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大

人物 | 周必大

周必大简介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 原籍郑州 管城 (今河南郑州),至祖辈时居吉州 庐陵 (今江西省 吉安县 永和镇周家村)。 南宋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 二十一年(1151年) 进士及第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 博学宏词科 。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 枢密使 、 左丞相 ,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 大学士 、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 太师 。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 文忠 ,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 陆游 、 范成大 、 杨万里 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 平园集 》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人物生平

刻苦勤学

周必大像 周必大于宋钦宗 靖康 元年(1126年)七月十五日(中元日)(8月15日) 巳时 出生在平江府治长洲(今江苏苏州),祖籍郑州管城。他的祖父周诜,在宋徽宗 宣和 年间曾在庐陵任职,因此定居庐陵。其父周利建,曾任太学博士。  

建炎 三年(1129年),周必大四岁时,其父周利建卒于扬州,周必大被寄养在外祖母家,由母亲王氏督促他读书。   十二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只好跟随伯父去广东。十四岁时,周必大回 庐陵 ,不久,又随伯父辗转各地。青少年时的周必大生活飘泊不定,但他刻苦勤学,终于成才。

文章起家

绍兴 二十一年(1151年),周必大登 进士 第,授左 迪功郎 、徽州 司户参军 。   同年,娶司封郎官王葆之女为妻,之后又回到江西。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 博学宏词科 ,被任命为 建康 府教授、左修职郎。  

绍兴三十年(1160年),官拜太学录,应召前往应试馆职, 宋高宗 读了他的策文后说:“是个负责起草诏书的人才( 掌制手 )。”被任命为 秘书省 正字 。馆职再次 召试 的例子从此开始。此后,周必大兼国史院 编修 ,拜官 监察御史 。  

铮铮表见

宋孝宗 即位后,周必大拜官 起居郎 。直接到孝宗面前奏事,孝宗说:“朕过去看过你写的文章,把你的近作拿来看看。”孝宗当初亲临经筵,周必大奏道:“经筵并不是分析文章讲解句子的地方,想从容不迫地了解情况,增益于圣德,就要探求治理之本。”  

之前,左右史之职空缺,史料 记注 中断、累积许多,周必大奏请必须记下君臣的言行举止,他日夜兼程修史,每月一次呈给孝宗看。孝宗便命周必大兼任 编类 圣政所 详定官 ,又兼 权任 中书舍人 。  

周必大在经筵侍讲时,曾论及边境事务,孝宗为四川感到担忧,周必大借机陈说 蜀中 百姓困苦已久,希望能减少四川的 赋税 。又应孝宗诏令条奏十事,都 切中时弊 。  

此后又权任 给事中 ,他在任内 封驳 政令失当之处,不用权贵、宠臣。当时,翟婉容对官吏进行升调时违反有关法令,周必大竭力争执,认为此举不妥。孝宗说:“原以为你只会写文章,没想到你如此刚强正直。”金国索取 绍兴和议 时的旧礼,周必大一一上奏,请求改正敌国称呼,金国为之气沮。  

隆兴元年(1163年),周必大与 金安节 等上疏回驳孝宗授宠臣 龙大渊 、曾觌为知閤门事的任命,但孝宗仍重申前令,周必大因此请求外出 奉祠 。  

乾道 四年(1168年),周必大出知 南剑州 ,之后又改任 提点 福建刑狱。他在入宫承对时,希望孝宗朝廷内外举荐文武人才,分别把他们的长处记在一本册子上,藏于宫中,以备缓急之用。  

乾道六年(1170年),任 秘书少监 兼权任直学士院,并兼领史职。当时的 制书 草拟仿效汉宣帝时制度,为 郑闻 起草、周必大定稿,最后由孝宗修改。周必大上奏批评 西汉 诸臣,希望孝宗不可有轻视儒士的名声。孝宗喜爱他论述精辟,知识广博,甚至希望与他日夜讨论文章。  

