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

人物 | 历史人物 | 唐代诗人,作品《度大庾岭》

宋之问简介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初唐 时期的诗人,与 沈佺期 并称“沈宋”。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 进士及第 ,当时掌握实权的是 武则天 ,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

与 陈子昂 、 卢藏用 、 司马承祯 、 王适 、 毕构 、 李白 、 孟浩然 、王维、贺知章称为 仙宗十友 。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被赐死于徙所,享年56岁。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712年),并无显赫的门第家世。

上元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长得身材高昂、 仪表堂堂 的宋之问 进士及第 ,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

永隆时期

永隆二年(681年),又与杨炯同入崇文馆充学士。

天授时期

天授 元年(690年)秋,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敕召宋之问与杨炯分直于洛阳西入阁。15年间,宋之问很快由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为世人钦慕。

长安时期

长安 二年(703年)迁司礼主簿。

神龙时期

神龙 元年(705年)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景龙时期

景龙 三年(709年)将他下迁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长史。

景云时期

景云 元年(710年)六月,临海郡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后以赦改桂州。

先天时期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问被赐死于徙所,结束了最后的人生旅程。

主要成就

诗词

他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 格律诗 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 七言律诗 的新体。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宋之问

个人作品

诗篇

《息夫人》

《渡汉江》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夏日仙萼亭应制》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麟趾殿侍宴应制》

《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

《幸少林寺应制》

《幸岳寺应制》

《扈从登封途中作》

《扈从登封告成颂》

《松山岭应制》

《缑山庙》

《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得微字》

《寿阳王花烛图(一作沈佺期诗)》

《江南曲》

《牛女(一作沈佺期诗)》

《冬夜寓直麟阁(一作王维诗)》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

《陆浑山庄》

《蓝田山庄》

《春日山家(一作春泉洗药)》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得寒字》

《江亭晚望》

《秋晚游普耀寺》

《答李司户夔》

《寄天台司马道士》

《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

《过函谷关》

《送朔方何侍郎》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

《送许州宋司马赴任》

《送赵司马赴蜀州》

《送永昌萧赞府》

《送李侍御》

《饯湖州薛司马》

《送杜审言》

《送武进郑明府》

《送姚侍御出使江东》

《留别之望舍弟》

《汉江宴别》

《初发荆府赠长史》

《晚泊湘江》

《过蛮洞》

《经梧州》

《渡吴江别王长史》

《泛镜湖南溪》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游韶州广界寺》

《宿清远峡山寺》

《题大庾岭北驿》

《度大庾岭》

《端州别袁侍郎》

《过史正议宅》

《梁宣王挽词三首》

《范阳王挽词二首》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

《药》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送沙门泓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咏笛》

《咏钟》

《旅宿淮阳亭口号》

《王昭君(一作沈佺期诗)》

《铜雀台(一作沈佺期诗)》

《望月有怀(一作康庭芝诗,一作沈佺期诗)》

《饯中书侍郎来济(一作太宗诗)》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

《灵隐寺》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作品鉴赏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 翥 鸟,泪尽北枝花。

霁 ,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因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而获罪,中宗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春被贬为 泷州 (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这首《度大庾岭》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 大庾岭 时所作,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过岭的情景,凄楚悲凉,真挚感人。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 华夷 ”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一个“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至此,一个失魂落魄的遭贬谪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一望”的“一”字,也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 去国怀乡 的深沉感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 乡关 ,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诗人眼中的鸟儿是“南翥”,花儿是“北枝”,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他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的美丽景色。“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 云雨 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蒙蒙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 羽翮 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地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

这首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章法严谨, 对仗 工整,音韵和谐,是一首成熟的 五言律诗 ,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轶事典故

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 刘希夷 ,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也是一位诗人。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诗云:“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生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宋之问看到外甥这首尚未公之于众的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宋之问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 代悲白头翁 》;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改了一下标题,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一模一样。

