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壹

人物 | 历史人物 | 东汉文学家

赵壹简介

赵壹(本名懿,因 后汉书 作于 晋朝 ,避司马懿名讳,故作“壹”), 嬴姓 ,赵氏。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人。他生活的大致年代,是 汉灵帝 在位之时,即公元168至189年前后。《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了他的事迹。 东汉 辞赋家 。体貌魁伟,美须眉,恃才傲物。桓、灵之世,屡屡得罪,几致于死。友人救之,遂作《 穷鸟赋 》答谢友人相助。并作《 刺世疾邪赋 》抒发愤懑之气。一生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等16篇,今存5篇。

基本信息

赵壹石像 赵壹(公元122——196年),字元叔,古汉阳西县(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人,东汉辞赋家。是东汉时期与书法家敦煌人 张芝 , 思想家镇原人王符齐名的陇上三大家之一。他体格魁梧,美须豪眉,相貌超群,性格耿介狂傲,举止独特,铮铮铁骨,顶天立地。

汉 灵帝 光和元年(178年),汉阳郡举荐赵壹为上郡吏,去洛阳汇报情况,接见他的上司是司徒(宰相)袁滂,小小上郡吏见了这么大的官只能“府拜庭中,莫敢仰视”,惟独赵壹长揖不跪,袁滂属下励声责问“下站者何人,为何不跪?”赵壹跨前一步,理直气壮地说:“想当年 郦食其 以长揖礼面见汉王刘邦,现我以此礼面见三公,这有什么不可?”声如洪钟,余音回旋,这种独特的秉性赢得了袁滂的敬重,加之仪表不凡,威风凛凛,袁滂暗暗惊叹,特意走下厅堂,邀请赵壹上坐,询问西部事务,赵壹对答如流,袁滂大喜过望曰“小小西县,竟有如此人才,国之大幸”,并向座中人介绍:“这就是汉阳赵元叔,朝臣没有一个能超越他的。”过后,赵壹又拜访了河南尹羊陟,与之攀谈,异常投机,羊陟连叹相见恨晚。数日,羊陟回访赵壹,在赵壹独乘的破车旁席地而坐,开怀畅饮,直至日落西山,才依依相别,极欢而去,尽显名士风范。从此,赵壹名噪京师,上大夫以能和赵壹结识为幸事。“

赵壹不仅仅是狂傲,而且才华横溢超群,所作辞赋语言流畅,朴实典雅,观点显明尖锐,其代表作《刺世疾邪赋》表达了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对 封建王朝 的腐朽及其统治者的昏庸进行了辛辣的愤怒的批判。辞锋犀利,情绪激烈,痛快淋漓,将他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毫无保留地输入辞赋之中“宁饮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这就未免刺中了统治者的要害,得罪了不少阿谀奉承的小人,加之为人狂放不羁,“屡抵罪,几度死”,得友人相助而幸免。作《群鸟赋》以自识,以述者,以答谢友人。

社会的黑暗肮脏,赵壹连上郡吏也不做了,回乡“滴汗于黄土,涉足于泥道”,凉州和汉阳郡官府十几次致礼命聘他出来做官,均被谢绝。其作品被后人结集为《赵壹集》。赵壹的辞赋在汉赋的发展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学地位

《 后汉书 》本传说赵壹著赋、颂、箴、 诔 、书、论及 杂文 十六篇。《隋书·经籍志》载梁有《上计赵壹集》二卷,录一卷,至隋已佚。而新、旧《唐书》并有著录。今存赋四篇(两篇残),书三通(一篇为残句)及论文《非草书》。其中《解摈》不以赋名,实亦赋类。据先人所辑,存残句二十余字。《非草书》一文论草书的产生、特征与在当时的流弊,体现了历史的观点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是至今仍有启发意义的学术论文。

鹦鹉赋 赵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首先由于他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钟嵘《诗品》说:“ 元叔 散愤兰蕙,指 斥囊钱。苦言切句,良亦勤矣。”刘熙载《艺概》说:“后汉赵元叔《穷鸟赋》及《刺世疾邪赋》,读之知为抗脏之士。惟径直露骨,未能如屈贾之味馀文外耳。”其实文学作品有多种不同的风格,联系东汉末年黑暗腐败的政治来看,赵壹作品所表现的这种风格,是对“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教的一个冲破。清代乾隆年间 湖北 一位 私塾 先生读《刺世疾邪赋》深受感动,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月兮,不饱暧于当今之丰年”上面批了“古今同慨”的字样,被人告发,他和他的家人都被外以 极刑 。可见赵壹赋的影响与反动统治阶级对他痛恨的程度。其次,他的《刺世疾邪赋》是汉赋由铺采摛文的大赋向抒情的小赋转变中的代表作,是赋史上政治抒情之作的篇,其对春秋战国以来历史的批判,对 阮籍 的《大人先生传》等有一定影响。祢衡《鹦鹉赋》、曹植的《野田黄雀行》、 何逊 的《穷鸟赋》都受赵壹《穷鸟赋》的影响;刘宋末年,卞彬每忤 萧道成 之旨,“因此摈弃数年,不得仕进,乃拟赵壹《穷鸟》为《枯鱼赋》以喻意”。再次,赵壹也是汉代五言诗的重要作家。附在《刺世疾邪赋》后的两首五言诗,在《古诗二九首》和佚名的古诗(所谓“苏李诗”)的羁旅愁怀、人生职寄、儿女之情等主题之外,以其对现实的强烈揭露与批判而丰富了汉诗的风格,增加了汉诗思想的亮色。

