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休

人物 | 唐末五代前蜀画僧

贯休简介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 婺州 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

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 过目不忘 。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 王建 封为“禅月大师”,赐以 紫衣 。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 罗汉 ,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 梵相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 十六罗汉图 》,为其代表作。

简介

贯休,浙江 兰溪 人,是唐末 五代 著名画僧。唐亡后于晚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他以诗著名,同时也是画家和书法家,有《禅月集》存世。传说诺距罗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后来出家,佛祖让他静坐修行,以摒弃当兵时的粗野性格,后虽修成罗汉,但他静坐时仍有一股威猛之气。画中罗汉如《宣和画谱》记载贯休的画风:“状貌古野, 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搞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莫不骇瞩。”  

他的一生,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贯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爱憎分明,关心人民疾苦,痛恨贪官污吏。他的《酷吏词》,愤怒谴责了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权势的傲骨。他在杭州时曾给 吴越王钱镠 写诗:《献钱尚父》。钱镠读后大喜,但要他把诗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断然回答:“州既难添,诗亦难改。”不肯依附权贵。

代表作是关于十六罗汉画像的艺术风貌和进呈经过,《益州名画录》记载:画罗汉十六帧, 庞眉 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 梵相 ,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 太平兴国 (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 给事中 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十六帧罗汉像是贯休绘画作品中辉映古今的名作。不管作品的创作风貌,还是笔墨技巧,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赫赫有名的《宣和书谱》就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 十六大阿罗汉 ,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贯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 大乘起信论 》,“皆精奥义,讲训且勤”,为郡太守王慥所钦重。王慥离职后,新任太守蒋瓌开洗忏 戒坛 ,也请贯休为监坛。

贯休七岁时在家乡出家,一生苦节厉行,云游各地。 乾化二年 (912)终于所居, 世寿 八十一岁。贯休圆寂后,其老友 齐已 禅师作了一首《 荆门寄题禅月大师影堂 》的诗,颇能道尽他的生平志事:“泽国闻师泥日后,蜀王全礼葬余灰。白莲塔伺青泉锁,禅月堂临锦水开。西岳千篇传古律,南宗一卷印灵台。不堪只屐还西去, 葱岭 如今无使回。”

贯休 贯休是著名的诗僧,在文学史上久负成名。他的诗歌继承了聂夷中一派的传统,与 贾岛 、齐已等只歌咏山水与空苦生活的诗风大异其趣,特别是他的讽刺诗备受世人的推崇。

胡凤丹 《重刻禅月集序》云:“贯休一方外耳,而乃以悲愤苍凉之思,写清新俊逸之辞,忽而虎啸,忽而鸾吟,忽而夷犹清旷,神锋四出,又如千金骏足,飞腾飘瞥……噫!贯休亦奇矣哉,若夫证圆通于水月,参妙谛于烟云。一字一言,无非棒喝。”

贯休还很善于画画,以 画罗汉 最著,且都是奇形怪状的风格。他的水墨罗汉十分重视罗汉精神面貌的刻画,线描勾勒技法已然达到了传神写照的高度,在这点上贯休继承了阎立本。宋人 黄休复 的《益州名画录》说:“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牙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能。或问之,答云:‘休自梦中所睹尔。’”

除了诗、画,贯休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益州名画录》:“善草书图画,时人比诸怀素,画师阎立本。”《唐诗纪事》:“休工篆隶。”宋人陈思的《书小史》也说贯休“工 草隶 ,南土皆比之怀素”。由此可知,贯休善书法,由于俗姓姜,故称为“姜体”贯休善 狂草 ,其《 观怀素草书歌 》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生动地描述了怀素写字时的癫狂情态,还提示了怀素草书出神入化的根本原因,较全面地分析了怀素草书的 运笔 、结构和布局等特点,是一篇艺术化了的《怀素草书论》,从中可以看出贯休对狂草的深厚修养和功力。刘泾的《书诂》曾将贯休的书法与怀素、辩光、 高闲 、亚栖等相媲美。《宣和书谱》说:“休作字尤奇崛,至草书益胜,崭峻之状,可以想见其人。喜书《千字文》,世多传其本,虽不可以迹智永,要自不凡。”又说:“又善书,时人或比之怀素。”据《宣和书谱》记载,宋御府曾收藏贯休草书七件、行书一件。其代表作有草书《常侍帖》、《千字文》及行书《梦游仙诗》。

