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熥

人物 | 历史人物 | 徐熥
孤灯细雨,枕畔泪痕无数。
幽期难托琴心,愁绪怕传尺素。
暗想香肌艳质,放诞风流,肠断朱弦暮。
天台路。
遥在桃花深处。
芳闺冷落,只恐青春误。
凭谁诉。
而今佳会,蹉跎后日,相逢无据。
早遂蓝桥遇。
高树锦蒸霞。
朱实清华。
一丸寒玉裹红纱。
万颗累累闽海上,不数三巴。
西域枉乘槎。
马乳休誇。
剖开琼液碎丹砂。
异品即今谁第一,犹说江家。
丹实满林馣。
耀日红酣。
由来佳品压江南。
汉苑杨梅应避色,卢橘香惭。
沁齿有馀甘。
玉液中涵。
钗头一朵美人簪。
记得乐天曾有句,映我绯衫。
树树火连空。
绿叶芃芃。
朱颜妖丽玉肌丰。
传说琅邪王少女,十八娘红。
分摘满筠笼。
锦绣成丛。
半林香气度微风。
却笑杜陵诗句好,只忆泸戎。
驿骑走红尘。
一笑华清。
炎方何用献朱樱。
天宝梨园新度曲,小部音声。
鼙鼓动西京。
妃子心惊。
梨花魂断不胜情。
翠袖红缯俱是梦,水绿山青。
十里锦云乡。
傅粉凝妆。
红裙争看绿衣郎。
黑□稍头朱柿小,玳瑁丁香。
延寿品非常。
尤胜陈江。
绣鞋一种记闽娘。
风送瑞堂香百步,结绿硫黄。
一品状元红。
金线金钟。
麝囊吹散桂林风。
黄玉紫琼真胜画,江绿丛丛。
双髻翠云松。
兰寿香浓。
绿珠魂在玉堂东。
五岭三巴无此种,独擅闽中。
白玉瑩肌肤。
轻衬罗襦。
凤凰冈上锦千株。
任是崇龟工墨妙,香味难图。
百果更谁如。
羞杀杨卢。
品题犹说蔡君谟。
蠲渴延年还补髓,一罐醍醐。
庭静午风凉。
荔子盈筐。
小姬纤手解罗囊。
玉腕冰肌相掩映,百步闻香。
含笑问檀郎。
何似侬妆。
红颜薄命总堪伤。
因忆骊山当日事,閒说明皇。
羽檄交驰急,横戈赋远征。
五更边地角,双泪汉臣缨。
夜月关山影,秋风陇水声。
何时安绝漠,归去报承明。
穷冬生朔雪,寒色满交河。
绝塞人烟少,荒城戍角多。
关山同汉月,部落半羌歌。
欲破匈奴胆,君王莫许和。
胜地春光早,开尊卜夜驩。
更深银烛短,风细玉箫寒。
露气凝疏幌,花阴罩画栏。
六街冶游子,香雾扑雕鞍。
令节逢元夕,春光此地偏。
竹枝游女唱,桂酌主人传。
渐觉银河坠,还惊珠斗悬。
悠然归路晚,万井散灯烟。
入秋犹不雨,望已绝三农。
处处忧豺虎,村村祭土龙。
人情皆悯岁,天意岂乾封。
米价腾如此,军储不罢供。
上天未悔祸,四野正皇皇。
溪涧水亦涸,桔槔何处忙。
诛求今正急,谁敢议开仓。
苦乏谋生策,须求辟谷方。
空山驻夕阳,山色更苍茫。
隔岸蘋花白,满汀芦叶黄。
寒蝉抱树咽,金气侵衣凉。
此际溪行者,能无思故乡。
舟行正暮秋,晚眺思悠悠。
驿路当溪断,渔家傍竹幽。
山阿全隐寺,石罅乱回舟。
坐听寒溪水,潺湲日夜流。
一夜秋江涨,闻君失钓航。
声应停欸乃,歌忽罢沧浪。
荻岸空残月,芦矶但夕阳。
溯回知所去,宛在水中央。
枯缆何时绝,飘然叹断蓬。
岂知渔父枻,翻作楚人弓。
鹤侣今谁载,鸥群旧已空。
中宵频起望,或有石尤风。
青钱费几缗,买棹作渔人。
岸火焚孤缆,秋风罢钓纶。
飘零疑海怪,去住听波臣。