主要事迹

党锢之乱 《后汉书·文苑传》说他“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他恃才倨傲,高自抗竦,不肯 结交权势,也不喜趋炎附势的小人和庸俗之辈,因而受到地方 豪绅 的打击与排挤。他不但不屈服,反而写了一篇《解摈》,申述正邪不相容之理,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心志。后来又受到豪强势力的迫害,几次抵罪。 延熹 九年(一六六年) 党锢 之狱大兴,凡曾抨击宦官、横议朝政及与李膺等人有来往者,均被株连,下狱二百多人。那些素与赵壹不睦的奸邪小人也乘机必欲将赵壹置之死地而后快,幸得友人解救得免。赵壹于是写了一篇《穷鸟赋》,比喻自己当时如同一只被困的鸟,四面受敌,“思飞不得,欲鸣不可”。由赋中“昔济我南,今振我西”两句看,附上《穷鸟赋》寄给这位友人以表谢意。赵壹深感世道黑暗,宦官、 外戚 、 世族 争权夺利,轮番把持朝政,法纪颓败,民不聊生,因而慷慨奋笔,又写成千古名篇《 刺世疾邪赋 》。赋中说当时的社会是“佞谄日炽,刚克 消亡 ,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禹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指出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实执政之匪贤”。具体的表现是“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击中了东汉末期政治的要害。

一六七年,汉桓帝崩,汉灵帝继位。此后不久,赵壹受聘为汉阳郡上计吏。建宁元年(一六八年)赴洛阳向朝廷上计簿(即报告郡内全年的人口、钱、粮、 贼盗 、狱治等情况)。他听说度辽将军皇甫规于去年夏天在奏对中言及 朝廷 “贤愚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而受到宦官的嫉恨,被迁为 弘农 太守 。故返回时顺道去拜访 皇甫规 。皇甫规为当时名臣,一贯抨击奸邪,恶绝宦官,而推举贤士,所教生徒皆刚正清廉之士,名显天下。但赵壹到皇甫规门上时,守门者不肯及时通报,赵壹便悄悄离去。守门者向皇甫规报告后,皇甫规一听是赵壹来过,大吃一惊,立即写了一封十分恳切的信让主簿骑马去追。赵壹见信后只写一封回信交与主簿,并未返回。信中除表白了对皇甫规的仰慕之心以外,对他的怠于接纳 士人 提出了十分严厉的批评“实望仁兄,昭其悬迟,以贵下贱,握发垂接,高可敷玩坟典,起发圣意,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岂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诱之德,同亡国骄惰之志!”这种严厉的态度实际上表现了对中良贤俊的极高的期望。从这封信中即可看出赵壹刚正不阿的性格。

赵壹半身像 中华书局1965年版后汉书扉页

灵帝光和元年(一七八年),赵壹又赴京上计簿。当时是袁滂任司徒,主管此事(《后汉书》本传作”袁逢“ 。然而 袁逢 未任过司徒之职。“濠”、“逢”古音相同致误,今正)。袁滂坐于堂上,计吏数百人拜伏在庭院中,没有人敢抬起头来看,只有赵壹深深地作了一个揖,便站在旁边。袁滂见状很惊异,让人去责问:“一个下郡的计吏,为何对三公只行作揖礼?”赵壹回答说:“当年郦食其见到汉王,也只是深深作了一个揖。我对三公行作揖礼,有什么大惊小怪?”袁滂听后下堂来问了姓名,执着他的手,引他坐上座,向他问西方的事情。赵壹一一对答。 袁滂 十分高兴,回头对在座的人说:“这位是汉阳的赵元叔,朝臣中没有超过他的。其他计吏都以惊异的眼光看着他。出来后,他又去拜访河南尹羊陟。但一般人轻易见不到羊陟。赵壹便天天到羊的门上去。后来 羊陟 勉强同意让他进来,但自己仍然躺在榻上。赵壹一直走到羊的榻前说:”我蜗居于 西州 ,早就听到您的美名。这是我的命不好呀!“于是放声大哭。羊陟知道赵壹不是平常之人,便起身下榻,请他坐下交谈。他对赵壹的谈吐非常惊异。第二天早上领着很多车骑侍从拜访赵壹。当时,其他郡吏都有豪华的车马帷幕,唯赵壹柴车草帘露宿其帝。他请羊陟坐在车下交谈,从容自若,直至黄昏之时,十分投机。临别时羊陟说:“卞氏之玉未被人看出本色。现有人一定要泣血来推举。”不久羊陟与袁滂一同推举赵壹。一时赵壹名动京师,许多士大夫想望其丰采。州郡都争相致礼聘请他,他都未去。数月后,羊陟被牵连入党锢案而遭免官。赵壹也便在此后不久归家闲居,数年后去世。