龙门夺袍

武则天建立大周之后,御驾临幸洛阳龙门香山寺之。有次游龙门时“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并裁定优劣。结果左史 东方虬 首先写好,题为《 咏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于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把锦袍赐给东方虬。东方虬“拜赐。坐未安”,宋之问的诗《 龙门应制 》写好了, 上官婉儿 认为“文理兼美”,而且也得到大家的公认:“左右莫不称善”。于是,武则天“乃就夺锦袍衣之。”这就是文坛佳话“龙门夺袍”。

卖友求荣

唐中宗 神龙元年,太子 李显 复位,深得武则天宠爱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没过多长时间,他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藏匿于好友张仲之家中。当时虽然武则天已死,但武姓残余势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包括张仲之在内的一些朝廷大臣对此愤恨不已。一天,张仲之正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宋之问卖友求荣,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阳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为 鸿胪 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为时人所不齿。

逢迎谄媚

武则天大权在握后,由于宋之问经常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逗得武则天眉开眼笑,因此得以任用。宋之问曾被任命为尚方 监丞 ,负责管理各工种的制造、供应、生产等政务,不久又进入奉宸院,担任左奉宸内供奉的官职。奉宸院说穿了就是武则天的后宫,里面供养的尽是一些从各地挑选而来的年轻美貌的男子,以备女皇享用。据说宋之问“伟仪貌,雄于辩”,自然是奉宸院的合适人选。当时武则天的男宠是 张易之 、张昌宗兄弟,两人倚仗女皇的宠爱, 飞扬跋扈 ,权倾一时,连 武承嗣 、 武三思 等朝廷重臣都巴结他俩。宋之问不甘落后,放下文人的自尊和清高,竭力巴结张氏兄弟,极尽谄媚之能事,据说还替张氏兄弟提过尿壶。作为左奉宸内供奉,宋之问做梦都渴望像张氏兄弟那样得到 武则天 的宠爱,爬上女皇的龙床,于是来了个毛遂自荐,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女皇。武则天读后赞不绝口,待宋之问离开后,却对身边人说:“这个宋之问,的确是难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由于口臭,宋之问的美梦化作了泡影。

赐死桂州

根据 陶敏 先生的考订,宋之问最后就死在 桂州 (今桂林),死因为唐玄宗赐死。

牙齿有疾

据《本事诗》记载:宋之问在武后登基时,曾求武后赏他个 北门学士 当当,武后没有同意。于是宋之问写了一篇《 明河篇 》来抒发自己的 愤懑 之感,文中写到: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武则天看到这篇文章,对 崔融 说:我也不是有意打击宋之问,他是很有才学,但他的某些地方朕实在不能接受。原来,宋之问牙齿有疾病,所以诱发了口臭。可怜的宋之问,终生都为这件事 耿耿于怀 。

历史记载

《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

人物评价

总评

宋之问政治上无足称道,品行也多有可讥,但却是知名当世的诗人。由于宫廷诗人的局限,代笔捉刀的束囿,志向理想的低浅,他的诗文不少是歌颂功德、 粉饰太平 、浮华空泛之作,但随着 颠簸 人生,接触社会,历练生活,他也创作了一些好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文人,宋之问也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弃,不仅表现在其对待政治 趋炎附势 的态度上,也表现在一桩广为流传的命案上。自古凡是文人都爱好文字,一日宋之问见其外甥刘希夷的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颇有妙处,便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从,宋之问于是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被称作 “因诗杀人”。

宋之问在世时与沈佺期齐名,其诗多为应制之作,内容比较贫乏,但是流放途中作的一些诗有较充实的内容,在艺术形式上,宋之问的诗以属对精密、音韵协调见长,大多词采绮丽,对仗工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中文名
宋之问
国籍
中国
职业
唐代诗人
性别
出生地
汾州隰城(山西汾阳)
出生日期
约656年
去世日期
约712年
民族
汉族
信仰
道教
所处时代
初唐
字号
延清
代表作品
《度大庾岭》
主要成就
律体开创者
其他
与沈佺期并称沈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