摘自《 中国历代僧侣书法 》

入蜀

成汭向贯休请教书法上的问题,贯休因生日献诗受辱惹怒了成汭,成汭大火,于是乎贯休又被驱逐出江陵,解送公安县(荆州属县)安置。后来,贯休的弟子们劝他入蜀,他便又到了四川。到四川后,贯休向前蜀主王建献了一诗:“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秦苑幽栖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来登郭隗台。” 王建为巩固他在四川的统治,正广延四方英才。见贯休来蜀,甚为高兴。贯休在蜀,先住在 东禅寺 ,后移住新建的龙华道场。王建对贯休十分敬重,频加赏赐,并加以“龙楼 待诏 ”、“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 选练 教授”、“三教玄逸大师”、“守两川僧 大师”、“ 赐紫 大沙门”、“禅月大师”等一系列殊荣称号,并获“ 食邑 三千户”的政治地位。贯休献王建诗中的佳句“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情景贴切,属对工整,因此,贯休也常被称为“得得来和尚”。

诗词

贯休一生词作颇多, 内江圣水寺 的智海法师在他的佛教网站上整理收录了500多首作品(卷八百二十六至卷八百三十八)。

900年前后,贯休三次送友人入闽,在山心庵(今天心 永乐禅寺 )挂单时偶遇扣冰古佛,二人十分投缘,彻夜煮茶论禅。他以诗《怀武夷山僧》来记载这一段 茶禅 之缘。诗曰:

贯休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这首诗盛赞了古佛“群物侍伴,双虎同禅”的法喜禅悦,其中“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之句则是描述了山心庵周边遍植老枞茶树的殊胜景象。“乳”即指武夷茶“ 石乳 ”,这在他《怀武夷红石子》中也有写到:

常思红石子,独自住山椒。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

乳香诸洞滴,地秀 众峰 朝。曾见奇人说,烟霞恨太遥。

弋者终何慕,高吟坐绿鳌。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

竹鞘 畲刀 缺,松枝猎箭牢。何时一相见,清话擘 蟠桃 。

诗中的“炉中姹姹娇”是煮茶的场景;“乳香诸洞滴”,明确地交代了当时 武夷山 已经普遍种植茶叶。贯休落落大度,不拘小节。曾在通衢大道边走边吃果子,旁若无人。 乾宁 (894-897年)初,贯休开始云游天下。时 镇海军 节度使 、润州 刺史 钱镠以平定董昌功,升任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加衔“检校 太尉 兼 中书令 ”。贯休自灵隐寺持诗往贺。贺诗为:“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勤苦蹈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莱子衣裳 宫锦 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时万户侯”。钱镠见贯休贺诗,自然十分得意,但仍感意犹未足。因为这时钱镠的“胃口”已经很大,已不以统辖14州与得封“万户侯”为满足。他想进一步扩大地盘,力图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于是乎 钱镠 便传令贯休,要他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改后才许相见。贯休对钱镠傲慢待客的态度极其反感,又不满于钱镠日益膨胀的政治野心,便愤然宣言:州难添,诗亦难改。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说罢便拂袖而去。