孝宗加太上皇( 即高宗 ) 尊号 时,周必大认为不应称“嗣皇帝”,应称“皇帝”,孝宗采纳。 赵雄 出使金国时,要携带 国书 ,朝廷讨论受国书的礼节。周必大立即具体草拟,大致内容是:“尊卑名分之定,有人计较等级、威风;叔侄亲戚关系,难道还计较是坐着还是站立。”孝宗对此颇为赞赏。  

后兼权任 兵部侍郎 ,周必大奏请敬重 侍从 以储备将相之才,增设台谏官以 广开言路 ,选择 监司 、 郡守 以补充 郎官 的不足。不久,权任 礼部侍郎 ,兼领直学士院,并任同修 国史 、实录院同修撰。  

一天,孝宗令周必大同 王之奇 、 陈良翰 到选德殿应对,孝宗从袖中拿出 手诏 ,举唐太宗与魏徵关系之例,询问他在位久,却未成功绩,治政的好坏及他自己不能发觉的解决办法,命周必大等尽言对错。周必大认为孝宗频繁更换将领与郡守,是两大弊端。孝宗赞同,便革除这两种弊端。江、湖二州干旱,周必大请求捐出 南库 钱二十万代民交税,孝宗很是赞赏。  

乾道八年(1172年),周必大兼任翰林 侍讲 ,又兼中书舍人。不久,他辞去直学士院之职,得到批准。外戚张说再次拜为签书枢密院事,给事中莫济封驳回录黄,周必大奏道:“过去全朝廷的人都认为张说这个任命不适合,陛下自己也知道错了而加以制止了。未到一年,这个任命又下发。贵戚参预政事,公私两方面都受到损失,臣不敢草拟此令。”孝宗迅速让王〈日严〉草诏,贬二人为宫观官。张说公开奏章内容,并荐举二人,莫济和周必大于是分别被贬至温州与建宁府任职。莫济接到任命立即离朝,周必大到丰城后称病而归。莫济听说后很后悔自己的行动。周必大三次请求担任宫观职,他因此名气更大。  

淳熙 二年(1175年),除任 敷文阁 待制 兼侍读,暂代兵部侍郎,并兼直学士院。孝宗安慰他说:“你不迎合别人,不附会权贵,朕十分倚重你。”随后正式任兵部侍郎,不久后又兼任 太子詹事 。他上奏说:“太宗( 赵光义 )储备人才,为真宗( 赵恒 )、仁宗( 赵祯 )所用;仁宗储备人才,为英宗( 赵曙 )、哲宗( 赵煦 )所用。自 章惇 、 蔡京 打击士气后,最终导致外族入侵之祸( 靖康之变 )。秦桧嫉妒刻薄,驱逐人才,其弊端遗留至今。希望陛下在闲暇之时储备人才。”  

孝宗常亲临球场,周必大说:“臣固然知道陛下不会忘记检阅战备,然而太祖( 赵匡胤 )二百年的天下,其希望在于圣上的勤勉,希望陛下自爱。”孝宗脸色一变,说道:“你的话很忠心,是不是为了预防 衔橛之变 ( 意外发生的事故 )?朕正以国仇未报、耻辱未雪为念,不想自寻安逸。”后升兼侍读,改任吏部侍郎,拜 翰林学士 。  

当时天上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周必大奏请减少后宫供给,松缓对浙郡长期以来积欠的租税的逼责,令省部讨论对百姓抚恤之事。周必大在当值时被孝宗召见,上言:“金星靠近前面的星,武士踢球,太子参与,臣很担心。”孝宗让周必大把这些话转告太子,周必大说:“太子是人子,陛下令他驱驰,臣怎么敢劝他违抗命令,陛下不要命令他就可以了。”  