艺术评论

《穷鸟赋》为咏物抒情之作。因其倨傲耿介为世俗不容,屡次获罪,几乎被杀,由于友人救助才得脱免,故写信致谢。在信中深感不能畅所欲言,于是就作此赋,托穷鸟以自喻,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世道险恶,自己横遭迫害的满腔愤激之情,以及对友人的由衷感戴。全篇才一百字,用规整的四言连骈而下,却似信笔挥成,通脱自如,绝无雕凿,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写穷鸟的走投无路: 毕网加上,机阱在下;前见苍隼,后见驱者;缴弹张右,羿子彀左,飞丸激矢,交集于我。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头畏触,摇足恐堕。内独怖急,乍冰乍火。 这虽然表现的是个人的际遇情怀,但确也写出了当时正直之士的普遍处境。

《刺世疾邪赋》在仅四百余字的篇幅中,对黑暗腐败政治的揭露抨击,其尖锐激烈直截了当,在整个汉赋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尤其引人瞩目。赋一开始,就将批判的锋芒毫不含糊地指向了自 五帝三王 以来迄今一切封建末世: 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 而只能愈演愈烈: 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愈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 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根源即在于统治者 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其深刻犀利,实为一般惯于恪守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所不能及。继之又通过反复对比,对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公开曝光: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谄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而这一切又都由于 实执政之匪贤 , 近习秉其威权.那么不贤的人如何能执政·宦官近习又如何能秉权·说到底还在于 九重既不可启 !

这样就层层深入地活画出了具有东汉末世时代特点的从舐痔拍马的谄佞,到掌握大权的执政、宦官,再到昏庸皇帝的那种 法禁屈挠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 极端腐败的政局。因此,他义无返顾地表示: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非存。 与之毫不妥协地抗争,愤怒激越的感情,直如火山喷发,震人心魄。与思想内容相协调,此赋一改堂皇典雅而为疏朗明快。尤其在最后,颇具独创性地以两首在文学史上有重要价值的优秀五言诗作结尾,更增强了艺术上的清捷简劲。

《刺世疾邪赋》的出现,表明了汉末抒情小赋已经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强劲的艺术活力,令人信服地取代了僵化的大赋,而跃居于赋坛主体地位。

文学成就

成就

赵壹的 著作 ,原有赋、颂、 箴 、书论及杂文共—十六篇,总为《赵壹集》二卷,宋以后失传。现存的著作,据清人 严可均 辑的《全后汉文》载,有《穷鸟赋》、《刺世疾邪赋》、《报皇甫规书》、《非草书》以及《迅风赋》《解摈赋》和《报羊陟书》的残句。

汉赋 幸存的《穷鸟赋》和《刺世疾邪赋》是赵壹的代表作,后人得以从中窥见赵壹在文学上的成就。 《穷鸟赋》是一篇借物咏怀的作品。通过对穷鸟险恶环境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与对现实的抗争,表达了 东汉 末年处于无树位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心声。

《刺世疾邪赋》则是一篇讽刺不合理的世事,憎恨社会上邪恶势力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决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以谋取个人荣华富贵的可贵精神。是赵壹代表作品之一。

赵壹还是我国书法史上最早的书法评论家。他的代表作《 非草书 》一文,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最早评论书法的重要文献。

赵壹之所以能够在中国 文学史 上占有—席之地,一是他的《刺世疾邪赋》批判的尖锐性在文学史上始终放射出不灭的异彩,为历代文士所瞩目,甚至有人评价《刺世疾邪赋》一篇压倒两汉所有的辞赋。二是他的辞赋是两汉铺采雕琢、雍容典雅的体物大赋向汉末流畅疏荡抒情小赋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对辞赋的演进作出了贡献。三是他生性耿直,愤世嫉俗,其作品也风格率直,明朗畅达,无论做人还是作文,都为后人所称道。

