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

人物 | 历史人物 | 唐代著名诗僧,代表作《杳杳寒山道》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
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
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寻思少年日,游猎向平陵。
国使职非愿,神仙未足称。
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
不觉大流落,皤皤谁见矜。
偃息深林下,从生是农夫。
立身既质直,出语无谄谀。
保我不鉴璧,信君方得珠。
焉能同泛灩,极目波上凫。
不须攻人恶,何用伐己善。
行之则可行,卷之则可卷。
禄厚忧积大,言深虑交浅。
闻兹若念兹,小子当自见。
富儿会高堂,华灯何炜煌。
此时无烛者,心愿处其傍。
不意遭排遣,还归暗处藏。
益人明讵损,顿讶惜余光。
世有聪明士,勤苦探幽文。
三端自孤立,六艺越诸君。
神气卓然异,精彩超衆羣。
不识个中意,逐境乱纷纷。
层层山水秀,烟霞锁翠微。
岚拂纱巾湿,露沾蓑草衣。
足蹑游方履,手执古藤枝。
更观尘世外,梦境复何爲。
满卷才子诗,溢壶圣人酒。
行爱观牛犊,坐不离左右。
霜露入茅檐,月华明瓮牖。
此时吸两瓯,吟诗五百首。
施家有两儿,以艺干齐楚。
文武各自备,托身爲得所。
孟公问其术,我子亲教汝。
秦卫两不成,失时成龃龉。
止宿鸳鸯鸟,一雄兼一雌。
衔花相共食,刷羽每相随。
戏入烟霄里,宿归沙岸湄。
自怜生处乐,不夺凤皇池。
或有衒行人,才艺过周孔。
见罢头兀兀,看时身侗侗。
绳牵未肯行,锥刺犹不动。
恰似羊公鹤,可怜生氃氋。
少小带经锄,本将兄共居。
缘遭他辈责,剩被自妻疎。
抛绝红尘境,常游好阅书。
谁能借斗水,活取辙中鱼。
变化计无穷,生死竟不止。
三途鸟雀身,五岳龙鱼已。
世浊作??羺,时清爲騄駬。
前回是富儿,今度成贫士。
书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
铨曹被拗折,洗垢觅疮瘢。
必也关天命,今冬更试看。
盲儿射雀目,偶中亦非难。
贫驴欠一尺,富狗剩三寸。
若分贫不平,中半富与困。
始取驴饱足,却令狗饥顿。
爲汝熟思量,令我也愁闷。
柳郎八十二,蓝嫂一十八。
夫妻共百年,相怜情狡猾。
弄璋字乌?,掷瓦名婠妠。
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大有饥寒客,生将兽鱼殊。
长存磨石下,时哭路边隅。
累日空思饭,经冬不识襦。
唯齎一束草,幷带五升麸。
吁嗟浊滥处,罗刹共贤人。
谓是等流类,焉知道不亲。
狐假师子势,诈妄却称珍。
铅矿入鑪冶,方知金不知。
田家避暑月,斗酒共谁欢。
杂杂排山果,疎疎围酒罇。
芦莦将代席,蕉叶且充盘。
醉後搘颐坐,须弥小弹丸。
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
年可三十余,曾经四五选。
囊里无青蚨,箧中有黄绢。
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寓居浙东天台山,唐代著名诗僧。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 寒岩 ,自号“寒山”。常至天台国清寺,与寺僧 丰干 、 拾得 为友,将寺院残余饭菜倒进竹筒,背回寒石山维持生活。寒山经常在山林间题诗作偈,其诗通俗,表现山林逸趣与佛教出世思想,蕴含人生哲理,讥讽时态,同情贫民。后人辑成《 寒山子诗集 》3卷,《全唐诗》存诗312首。寒山作为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崇。元代传入朝鲜、日本,后译成日、英、法文。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诗就在日本一版再版,并且有十多位学者对其诗作了大量研究、注释及翻译工作。

后出家,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

中文名
寒山
职业
唐代白话诗人、大士
性别
出生地
长安(今陕西西安)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唐代
代表作品
《杳杳寒山道》
隐居地
浙东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