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

人物 | 历史人物 | 唐朝诗人,作品《大易》

张志和简介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婺州 金华 (今浙江金华),先世因“不忍坐视民患”,弃官隐居 黟县 赤山镇(今祁门县祁门镇)石山坞,又迁润田张村庇。唐代诗人。

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遂偕婢隐居于 太湖流域 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人物生平

少年成名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初一,在京城长安 行馆 诞生,因娠前其母梦见有神仙献灵龟吞服,取名 龟龄 。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和跟随父亲在 翰林院 游玩,翰林院宋学士以锦林文集戏之,张志和过目成诵,传为佳话。唐玄宗听说后亲自出题试考,张志和对答如流,玄宗甚感奇异,赐 优养 翰林院。

天宝 六年(747年)16岁因在 道术 方面的一技之长,被 李亨 赏重,增补京兆户籍,游历太学。

平步青云

张志和坐像 天宝十年(751年)弱冠之年,太学结业,太子李亨为张志和亲赐御名,改名志和,取字子同。

天宝十一年(752年)恩准回家省亲时,协助地方官吏除奸灭盗,功绩显著,誉为“神张”。

天宝十二年(753年)外擢杭州,候补杭州 刺史 ,除土豪恶霸李保。

天宝十四年(755年) 安禄山 起兵反唐,陷洛阳。随太子李享转战灵武一带,擢除朔方 招讨使 。

天宝十五年 至德 元年(756年)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享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张志和与舅李泌时常献计于肃宗,征调回纥兵,谋“三地禁四将计”,败安禄山于 河上 ,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略性胜利。擢授张志和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享正三品待遇。

归隐田园

至德二年(757年)由外官擢至 内官 ,奉 上皇 还 西京 ,封(吏部) 金紫光禄大夫 ,仍享正三品待遇;同年父亲张游朝卒。

至德三年 乾元 元年(758年)以“亲丧”为由脱离官场。

《中国历代书画家集》张志和像 上元 二年(761年)在祁门润田守孝三周年期满,妻程氏又卒,遂无复宦意。为了逃避唐肃宗的寻访,只带了渔童、樵青,告别亲朋好友,游黄山、 绩溪 等地。然后复游吴楚山水,最后来到湖州城西西塞山渔隐,自称 烟波钓徒 。在此,写下了著名的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宝应 元年(762年)在湖州西塞山渔隐第二年。结识在苕溪隐居的茶圣陆羽和在与西塞山毗邻的 杼山 隐居的诗僧皎然等,开始撰写《玄真子》著作。

广德 二年(764年)在湖州隐居第四年,《玄真子》撰写完成,遂改自称烟波钓徒为玄真子。

广德三年 永泰 元年(765年)在湖州隐居第五年。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祖籍因赤山镇改县治,被朝廷占领用来做县置,家中李夫人又新逝,加之以前被贬,促成他的意志更消极薄弱,使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志和兄张松龄恐怕志和浪迹不归,在会稽东郡山阴县筑茅斋,作《渔父词》招劝张志和回家。张志和作《平原留题》诗,到会稽东郭开始陆地隐居生活。

大历 二年(767年)在会稽东郭隐居第三年。开始撰写《大易》十五卷,并作《 太寥歌 》。

大历四年(769年)在会稽隐居第五年。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在会稽完成《大易》十五卷的撰述工作,《大易》共十五卷三百六十五卦。

溺水身亡

大历九年(774年)冬十二月在湖州东平望驿莺脰湖,因酒醉溺水而逝,年四十二岁。

主要成就

诗词

张志和半身像取自道光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渔父词》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他的五首《渔父》词,特别是第一首,词调与意境完全相符,再衬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韵远,很有艺术魅力,因此广为传诵。晚唐释 德成 39首《渔父拨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 八仙 之一的吕洞宾亦有《渔父》词十八首,不仅其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并直接运用到道教的术语中。此后的 和凝 、 欧阳炯 、 李珣 、李煜所作《渔父》,其内容大同小异。均受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可见对后世的词人影响之大。

道学

张志和垂钓图 《玄真子》模仿《 庄子 》《 列子 》,以假设寓言问答,以论述天地造化,有无、方圆、大小等哲理问题,是《道德经》的深入和补充,或者说是对《道德经》的一个具体释例,其大旨是在吸收唐代道教 重玄 思想的基础上,解释道家虚无玄妙之说,如书中把“玄真”解释为“无自而然,是谓玄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之玄也,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所以《道德经》和《玄真子》的关系,也就一个是纲领、一个是细则;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体而已。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