书画

《十六罗汉图》 贯休博学多才,《 唐才子传 》称赞他“一条直气, 海内无双 。意度高疏,学问 丛脞 。天赋敏速之才,笔吐 猛锐 之气。乐府古律,当时所宗……果僧中之一豪也。后少其比者,前以方支道林不过矣”。贯休有文集40卷,当时的著名诗人 吴融 为之序,称《西岳集》。后贯休弟子昙域重加编辑,称《宝月集》。贯休以吟诗见长。他的诗虽多为咏物、咏景或与僧俗诗友唱和之作,但也常触及世事。如他曾作《 酷吏词 》以讽荆州节镇 高季兴 :“……吴姬唱一曲,等闲破红束。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宁和一曲两曲歌,曾使千人万人哭!不惟哭,亦白其头,饥其族,所以祥风不来,和风不变。蝗兮蠈兮,东西南北。”贯休在蜀时,也曾作诗讽刺贵幸:“锦衣鲜华手擎鹘(苍鹰),闲行气貌多轻忽,稼穑艰难总不知, 五帝三皇 是何物?”类似的诗篇在贯休的诗作中还有许多,如他的《 富贵曲 》,也着力指斥贵豪“太山肉尽,东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钗折。宁知耘田车 水翁 ,日日日灸背欲裂”。

贯休之世,天下已乱,但诗人并不因此对国家前途丧失信心,他希望有贤臣良将出来重振朝纲。如他的《 阳春曲 》:“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今。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男儿结发事君亲,须□前贤多慷慨。历数雍熙房与杜,魏公姚公 宋开府 。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何不郄辞上帝下下土,忍见苍生苦苦苦”,就批评了“口不臧否人物”的 阮籍 ,表扬了不惧权贵、敢于犯颜直谏的朱云,希望能有魏征、 房玄龄 、 杜如晦 、姚崇、 宋璟 那样的名臣拯百姓于水火之中。贯休的这些诗确有猛锐之风,非一般 诗僧 所能比。贯休不仅善于吟诗,而且精于书法。 刘泾 的《书诂》曾将贯休书法与 怀素 、□光、高闲、 亚栖 等的书法相比美。宋人陈思的《书小史》也说:贯休“工草隶,南土皆比之怀素”。宋人的《宣和书谱》与元人 陶宗仪 的《书史会要》更称赞贯休“作字尤奇崛,至草书益胜,嶃峻之状可以想见其人……虽不可以比迹 智永 ,要自不凡”。据《 宣和书谱 》记载:宋御府曾收藏贯休草书7件、行书1件。至于民间,更是“世多传其本”。

贯休还很善于画画。宋人黄休复的《 益州名画录 》记述:贯休“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善草书图画,时人比之怀素、 阎立本 ”。宋人的《 宣和画谱 》和元人 夏文彦 的《 图绘宝鉴 》对贯休的画也都作了介绍,说贯休最善于画罗汉像,“其画像多作 古野 之貌,不类世间所传”。贯休曾宣称:他所画的罗汉,得之于梦中。蜀 翰林学士 欧阳炯采其说,作了一首《禅月大师应梦罗汉歌》:“ 西岳 高僧名贯休,高情峭拔凌清秋。天教水、墨画罗汉,魁岸古容生笔头。时捎大绢泥高壁,闭目焚香坐禅室。或然梦里见真仪,脱下袈裟点神笔。高握节腕当空掷,窣窣豪端任狂逸。逡巡便是两三躯,不似画工虚费日。怪石安排嵌复枯,真僧列坐连跏趺。形如瘦鹤精神健,骨似犬犀头骨粗。……休公逸艺无人加,声誉喧喧遍海涯。五七字诗一千首,大小 篆字 三十家。唐朝历历多名士, 萧子云 兼吴道子。若将书画比休公,只恐当时浪生死。休公休公始自江南来入秦,于今到蜀无交亲。诗名画手皆奇绝,觑你凡人争是人。瓦棺寺里 维摩诘 , 舍卫城 中 辟支佛 。若将此画比量,总在人间为第一。” 贯休的画也流传于世,宋御府就收藏有贯休画30幅(维摩像、 须菩提 像、高僧像、天竺高僧像、罗汉像)。但宋人 郭若虚 的《 图画见闻志 》却又记载:贯休所画的罗汉像,“真本在豫章西山云堂院供养。于今郡将迎祈雨,无不应验。”此说显然不可信,但也反映了时人对贯休罗汉像的印象是何等的深刻。