不返缘何事,君其问水滨。
淫雨经旬月,蓬蒿掩敝庐。
饥乌藏树杪,行蚁徙阶除。
天意高难问,云游迹渐疏。
山中蓑笠在,长日自挥锄。
竟日云阴合,千峰雨脚连。
田禾烂欲死,平陆溃成川。
竹径坐来恶,蕉房听可怜。
因之废栉沐,白日枕书眠。
九夏苦无雨,冬来何太繁。
冥冥翻浪急,莽莽塞天昏。
野服沾松翠,空墙绣藓痕。
山斋幽寂甚,愁绪岂堪论。
藤山梅万树,冬尽一齐开。
粉面怀人瘦,香魂入梦来。
翠微将失色,玉屑渐成堆。
昨得花神檄,迟君共举杯。
梅坞馀残雪,疏枝冷不禁。
去招梁苑客,同作灞桥吟。
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
慎毋披鹤氅,树里恐难寻。
雪后寻梅坞,芦中问钓矶。
榻同陈仲举,诗得谢玄晖。
朔气凝青幌,寒香动翠微。
前林春色好,折得几枝归。
白龙江上路,五里即梅林。
暂借芦中宿,同谐物外心。
清霜明竹屋,凉月坠花阴。
姑射仙人梦,朝来不可寻。
草阁春方暮,柽阴日未斜。
蜗涎分断壁,莺语共邻家。
曲坞藏脩竹,轻云覆落花。
卑栖有至性,长此卧烟霞。
茅屋依青嶂,蒲团坐白云。
新茶烧竹煮,老柏杂香焚。
壁古苔纹见,林深鸟语闻。
冥心忘早晚,花外已斜曛。
一室通幽径,群峰列翠屏。
空阶半夜雨,新竹几行青。
山果猿争拾,岩扉鹤自扃。
花间闻剥啄,客借太玄经。
焚香坐翠微,山色入荆扉。
日午鸟啼歇,门閒人迹稀。
休粮孤鹤瘦,积雨野蔬肥。
欲识静中意,白云天际飞。
精舍锦溪东,依然梵宇同。
一灯禅榻寂,孤磬世缘空。
花散诸天雨,松生万壑风。
池光与月色,相对意无穷。
古洞傍岩阴,烟萝一径深。
白云皆幻迹,碧草自禅心。
日午风幡影,月明霜磬音。
已空人我相,任是世人寻。
送汝正秋初,河桥柳渐疏。
忽飞闽海鹢,去食武昌鱼。
湖水连官驿,湘云拥使车。
圣朝方急士,早上荐贤书。
万里楚天色,君行意若何。
收将和氏璞,听遍郢人歌。
帆影洞庭尽,马蹄衡岳多。
胜游知有赋,莫惜吊湘娥。

徐熥(生卒年不详),明藏书家。字惟和,别字调侯,闽县(今福建福州)人。著名藏书家徐火勃兄。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学识渊博,不求闻达,致力于诗歌创作,其诗“俯仰古今,错综名理”。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与其弟徐火勃在福州鳌峰坊建“红雨楼”、“绿玉斋”、“南损楼”以藏书、校勘图书为事。家不富却好周济,有“穷孟尝”之雅号。卒后入祀于乡贤祠。著有诗10卷、文10卷,结集为《幔亭集》,并辑明洪武至万历年间闽人诗作成《晋安风雅》,又撰有《陈金凤外传》。

中文名
徐熥
出生地
闽县(今福建福州)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明代
字号
字惟和,别字调侯
代表作品
《幔亭集》,《晋安风雅》,《陈金凤外传》
主要成就
擅长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