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

人物 | 金末至蒙古国文学家,代表作《遗山集》
军从南去三回胜,雪自冬来二尺强。
今岁长春多乐事,内家应举万年觞。
暖入金沟细浪添,津桥杨柳绿纤纤。
卖花声动天街远,几处春风揭绣帘。
上苑春浓昼景闲,绿云红雪拥三山。
宫墙不隔东风断,偷送天香到世间。
楼观沈沈细雨中,出墙花木乱青红。
朱门不解藏春色,燕宿莺啼处处通。
双凤箫声隔綵霞,宫莺催赏玉溪花。
谁怜丽泽门边柳,瘦倚东风望翠华。
禁里苍龙启九关,殿前鹦鹉唤新班。
沈沈绿树鞭声远,袅袅薰风扇影閒。
浩荡春风入绣鞍,可怜东野一生寒。
皇州花好无人管,不用新郎走马看。
六十人中数少年,风流谁占探花筵。
阿钦正使才情尽,犹欠张郎白玉鞭。
吴儿沿路唱歌行,十十五五和歌声。
唱得小娘相见曲,不解离乡去国情。
北来游骑日纷纷,断岸长堤是阵云。
万落千村藉不得,城池留著护官军。
山无洞穴水无船,单骑驱人动数千。
直使今年留得在,更教何处避明年。
青山高处望南州,漫漫江水绕城流。
愿得一身随水去,直到海底不回头。
风沙昨日又今朝,踏碎鸦头路更遥。
不似南桥骑马日,生红七尺系郎腰。
雁雁相送过河来,人歌人哭雁声哀。
雁到秋来却南去,南人北渡几时回。
竹溪梅坞静无尘,二月江南烟雨春。
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太平婚嫁不离乡,楚楚儿郎小小娘。
三百年来涵养出,却将沙漠换牛羊。
饥乌坐守草间人,青布犹存旧领巾。
六月南风一万里,若为白骨便成尘。
黄河千里扼兵冲,虞虢分明在眼中。
为向淮西诸将道,不须誇说蔡州功。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磈磊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閒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斗靡誇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珷玞。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著书生待鲁连。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磨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校几多。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宜时。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较短长。
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看尽春风不回首,宝儿元自太憨生。
露华浥浥汎晴光,睡足东风倚绿窗。
试遣红妆映银烛,湘桃争合伴仙郎。
袅袅纤条映酒船,绿娇红小不胜怜。
长年自笑情缘在,犹要春风慰眼前。
暖日园林可散愁,每逢花处尽迟留。
青旗知是谁家酒?一片春风出树头。
纷纷红紫不胜稠,争得春光竞出头。
却是梨花高一著,随宜梳洗尽风流。
露浥清华粉自添,隔溪遥见玉帘苫。
眼看桃李飘零尽,更拣繁枝插帽檐。
楚客离魂不易招,野春平碧水迢迢。
垂杨也被多情恼,瘦损春风十万条。
红妆翠盖惜风流,春动香生不自由。
莫向芸斋厌閒冷,小诗供作锦缠头。
阆苑仙人白锦袍,海山宫阙醉蟠桃。
三更月底鸾声急,万里风头鹤背高。
万神朝罢出通明,和气欢声满玉京。
见说人间有新异,绿章封事谢升平。
琪树明霞碧落宫,歌音袅袅度泠风。
人间听得《霓裳》惯,犹恐钧天是梦中。
斜阳高树挂晴虹,肃肃微凉雨气中。
一道鹭鸶花不断,密香吹满马头风。
诗肠搜苦怯茶瓯,信手拈书却枕头。
檐溜滴残山院静,碧花红穗媚凉秋。
青盖朝来帝座新,岂知卫瓘是忠臣。
洛阳荆棘千年后,愁绝铜驼陌上人。
天上河源地上流,黄金浮世等閒休。
埋愁不著重泉底,尽向人间种白头。
半纸虚名百战身,转头高冢卧麒麟。
山间曾见渔樵说,辛苦凌烟阁上人。
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为向杏梁双燕道,营巢何处过明年?落日青山一片愁,大河东注不还流。
若为长得熙春在,时上高层望宋州。
醇和旁近洞房环,碧瓦参差竹树閒。
批奏内人轮上直,去年名姓在窗间。
天上三郎玉不如,手中白羽趁花奴。
御屏零落宣和笔,留得华清按乐图。
诗仙诗鬼不谩欺,时事先教梦里知。
禁苑又经人物散,荒凉台榭水流迟。
金缕歌词金曲卮,百年人事鬓成丝。
重来未必春风在,更为梨花住少时。
杨柳随风散绿丝,桃花临水弄妍姿。
无端种下青青竹,恰到湘君泪尽时。
琵琶心事曲中论,曾笑明妃负汉恩。
明日天山山下路,不须回首望都门。
炉薰浥浥带轻阴,翠竹高梧水殿深。
去去旃车雪三尺,画罗休缕麝香金。
苦才多思是春风,偏近骚人怅望中。
啼尽杜鹃枝上血,海棠明日更应红。
暖日晴云锦树新,风吹雨打旋成尘。