贯休又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 偶对 ,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唐景福(892)间,贯休云游杭州,吴越国君钱鏐慕名拜见,并索要诗篇。贯休赋诗《 献钱尚父 》一首,里面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因为当时钱鏐有统治天下的野心,要求他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耶!”拂袖而去,从此云游天下。

贯休真迹

贯休罗汉图真迹(局部)

贯休真迹 局部 时至今日,贯休罗汉图的真迹就真的一幅都没能流传下来吗?一个清晨,一个电话,带来了关于贯休罗汉图的新线索。

2008年的一天清晨, 北京故宫博物院 原副院长、中国著名书画鉴定专家杨新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要让他鉴定两幅画,是贯休的画。来人进家,拿出两张照片,一张是要杨新看的那幅罗汉图,另一张是日本高台寺的贯休罗汉图中的其中一张。两幅照片大小相仿,摆在一起,杨新惊讶了。仅从照片,谁先谁后,谁真谁仿,谁高谁低,几乎可以立即判断。那幅罗汉图,即使不是真迹,也很有可能是珍贵的摹本。

杨新迫不及待地前去观看画作。只见罗汉像画在一块麻布上,风格粗犷凝重。运笔、造型、材质都与平时所见的古 卷轴画 不同,它的材质非常厚实,就像是揭下来的一幅壁画。这幅麻布本罗汉图描绘的是 十六罗汉 中的第三罗汉——《啰怙罗尊者》。乍一看,这幅新发现的罗汉图与日本高台寺本中的《啰怙罗尊者》几乎一样!然而,仔细观察,它们又有着极其细微的差别。

首先,麻布本对骨骼肌肉高低起伏的表现,用笔富于变化,线条粗细不一,一气呵成。其次,在面部刻画上,麻布本罗汉眸子下视,眉毛浓密,表情自然,这些都是 高台寺 本所不具备的。特别是高台寺本的眼眸,并未注视于膝上经书。再者,看根雕座椅,麻布本用笔厚重,因而粗壮结实,稳如磐石;而高台寺本则显得瘦弱单薄……

这幅古画很有可能是贯休罗汉图的真迹!明代有一个名叫李日华的学者,写了一本名叫《六研斋笔记》的书,上面记录了他看过贯休 十六罗汉图 的情况。当年,他曾在四川魏城看到“神采焕发如生,令人凛然起敬”的罗汉图。而且,他所看到的罗汉图都是裱褙在木板上的。这与厚重的麻布本罗汉图的情况极为相似!

然而,李日华对贯休罗汉图的描绘却是“验之 绢本 ,确是 唐本 ”。也就是说,贯休的罗汉图是画在绢上的!但是这幅新发现的贯休罗汉图,它的材质很独特,不像是绢,像是一种麻布一类的东西。

新发现的罗汉图再一次被质疑。专家们决定请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用新科技鉴定罗汉图的材质。鉴定结论认为:从该画布的组织结构、表面处理、织造工艺、纤维产地等来看,此件罗汉图画作材质确应为唐五代时织物。如果不是在画的背面用高倍放大镜观察,人们是很难发现它具有麻纤维的成分。因此,画作的材料很有可能被误以为是绢。这也解释了明代 李日华 的描述与麻布本并无矛盾。

经过多次反复地核实和鉴别,专家们最终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幅古画的确是贯休真迹。这一重大的发现,震惊了中外学术界。

历经千年的寻找之路,上至皇帝王公、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没有找到贯休画的真迹。如今,贯休罗汉图的真迹不再是传说。它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关于贯休的罗汉图,人们还有很多疑问,但随着人们更深入的探索和发现,围绕它的谜团终将被一一解开。

