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人物 | 历史人物 | 唐代文学家,代表作《陋室铭》
束简下延阁,买符驱短辕。
同人惜分袂,结念醉芳樽。
切切别弦急,萧萧征骑烦。
临岐无限意,相视却忘言。
洛阳天坛上,依稀似玉京。
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笙。
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
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嘶马立未还,行舟路将转。
江头瞑色深,挥袖依稀见。
祖帐管弦绝,客帆西风生。
回车已不见,犹听马嘶声。
春来山事好,归去亦逍遥。
水净苔莎色,露香芝术苗。
登台吸瑞景,飞步翼神飙。
愿荐埙篪曲,相将学玉箫。
晓发柳林戍,遥城闻五鼓。
忆与故人眠,此时犹晤语。
翩翩马上郎,驱传渡三湘。
橘树沙洲暗,松醪酒肆香。
素风传竹帛,高价聘琳琅。
楚水多兰芷,何人事搴芳。
绿树满褒斜,西南蜀路赊。
驿门临白草,县道入黄花。
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绦纱。
行看布政後,还从入京华。
离席一挥杯,别愁今尚醉。
迟迟有情处,却恨江帆驶。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
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世业嵩山隐,云深无四邻。
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
晚日华阴雾,秋风函谷尘。
送君从此去,铃阁少谈宾。
尚有竹间路,永无綦下尘。
一闻流水曲,重忆餐霞人。
绿野芳城路,残春柳絮飞。
风鸣驌驦马,日照老莱衣。
洛苑鱼书至,江村鴈户归。
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
无复双金报,空余挂劒悲。
谁怜相门子,不语望秋山。
生长绮纨内,辛勤笔砚间。
荣亲在名字,好学弃官班。
伫俟明年桂,高堂开笑颜。
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
祗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衔命出尚书,新恩换使车。
汉庭无右者,梁苑重归欤。
又食建业水,曾依京口居。
共经何限事,宾主两如初。
重叠稽亭路,山僧归独行。
远峰斜日影,本寺旧钟声。
徒侣问新事,烟云怆别情。
应夸乞食处,踏遍凤凰城。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穷巷唯秋草,高僧独扣门。
相欢如旧识,问法到无言。
水爲风生浪,珠非尘可昏。
悟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 河南洛阳 ,生于河南郑州 荥阳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 刘胜 (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 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 节度使 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 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 王叔文 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 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 韦应物 、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 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会昌二年,迁 太子宾客 ,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 户部尚书 ,葬于荥阳。

中文名
刘禹锡
别名
刘宾客、刘中山
国籍
中国
性别
出生地
河南郑州荥阳
出生日期
772年
去世日期
842年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唐朝
字号
诗豪字梦得
主要成就
永贞革新
封赠
户部尚书
主要作品
《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
官职
同州刺史 太子宾客 秘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