宫园深闭无人到,自在流莺哭暮春。
暮云楼阁古今情,地老天荒恨未平。
白发累臣几人在,就中愁杀庾兰成。
六朝琼树掌中春,回首胡妆一面新。
生羡石家金谷里,千年独有坠楼人。
燕语莺啼百啭新,长廊寂寂不逢人。
东君去作谁家客?花柳无情各自春。
儿时曾过济南城,暗算存亡只自惊。
四十二年弹指过,却疑行处是前生。
吴儿洲渚似神仙,罨画溪光碧玉泉。
别有洞天君不见,鹊山寒食泰和年。
石刻烧残宴集辞,雄楼杰观想当时。
只应画戟清香地,多欠韦郎五字诗。
白烟销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
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
荷叶荷花烂熳秋,鹭鸶飞近钓鱼舟。
北城佳处经行遍,留著南山更一游。
风里秋蓬不自由,一生几度过隆州。
无情团柏关前水,流尽朱颜到白头。
路转川回失系舟,更教两驿过徐沟。
多情团柏关前水,却共清汾一处流。
芳树阴阴鸟语哗,绿云晴雪映红霞。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漫山白白与红红,小树低丛看不供。
总道楂花香气好,就中偏爱玉珑松。
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
想得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
湍声汹汹落悬崖,见说蛟龙擘石开。
安得天瓢一翻倒,蹑云平下看风雷。
仙坛倒影凤麟洲,一道云光插素秋。
也是天公閒不得,海东移著海西头。
天门笔势到閒閒,相国文章玉笋班。
从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
眼中华屋记生存,旧事无人可共论。
老树婆娑三百尺,青衫还见读书孙。
老眼惊看节物新,今年更与酒杯亲。
东山一道花如绣,从此他乡不是春。
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臭味同。
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
生红点点弄娇妍,半拆花房更可怜。
传语春风好将护,莫教容易作银钱。
红抹兰膏绿染衣,绿娇红小两相宜。
华边剩有清香在,木石痴儿自不知。
素艳来从月姊家,温风淑气发清华。
人间自有交枝玉,天上休开六出花。
昨日桃花锦片新,兔葵今日到残春。
低枝留得稀疏朵,比似全开更恼人。
古铜瓶子满芳枝,裁剪春风入小诗。
看看海棠如有语,杏花也到退房时。
鸡声未动发南楼,涧水随人向北流。
欲望读书山远近,雁门关上懒回头。
棱磳石磴倚高梯,穹谷无人绿树齐。
总为古来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
邺下曹刘气尽豪,江东诸谢韵尤高。
若从华实评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
陶谢风流到百家,半山老眼净无花。
北人不拾江西唾,未要曾郎借齿牙。
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诗家亦有长沙帖,莫作宣和阁本看。
文章得失寸心知,千古朱弦属子期。
爱杀溪南辛老子,相从何止十年迟。
平世何曾有稗官,乱来史笔亦烧残。
百年遗稿天留在,抱向空山掩泪看。
一沟流水几桥横,岸上人家种柳成。
来岁春风一千树,绿烟和雨暗重城。
新堂缥缈接飞楼,云锦周遭霜树秋。
若道使君无妙思,冠山移得近城头。
梦寐沧洲烂熳游,西风安得钓鱼舟。
薄云楼阁犹烘暑,细雨林塘已带秋。
尖新秋意晚晴中,六尺筇枝满袖风。
草合断桥通暗绿,竹摇残照漏疏红。
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 秀容 (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 兴定 五年(1221年),元好问 进士及第 。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 编修 ,官至 知制诰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 中州集 》。

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中文名
元好问
别名
元才子、遗山先生
国籍
中国
性别
出生地
太原秀容
出生日期
1190年8月10日
去世日期
1257年10月12日
民族
汉族(鲜卑后裔)
所处时代
金朝→大蒙古国
主要成就
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尊为“北方文雄”
字号
字裕之、号遗山
主要作品
《遗山集》《中州集》《续夷坚志》等
官职
知制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