人物评价

杨慎: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  

方回 : 齐己 与贯休并有声,同师石霜。  

人物轶闻

《十六罗汉图》 贯休落落大度,不拘小节。曾在通衢大道边走边吃果子,旁若无人。乾宁(894-897年)初,贯休离开越州,到荆州。荆南节度使成汭对贯休还比较客气,安置他在龙兴寺住。过一段时间后,关系便逐渐疏远。有一年,成汭生日,献诗祝寿者百余人,贯休也在其中。因为献诗的人多,成汭无法亲自过目,便委托慕僚郑准品评。郑准对贯休的诗才非常嫉妒,就给贯休评了个第三,贯休对此很感生气。贯休除了善于作诗外,又擅长于书法,号为 姜休 。有一次, 成汭 向贯休请教书法上的问题,贯休因生日献诗受辱,正闷着一肚子气,便借此机会发泄,说“此事须登坛可授,安得草草而言!”成汭听后也很火,成汭身边一些人也乘机说坏话,于是乎贯休又被驱逐出江陵,解送 公安县 (荆州属县)安置。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并加以“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玄逸大师”、“守两川僧大师”、“赐紫大沙门”、“禅月大师”等一系列殊荣称号。

唐朝时,佛门僧人贯休,是 婺州 兰溪人。贯休和尚能吟诗,写一手好字,擅长绘画。王建在蜀建立 前蜀 王朝时,他来到蜀中,居住在 龙华寺 专供他修行 参禅 的居室里。他用水墨画法为寺里画了十六个罗汉和一幅佛像、二幅菩萨像。画上,巨大的岩石萦绕着云雾,虺节的苍松盘绕着古藤。而佛、菩萨和十六位罗汉的相貌都古岸异常,跟别的画师画的不一样。贯休自己时常说:"我是在梦中见到了这些神佛,醒来后将他们画出来的,也可以称他们为'应梦罗汉'吧。"他的弟子 昙域 、昙弗等人,将这些画密秘收藏起来,看成珍贵的艺术品。 蜀王 曾经宣召贯休进宫,非常赞赏他的画。说他用笔狂放飘逸,在宫中供养了一个月后,分配他到 翰林院 。翰林学士 欧阳炯 也曾观察过贯休和尚,并写了一首诗赠送给他。诗称:西岳高僧名贯休,孤情峭拔凌清秋。天教水墨画 罗汉 ,魁岸古容生笔头。时捐大绢泥高壁,闭日焚香坐禅室。或然梦里见真仪,脱云袈裟点神笔。高抬节腕当空掷, 窸窣 毫端任狂逸。逡巡便是两三躯,不似画工虚费日。怪石安排嵌复枯。真僧列坐连跏跌。形如瘦鹤精神健,顶似伏犀头骨粗。倚松根,傍岩缝,曲录腰身长欲动。看经弟子拟闻声,瞌睡山童疑有梦。不知夏腊几多年,一手搘颐偏袒肩。口开或若供人语,身定复疑初坐禅。案有卧象低垂鼻,岸畔戏猿斜展臂。芭蕉花里刷轻红。 苔藓 纹中晕深翠。硬筇杖,矮松床,雪色眉毛一寸长。绳开梵夹两三片,线补纳衣千万行。林间乱叶纷纷堕,一印残香断烟火。皮穿木屐不曾拖。笋织蒲团镇长坐。休公休公,逸艺无人加,声誉喧喧遍海涯。五七字句一千首,大小篆书三十家。唐朝历历多名士,萧子云兼 吴道子 。苦将书画比休公,只恐当时浪生死。休公休公,始自江南来入秦。于今到蜀无交亲。诗名画手皆奇绝,觑你凡人争是人。瓦棺寺里维摩诘,舍卫城中辟支佛。若将此画比量看,总在人间为第一。

中文名
贯休
别名
禅月大师
国籍
中国
性别
出生地
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
出生日期
832年
去世日期
912年
民族
汉人
所处时代
唐末五代
字号
字德隐
主要作品
《禅月集》《十六罗汉图》
俗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