古今名家点评

1.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初,袁逄使善相者相壹,云:“仕不过郡吏。”竟如其言。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十六篇。( 范晔 《后汉书·赵壹传》)

2.元叔散愤兰蕙,指斥囊钱。苦言切句,良亦勤矣。斯人也,而有斯困,悲夫! ( 钟嵘 《诗品》)

3.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貎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壹乃贻书谢恩,为《穷鸟赋》一篇言情。又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 郑樵 《通志》)

4.后汉赵元叔《穷鸟赋》及《刺世疾邪赋》,读之知为抗脏之士。惟径直露骨,未能如屈、贾之味余文外耳。 ( 刘熙载 《艺概》)

5.赵壹是东汉末年最重要的赋家,他的赋揭发社会问题之深刻,感情之激烈,在汉赋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赵壹赋在艺术形式上也有其独特之处:与其思想内容相适应的是,篇幅短小,富于感情色彩,铺陈夸饰之风尽弃,从而使赋风为之一变。从此以后,铺陈叙事的汉大赋,就渐渐为抒情小赋所代替了。(龚克昌《汉赋研究》)

6.赋后用两首五言诗作结,结构也颇别致。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此赋都在东汉文学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马积高 《赋史》)

代表作赏析

刺世疾邪赋

《非草书》碑文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 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为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于旦夕,坐积薪而待然?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桡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依门边。鲁生闻此辞,紧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白话译文

五帝的礼乐互不一样,三王的典章也不相沿。时势发展到了极限礼乐自然就会发生变化,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和前代相反。既然靠道德感化尚不能救治社会的混乱,难道靠刑罚又可以惩戒时代的浊浑?春秋时诸侯争霸是社会祸患和风气败坏的开始,到战国就更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和灾难。秦、汉二代的政治都不会比他们的前代清明,相反却给老百姓平添了更多的酷政和怨恨。统治者难道会有心去考虑人民的性命?他们只求满足自己的私利和特权。

从西汉建立直到现在,诈伪的现象各色各样。邪佞谄媚之徒一天天得势,而刚正不阿之士却一天天消亡。替权贵舔痔疮的卑鄙小人车马成队,清廉正直之土却只能徒步在路上。那些小人对权势之家卑躬屈膝,向豪强之族拍马颂扬。正直的人傲然不羁不同流俗,立刻招致罪名和祸殃。那些奔走钻营追财逐利的,一天比一天富足昌盛。是非曲直混在一起,一切都让人们感到困惑,怎么分得清哪是“温”、哪是“凉”?奸邪的小人显贵进升,正直的君子却被埋没或者潜藏。

探求这种社会弊病兴起的原因,实在是由于执政者不是贤明的人。宫中女官遮蔽了他的耳目视听,左右宠臣又掌握了他的威望和权柄。对所喜欢的人巴不得钻透皮肤让他长出漂亮的毛羽,对所厌恶的人则恨不得洗去他身上的污垢来挑剔难看的瘢痕。即使有人想为朝廷竭尽诚信和忠心,也是仕途险恶进身没有攀缘。皇帝的宫门既不能为你打开,奸佞小人又象群犬狺狺狂吠那样谗毁贤人。危亡就在旦夕而皇帝犹以为安稳,为了眼前的嗜好欲望而恣纵放任。这何异于渡海失去了船舵,坐在柴堆上待燃?奸臣受宠幸被重用是因于巧言谄媚,谁还知道将他们的丑恶与美好去辨分?所以朝廷的法律禁令不能直用于豪门贵族,皇帝的恩泽也到不了势力孤单的寒门。我宁可在尧舜那样圣明君主的荒年忍饥挨寒,也不愿在当今的丰岁享受饱温。掌握真理即使死了,也是精神不灭;违背道义就是活着,也是灵魂不存。

有一位秦地的客人,于是作诗说:“黄河水清不可等待,人的生命不可久延。随着风势小草会猛烈地仆倒,有钱有势的会被称作贤人。即使文章装了满满一肚子,也抵不上一袋子金钱。阿谀奉承、随声附和的人身居高堂,高亢倔强、正直不阿的人只能靠在门边。”鲁生听到这诗后,紧接着作诗道:“权势之家怎么样都对,就连唾沫也是珠宝。贫贱之人即使品德高尚也遭遗弃,好象兰草蕙叶变成了干草。贤明的人虽然自己清醒,无奈却被那群愚人所困扰。姑且各自守着你们的本分吧,不要再白白地为功名奔劳。可悲啊可悲啊,这就是命运啊。”

中文名
赵壹
别名
赵懿
出生地
汉阳郡西县
出生日期
122年
去世日期
196年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东汉
字号
字元叔
代表作品
《穷鸟赋》《刺世疾邪赋》《非草书》
主要成就
辞赋家陇上三大家之一
官职
汉阳郡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