天文

关于天地关系的理论,颇近于中国 古代天文学 的“盖天说”。其不同之处在于,张志和并不认为地势倾斜的,西北高而东南低。天地间是无形质的碧虚,这又与古代天文学中的“ 宣夜说 ”相合。这是张志和吸引古代天文学的地方(宣夜说出在汉末以前)。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张志和对日月之关系的精湛解释。

个人作品

著作

著作主要有《玄真子》十二卷和《大易》十五卷。

《玄真子》据陈振孙《书录解题著录》云原书有十二卷,南宋时已残缺,仅存三卷。今《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又《四库提要》著录此书一卷。书分三篇,上卷曰《碧虚》、中卷曰《鸑鷟》、下卷曰《涛之灵》。

《大易》十五卷见《道藏》32部《玄真灵应宝签》。

诗作

《全唐诗》中录有九首,安徽祁门县张村庇张氏后裔收藏的《张氏宗谱》中存录四首,共十三首。而《张氏宗谱》中的一首《渔父》诗与《全唐诗》中一首重复,这样张志和真正的诗词作品只有十二首传世(7诗5词)。

张志和诗作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自歌》

《平原留题》

《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

《空洞歌》

《滥仙》

《太寥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父·钓台渔父褐为裘》

《渔父·霅溪湾里钓鱼翁》

《渔父·松江蟹舍主人欢》

《渔父·青草湖中月正圆》

《自叙·世事艰难如意少》

-

-

注:《自歌》另说北宋徐俯作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

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

备注

祖父

张弘

字弘道,张志和祖父。为饶之浮梁州判,后弃官寓居歙州之赤山镇,夫人王氏终于任

父亲

张朝游

张弘第三子,清真好道,著《南华象说》十卷,又著《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历任监视御史,东宫侍讲。寿终,奉敕加旌赠太师尚书

母亲

李氏

大哥

张松龄

二哥

张鹤龄

儿子

张衡

儿子

张卫

儿子

张衢

史籍记载

行书·张志和《渔歌子》 ●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

●唐·陈少游《唐金吾志和玄真子先生行状》

●《续仙传·玄真子》

●《新唐书·列传·隐逸》

●《诗话总龟》

●宋·谢琎《润田张氏续谱序》

●《唐才子传》

●明《祁阊志·先达篇》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唐·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 》: 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像,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非画之本法,故目为逸品,盖前古未之有也,故书之。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志和性高迈,自为《渔歌》,便画之,甚有逸思。

●唐· 李德裕 《玄真子渔歌记》: 德裕顷在内庭,伏睹宪宗皇帝写真,求访玄真子《渔歌》,叹不能致。余世与玄真子有旧,早闻其名,又感明主赏异爱才,见思如此,每梦想遗迹,今乃获之,如遇良宾。於戏!渔父贤而名隐,鸱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隐而名彰,显而无事,不穷不达,其严光之比欤。

●明· 董其昌 画旨 》: 昔人以逸品置 神品 之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唐七律隽》: 玄真自称烟波钓徒,此盖借淮父以自写照,而成绝妙好辞。语意惊拔,有目空千古之慨。与少陵暮归之作,同一格调,而尤觉超妙,以襟度洒落故也。然少陵是用世人,玄真是出世人。出世用世原有两种不同,出世者本无用世心,用世人作不得出世语。

人物争议

关于张志和死讯的书籍,虽众说不一,但都持张志和是在颜真卿任湖州剌史期间溺水而亡的观点(颜真卿在大历七年(772年)十一月受命委以湖州刺史,次年(773年)一月到任,直到大历十二年(778年)八月卸任年)。而张志和在哪一年去世的,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

1、潘慎《 唐五代词鉴赏辞典 ·词人小传》、 胡云翼 《 唐宋词一百首 》、 朱东润 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新版《辞海》等一些的书籍或文献上都认为张志和卒于约810年。

2、 华夏出版社 出版的《 道教大辞典 》称张志和死于772年。

3、陈耀东在《 唐才子传校笺 ·卷三·张志和传》和《张志和著作考》中据《颜鲁公文集·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考证认为张志和卒于773年。

4、山东省地方志办编修的《 颜真卿志 》认为张志和似乎是死于大历十一年(776年)。

5、祁门润田《张氏宗谱》中载:“张志和,卒于唐大历九年(774年)”。

中文名
张志和
别名
张龟龄
职业
诗人
性别
出生地
长安
出生日期
732年
去世日期
774年
祖籍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唐朝
字号
字子同,号烟波钓徒、玄真子
代表作品
《大易》、《玄真子》
主要成就
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