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

人物 | 唐代诗人,代表作《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文学、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担任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年)出任临海县丞,坐事免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空门。

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存于世。清代陈熙晋辑有《骆临海集笺注》。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骆宾王出身寒门,其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就是七岁时所作。

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宦海浮沉

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骆宾王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贬谪,从军至西域,长期守卫边疆。后入蜀,进入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僚,平定蛮族叛乱的文檄多出于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他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作《在狱咏蝉》以抒悲愤。次年,遇赦被释放。

调露二年(680年)骆宾王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旧唐书》也记载,骆宾王是在武则天临朝称制之后,以长安主簿的身份被贬谪为临海丞的。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讨武失败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这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当年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主要功绩

骆宾王和 卢照邻 都擅长 七言歌行 诗,“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 胡震亨《唐音癸签》 )。

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己被称为绝唱,《 畴昔篇 》《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 嵚崎磊落 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

这种诗体,从 六朝 小赋变化而来,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对仗和韵律,言词整齐而流利,音节宛转而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

明代 何景明 说初唐四子“音节往往可歌”( 《明月篇序》 ),所指即此。

在骆宾王稍后的 刘希夷 、 张若虚 ,盛唐的 李颀 、王维、 高适 ,中唐的 元稹 、 白居易 ,晚唐的 郑谷 、 韦庄 ,及至清代吴伟业等人的长篇 歌行 ,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下来的。

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例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 脍炙人口 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 从军行 》《 紫骝马 》并无逊色。

绝句小诗,如《 于易水送人 》《 在军登城楼 》,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 骈文 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 文风 ,有着明显的不同。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 武周 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

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新唐书》本传 )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其诗,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今已佚。

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

清人 陈熙晋 《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 中华书局 排印本。

事迹见新、旧《唐书》。

个人作品

名篇

主要作品

《咏鹅》

《在狱咏蝉》

《于易水送人》

《在军登城楼》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帝京篇》

《畴昔篇》

《 冒雨寻菊序 》

《 与博昌父老书 》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宴序》

《晦日楚国寺宴序》

《送郑少府入辽》

《从军行》

《咏怀》

《 于西京守岁 》

《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

人物轶事

才惊女帝

据《唐才子传》记载,骆宾王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女皇帝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惊问是谁写的,有人说是骆宾王所写,武则天感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宝藏之谜

骆宾王避武氏之乱在湖南省炎陵县十都镇瓜寮村立寨名曰狭谷寨(今饶友根屋后),以耕种打猎为生。他乐施好善、济困济贫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好评。他惜别时送给吴姓老人一张告书,叫他收好不要给人看。老人不识字,但也未给人看。老人死后,他儿子在他衣柜里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日出行屋影,晚霞挂树梢;左星七寸起,右勾一杆苗。恩为久住地,种下一国宝;送君夜明珠,福人土里刨。”他儿子赶紧按照字条说法去找,可是一晃几年光景,到哪去找呢?他儿子便找其他人帮忙找,也无济于事。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可是宝贝今也还没找到。

家族成员

据史料记载:骆宾王祖上——东汉章帝时期尚书郎骆雍临(字季周),从陕西 周至 骆谷 迁徙到浙江义乌。

《骆氏宗谱》记载:“骆氏源于炎帝之后 姜姓 ,炎帝生于 姜水 ,因以为姜。至周,(姜)太公望有子名骆谷者,子孙遂以骆为姓……”东汉章帝建初间,骆雍临因得罪权贵 窦宪 ,为免遭横祸,携妻儿由陕之骆谷迁乌伤(今浙江义乌)。义乌骆姓宗族以雍临公为始迁之祖。

关系

姓名

备注

祖父

骆雪庄

隋朝右军长史

父亲

骆履元

字申佑,号梅所,唐青州博昌县令

母亲

刘氏

刘长史之女

史籍记载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文艺上·骆宾王条: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初为道王府属,尝使自言所能,宾王不答。历武功主簿。裴行俭为洮州总管,表掌书奏,不应,调长安主簿。武后时,数上疏言事。下除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徐敬业乱,署宾王为府属,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读,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中宗昌,诏求其文,得数百篇。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上·骆宾王条:

骆宾王,婺州义乌人。少善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然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高宗末,为长安主簿。坐赃,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而去。文明中,与徐敬业于扬州作乱。敬业军中书檄,皆宾王之词也。敬业败,伏诛,文多散失。则天素重其文,遣使求之。有兖州人郄云卿集成十卷,盛传于世。

《唐才子传》卷一·骆宾王条:

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文明中,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及败亡命,不知所之。后宋之问贬还,道出钱塘,游灵隐寺,夜月,行吟长廊下,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未得下联。有老僧燃灯坐禅,问曰:“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笑曰:“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云薄霜初下,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桥。”僧一联,篇中警策也。迟明访之,已不见。老僧即骆宾王也。传闻桴海而去矣。后,中宗诏求其文,得百余篇及诗等十卷,命郗云卿次序之,及《百道判集》一卷,今传于世。

