝上乳鸦飞。
忽听银钥开金锁,残月楼头照舞衣。
枕上频闻女伴催,任教初日上妆台。
玉肌应共东风软,正梦昭阳侍寝来。
宿雾霏微御柳青,水晶帘捲见残星。
传言禁漏声休促,昨夜君王酒未醒。
莺声睍睆出花枝,肠断流苏梦觉时。
一派管弦何处起,遥知别院拜昭仪。
杜宇声中夕照斜,长途征马踏残花。
春光今日归何处,莫是随君到海涯。
驱车万里向蛮天,人去春归总可怜。
同是别离君更速,君行犹在晓钟前。
独对青山酒一尊,他乡秋色易消魂。
可怜举目关河异,惟有黄花似故园。
客中岁月易蹉跎,此日登临共醉歌。
莫以天涯生感慨,他乡时少故乡多。
黄花空向客边开,愁听尊前白雁哀。
纵使登高也无益,青山不是望乡台。
满径寒花绿酒前,客中愁绪转凄然。
也知故国山长在,只恨登高是隔年。
一别家山万里长,多年白骨委沙场。
游魂已逐边尘散,空有高台筑望乡。
仗剑封侯事已非,闺中少妇葬征衣。
玉门关内多边马,纵有游魂不敢归。
红粉青娥白苧衣,一鞭柳外踏青归。
中裙妒杀桃花马,九陌香尘扑面飞。
窈窕佳人跨绣鞍,香风吹动绿云鬟。
最怜二月长堤柳,一路青青送玉颜。
慷慨辞家事北游,黄沙万里使人愁。
市中击筑悲歌日,为觅荆卿旧酒楼。
大梦山前片月孤,送君走马入燕都。
黄金台上生秋草,犹有当年骏骨无。
迎仙桥畔万条丝,淡荡春风二月时。
知是踏青归去晚,几多游女唱杨枝。
澄湖潆绕越王城,十里湖光似镜平。
怪得寒涛何处起,前山无数乱松声。
百尺高楼接女墙,犹传闽越旧封疆。
可怜霸业归何处,惟有寒鸦带夕阳。
孤山深处水晶宫,画舸归来信晚风。
欸乃歌残天似水,一痕新月上湖东。
虚亭遥跨水中央,五里荷花十里香。
度曲女郎齐拍手,一声惊散两鸳鸯。
湖上邀宾卜夜驩,胜游休问夜漫漫。
天鸡叫罢晨星落,犹听钟声出寺残。
滉漾平湖影碧空,千重树色尽朦胧。
春光何处尤堪赏,多是梨花暮雨中。
子与风流天下闻,刱来高阁欲凌云。
晓莺不道年华变,犹自声声唤使君。
阿娇侠气满红楼,不肯轻身事贵游。
昨日五陵公子过,青衣传语未梳头。
文章元不属蛾眉,红粉谁知唱丽词。
袖里云笺裁五色,客来题出断肠诗。
玉貌元同苏小娟,清讴一阕最堪怜。
歌声未断尊中罄,犹卸金钗当酒钱。
绿云慵理黛痕销,时把金簪竹上敲。
但得黄金能买赋,何须珠翠斗妖娆。
翡翠衾寒晓漏迟,博山香烬夜何其。
起来试揭珠帘看,月在梨花第一枝。
莫怨銮舆宠幸稀,九重天子正宵衣。
云和一曲閒清昼,乳燕帘前作对飞。
一官何事又投荒,楚峡猿声几断肠。
正是长沙迁谪地,不堪夜雨度潇湘。
不为相逢叹陆沉,总缘离别易伤心。
孤臣命似湘云薄,圣主恩同汉水深。
楚江遥望隔天涯,盛世南迁道路赊。
满目春光无限泪,清明风雨马头花。
春雨潇潇春草微,片帆遥逐楚云飞。
此行若过湘江路,莫吊三闾吊二妃。
岧峣径路杳难分,猿鸟哀呼日半曛。
莫谓洞门今咫尺,不知犹隔几重云。
桃花流水自潺湲,晓起寻君日暮还。
不是渔郎迷去路,断无踪迹在人间。
王郎本是大罗仙,暂谪人间二十年。
一夜缑山仍控鹤,满天风露冷婵娟。
去年春暮禁烟寒,把酒看花共倚栏。
此日花开君不见,黄垆相隔路漫漫。
龆龀能诗便有声,笔花长向梦中生。
如今玉树埋黄土,谁继风流竹下盟。
素笺如练墨如云,年少临池独有君。
旧日兰亭今寂寞,不堪开箧见遗文。
长吉当年赋玉楼,怜君犹少七春秋。
伤心处处生悲感,何必山阳始泪流。
绵绵幽恨几时销,金屋无缘贮阿娇。
虚度春光二十载,看花不及咏桃夭。
猿鸟声中昼掩扉,竹阴依旧故人非。
思君忘却幽明隔,犹怪音书近日稀。
一别黄泉路杳冥,愁云空锁草玄亭。
即今风雨罗山夜,猿鸟哀呼不可听。
魂魄悠悠到夜台,应知尘世不重来。
从今绿玉斋前路,一任春风长碧苔。
记得孤斋晚眺时,倚栏连袂共题诗。
山中每到斜阳后,便觉伤心双泪垂。
半生踪迹寄烟霞,炼就丹垆九转砂。
鹤背鸾笙明月夜,一声吹过碧桃花。
山自苍苍海自流,难将甲子记春秋。
群真岁岁称觞日,但见黄花满洞幽。
年少曾窥宝笈文,青山长礼紫阳君。
洞门尽日无烟火,自扫松花吸白云。
琪花瑶草满松关,猿鸟声中鹤梦閒。
欲识武陵溪上路,白云无数水潺湲。
良人何事滞京华,日醉青楼不顾家。
独宿空闺今几载,又惊秋色上蘋花。
梧桐叶落火西流,君住长安又一秋。
莫向边庭思仗剑,书生从古几封侯。
一官南北总君恩,只为风波易断魂。
吉了啼春山路寂,五更烟雨过蛮村。
五岭梅开岁欲残,朱崖南去路漫漫。
莫言炎海无冰雪,一领青毡六月寒。
官冷携家乏俸钱,独将桃叶海云边。
玉颜未惯蛮天苦,同醉槟榔辟瘴烟。
驿楼相别不胜悲,握手殷勤问后期。
何处垆头同一醉,冷风残雪蓟门时。
一别青山谢薜萝,故人今夜隔关河。
客中无限相思泪,才到思君泪更多。
西去长安路渺漫,天涯踪迹觅来难。
我今到处题名姓,待汝经过到处看。
梦中忘却已分离,只解欢娱不解悲。
半夜蓬窗惊觉后,始知相别已多时。

徐熥(生卒年不详),明藏书家。字惟和,别字调侯,闽县(今福建福州)人。著名藏书家徐火勃兄。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学识渊博,不求闻达,致力于诗歌创作,其诗“俯仰古今,错综名理”。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与其弟徐火勃在福州鳌峰坊建“红雨楼”、“绿玉斋”、“南损楼”以藏书、校勘图书为事。家不富却好周济,有“穷孟尝”之雅号。卒后入祀于乡贤祠。著有诗10卷、文10卷,结集为《幔亭集》,并辑明洪武至万历年间闽人诗作成《晋安风雅》,又撰有《陈金凤外传》。

中文名
徐熥
出生地
闽县(今福建福州)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明代
字号
字惟和,别字调侯
代表作品
《幔亭集》,《晋安风雅》,《陈金凤外传》
主要成就
擅长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