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明朝官员,代表作《大复集》
朝登七盘坡,复下九折坂。
长风飘落日,杳杳前山晚。
佂夫行取薪,夜入涧中饭。
仰视飞鸟还,载观浮云卷。
还顾望乡邑,日与亲爱远。
公家尚有程,安能速言返。
鼓绝掩山城,空堂思超忽。
孤灯明夕帷,悄悄凉风发。
落叶何飘萧,飞萤互明没。
客窗临古寺,坐待微钟歇。
城南有寡妇,见客泣数行。
自言良家女,少小藏闺房。
青春娇素手,白日照红妆。
父母偏见怜,嫁我不出乡。
前年弥鲁乱,腥秽入我堂。
弟兄各战死,亲戚俱阵亡。
嗟哉华艳质,忍耻罹凶强。
忧愁云发变,辛苦朱颜伤。
昨闻故夫在,息消通两方。
百金赎我身,三年归旧疆。
归来门巷异,人少蓬蒿长。
转盼夫亦死,儿女空在傍。
薄田无耕犊,寒腊无完裳。
人生固有命,妾独遭此殃。
况复官军至,烧焚庐井荒。
主将贪贿赂,百死不一偿。
朝廷自有法,出师亦有名。
妾身何足道,无乃乖天常。
滇南八月中,绿林何萋萋。
居人亦相辏,数里闻鸣鸡。
路转无诘曲,山行少攀跻。
回瞻贵阳道,咫尺蹊壑迷。
夜宿平夷馆,风悲气始凄。
月光皎东壁,白露寒螀啼。
凭高视中原,但觉众星低。
长路心益壮,浩歌天之西。
孟冬气始萧,叶落北风凉。
寒水敛沟壑,馀辉照桥梁。
方舟下涪万,所历非一疆。
崇朝越千里,川涂渺苍苍。
浮云带城邑,壮丽逶且长。
况多古人迹,览之心慨慷。
登游岂不美,滞淫非我乡。
扁舟泊沙岸,皓月出翠岭。
开窗鉴清辉,照我孤烛冷。
高林散疏光,远渚接馀景。
纵横银汉回,三五玉绳耿。
弦望几更易,客行尚殊境。
佳期邈山岳,端坐令人省。
高城郁莽苍,永路多荆棘。
日气夕冷阴,游氛浩无极。
城边古时丘,宿草蔓于域。
树木何萧萧,狐狸鸣其侧。
访古思轩辕,嵚崟何由陟。
伊昔奋龙战,明明庶邦式。
神驭飘鼎湖,乌号缅玄德。
遗踪迈荒野,盛烈存兹国。
谁云戡乱功,不俟干戈力。
风云变俄顷,明晦古难测。
薄暮穷林中,惄焉长太息。
春行伤旅思,单车怅蹉跎。
晨眺黄金台,夕渡白沟河。
求贤不可见,血战竟如何。
落日古原下,悲风入浩歌。
邯郸多侠士,赵地产名娼。
日夕高台上,欢宴殊未央。
黄金饰舞榭,白璧缀砍梁。
安见千年后,空令春草长。
秋原何萧萧,耳目去杂茸。
枯荷犹穿塘,苦瓠尚抱陇。
寒风吹空林,落日照古冢。
徘徊观陈踪,露下发忽竦。
烈风扬云旗,鼓角悲广路。
庭前玉树枝,昨夜微霜度。
幽人蹑葛屦,出户履寒素。
胡当戒坚冰,及此岁将暮。
北风吹零雨,冬热雪不作。
二仪黯澹交,百川莽回薄。
沙霾翳白昼,远望何由豁。
六龙堕青冥,万象沦玄朔。
羲和扶日行,纡辔竟焉托。
神娲补天裂,鍊石恐遗落。
雨伯谁为诛,云师尔何恶。
前者十月交,震雷轰城郭。
岸条俱含柔,园卉乱吐萼。
农家忍朝饥,岁暮食篱雀。
岂无数亩禾,狼籍委秋雹。
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
妻孥在眼前,四季不得乐。
胡因见阳春,所虑转沟壑。
閒居值泥淖,展瞩翻萧索。
虽无长者辙,自闭寒士阁。
长阴下脩麓,暝色起孤岳。
喧啾后栖鸦,怅望暮归鹤。
世途纷转蓬,生计倚丛藿。
永怀昔人驾,冥心付寥廓。
弱冠游皇邑,抽翰预时髦。
出入承明地,四海皆同袍。
浮岁奄七徂,徇名虚所遭。
夙痾纠纤质,褊性惮形劳。
驾言返初服,行矣遂林皋。
转蓬恋本根,羁鸟思故巢。
自顾无脩翼,安能久游遨。
亲交远集送,敛策西山阴。
前瞻太行道,却顾上苑林。
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
所遇岂殊故,即事自成今。
平时等荣乐,一旦异浮沉。
昔者同袍友,邈若辰与参。
山海去靡极,年运日相寻。
仓卒杯酒间,宁不伤离襟。
行迈越长甸,历历怀苦辛。
岖嵚陟丘陇,髣髴望郊闉。
墟里接鸡犬,井邑无閒人。
暄阳入广陌,膴膴周原新。
百城岂不美,风土非我邻。
遥遥盼乡域,言念故所亲。
代越各有性,所愿还其真。
胡为去桑梓,郁郁冒风尘。
伊昔炎汉季,西京方遘患。
宫室烧燔尽,乘舆播草间。
劫迁留兹域,荆棘满颓垣。
横流一以滥,大厦宁复元。
豺虎互驰噬,鸱鸮厉飞翻。
日月屡薄食,风云变无端。
嗟哉众君子,杖策起周旋。
荀公诚伟士,弘思济其艰。
陈琳自南至,王粲亦西还。
从戎藉雄辩,腾步有荣观。
良蹇岂同御,凤鹜不共餐。
功名安足为,明义乃高贤。
逝节忽不处,佳夕复我临。
神飙汎光蕙,渥露沾华林。
缅彼牛女会,兹端竟难谌。
形影憯相望,胡由接徽音。
飘飖翠龙驾,髣髴青瑶簪。
长河坐移转,素波敛西沉。
灵彩欻以晦,游云起层阴。
同欢恋胶漆,异处悲辰参。
翘思慕远匹,感此涕流衿。
举俗慕良旦,好尚各有趋。
高楼曝纨绮,贫女无缯襦。
移时曜灵没,素月复已舒。
群居侈欢宴,长坐独愁吁。
愁吁亦何为,同裯与我殊。
春徂秋未返,膏沐谁为娱。
仰视河汉女,相违复来俱。
要知比翼乖,各阻天一隅。
乖离有重觏,母使寸心渝。
乘月玩清夜,漱流涤烦痾。
竹柏夹脩水,微风扬泽荷。
苔阴皓露溽,素鳞跃于波。
柔条纷敛结,劲叶亦陨柯。
优游荡情志,俯仰丘中阿。
虽无朋侪和,兴言自成歌。
娱乐当及时,千秋岂复多。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 ),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 浉河区 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 弘治 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 中书舍人 ,并任 内阁 。 正德 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 李梦阳 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 大复集 》38卷。墓地在今 信阳师范学院 大复山。

中文名
何景明
别名
大复山人
国籍
中国
职业
官员
性别
出生地
信阳浉河区
出生日期
1483年
去世日期
1521年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明朝
字号
字仲默,号白坡
陵墓
河南信阳
代表作品
《大复集》
主要成就
前七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