人物评价

欧阳修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

计有功 唐诗纪事 》: 世称“王杨卢骆”,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人号为“算博士”。

魏庆之 诗人玉屑 》: 骆宾王为诗,格高指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

张逊业《骆宾王文集序》: 宾王五言律诗,秀丽精绝,不可易及。然《帝京篇》尤一代绝唱也。

王世贞 艺苑卮言 》: ①七言歌行长篇须让卢、骆。怪俗极于《月蚀》,卑冗极于《津阳》,俱不足法也。”②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内子安稍近乐府,杨、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

胡应麟 诗薮 》: ①卢、骆五言,骨干有余,风致殊乏。至于排律,时自铮铮。②沈、宋前,排律殊寡,惟骆宾王篇什独盛。佳者:“二庭归望断”、“蓬转俱行役”、“彭山折坂外”、“蜀地开天府”,皆流丽雄浑,独步一时。

胡震亨 唐音癸签 》: 义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正以太整且丰之故,得擅长什之誉,将无风骨有可窥乎!

宋育仁 三唐诗品 》: 其源亦出阴、何,特能清远取神,苍然有骨,虽才非纯雅,面于胜处见优。存诗甚少,特见一斑,远在初唐,仍称家数。

丁仪 《诗学渊源》: (宾王)诗不减齐梁诸人,而古质不及卢升之。近体如《北眺》《夏日》诸作,立意炼辞,实开盛唐之先路。

鲁迅 《南腔北调集·捣鬼心传》: 骆宾王作《讨武曌檄》,那“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几句,恐怕是很费点心机的了,但相传武后看到这里,不过微微一笑。是的,如此而已,又怎么样呢?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我想假使当时骆宾王站在大众之前,只是攒眉摇头,连称“坏极坏极”,却不说出其所谓坏的实例,恐怕那效力会在文章之上的罢。

闻一多 《宫体诗的自赎》: 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

人物争议

骆宾王的生年,《旧唐书》和《新唐书》以及《唐才子传》等书均未记载,现行的说法则以存疑的方式。有619年、623年、626年、627年、638年(刘开扬说)、640年(闻一多说)、652年多种说法。

骆宾王的结局,历来存在争议。《资治通鉴》说他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孟棨《本事诗》则说:“当(徐)敬业之败,与(骆)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据酃县志记载,骆宾王曾在婆婆仙道观避难。骆宾王曾在婆婆仙道观的石壁上刻过一首诗《漫成一首》,诗云:“阿溪世业空,小家各西东。玉盘圆八月,雁落荒野中。从容效范蠡,路漫思屈公。孤蓬从此去,叶飘随秋风”,因久经风雨剥蚀,字迹已经辨认不清。

根据幸存的《潜阳唐夏骆氏宗谱》,发现先后有14篇文章(多为官员或名士)提及骆宾王“由灵隐至淤潜(於潜)”,说明骆宾王晚年来到了於潜。於潜民间一直流传骆宾王隐居妙乐寺,死后,灵柩通过天目溪到桐庐,再经兰溪到金华,而后前往义乌。而宗谱只说骆宾王来於潜,却没有隐居妙乐寺记载。於潜88岁的老中医周智考证后认为,这是因为寺庙事宜不能入家谱。

据文史研究人员推测,骆宾王在湘赣边区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心中始终难释讨伐武氏之念。从他的诗中感觉,他或是忧愤而隐,或是壮志难酬而自刎。但不管怎样,石壁残诗和方志记载已成为进一步考证与研究骆宾王行踪以及其生死情况的重要线索。

另有一说表示骆宾王跳水逃生,亡命于“邗自白水荡”(今启东吕四一带);而追兵将领怕承担对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杀了与他们相貌似的两个人交差,骆宾王遂得以隐名活了下来。死后葬于南通。

据《中国名胜词典》记载:“骆宾王墓:在浙江义乌县城东15公里枫塘。墓前石碑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也有学者表示,南通和义乌两地的骆宾王墓都是衣冠冢。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95

电视剧

《 武则天 》

薛勇

2006

电视剧

《 无字碑歌 》

褚童

2007

电视剧

《 日月凌空 》

杨子

2011

电视剧

《 武则天秘史 》

胡高峰

2011

电影

《 甲天下 》

刘飞波

中文名
骆宾王
别名
骆临海
性别
出生地
婺州义乌
出生日期
约626年
去世日期
约公元687年
民族
汉族
信仰
道教
所处时代
初唐
代表作品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帝京篇》,《畴昔篇》,《咏鹅》等
主要成就
“初唐四杰”之一
字号
字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