周必大乞求回乡,未得到批准。孝宗想召人为他分担职责,于是问周必大:“ 吕祖谦 能写文章吗?”周必大回答说:“吕祖谦的涵养很深,了解典故,不仅仅工于文字。”旋即担任 礼部尚书 兼翰林学士,又升任 吏部尚书 兼 翰林学士承旨 。孝宗令礼官讨论明堂典礼,周必大建议祭天与祭地分别举行。之后又受旨撰写《选德殿记》及《皇朝文鉴序》。周必大在翰苑近六年,制命文字温和、雅致,考虑事情周到、全面,是一时文学侍从之臣中的第一人。有人说他再次入翰苑任职,实际上是 曾觌 所荐,而周必大不知道真相。  

淳熙七年(1180年),周必大拜官参知政事,孝宗说:“执政与宰相,本来应当和睦而又有不同之处。在这之前宰相论述某事,而执政再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这是为什么?”周必大说:“大臣本来应该相互支持或反对。自从 秦桧 当权后,执政不敢说一句话,以后便成为理所当然。陛下虚心请教抛开自己的尊严,大臣哪敢自以为是?只要小事不敢隐瞒,那么大事又有什么理由要隐瞒。”孝宗深以为然。当时久旱不雨,孝宗下手诏求直言。宰相认为此诏一下,各州郡都会乞求赈济,如何应付,于是约周必大一起上奏反对此令。周必大说:“陛下想了解下面的情况,而我们却要加以阻拦,怎么可以堵塞公众的言路呢?”  

有人借助后妃的引荐请求为郎官,孝宗把此事交给给事中与中书舍人处理,周必大说:“ 台谏 、 给舍 与 三省 互相牵制,怎能禀承旨意办事呢?不听从旨意有失于礼节,听从了又有损于法则。旨令下达之日,我们应当一起上奏。”孝宗高兴地说:“肯如此任劳任怨吗?”周必大说:“应该给而未给就会有怨恨,不当给而不给,有什么怨恨呢!”孝宗说:“这是负责任,不是任怨。”  

淳熙九年(1182年),周必大拜官知 枢密院 。孝宗说:“每次看见宰相不能处理的事情,你用几句话就解决了,三省根本不能少了你。”  

山阳过去有屯兵八千,雷世方乞求只差遣镇江一支军队五千人驻守山阳,周必大说:“山阳控扼黄河口,如果今天减少驻军而后又增加驻军,必然导致敌人的怀疑。扬州武锋军本来驻守山阳,不如每年拨三千人,与镇江五千人一同驻守山阳。”郭杲请求把荆南军队一万二千人移至襄阳永久屯守,周必大说:“襄阳固然是要地,江陵也是江北的襟喉。”于是留下二千人驻扎江陵。孝宗问:“金主( 完颜雍 )已经回到上京,并分派他几个儿子镇守各地,要怎么办?”周必大说:“敌人的恫吓可能只是虚探,正担心我们先行动。我们应当静守,只是边地将领不可以不精心选拔。”  

淳熙十一年(1184年),周必大担任枢密使。孝宗说:“如果边境出事,宣抚使之职只有你可胜任,其他人都不行。”各位统帅呈上各军升迁名单,周必大不时点名召见一二人考察其才能优劣,统帅十分恐惧,不敢容于私情。周必大创行内外诸军点式法,对分散在外的军队就亲自去检阅。池州李忠孝自陈有二名正将不能拉开弓,乞求罢去他们的军职。孝宗说:“这是枢密使措置的效果。”  

金州 谋求军帅,周必大说:“与其让人私下举荐,不如正大光明地选报。”孝宗命令侍从、管军举荐将帅。有人传言大石林牙将要加兵攻金,忽鲁大王分别占据上京,驻守边境的大臣与 西夏 订立盟约。周必大一概不理会,劝孝宗持重,不要轻举妄动。后证明所传的话果然都是妄言。孝宗说:“你真是有先见之明。”  

淳熙十四年(1187年)二月,周必大担任右丞相。他首先上奏道:“现在国内外安定,这种安定局面大约将近有二十四年了,这正是令人担心之时,应考虑国家的长远之计,不可以频频更改治国方针以图速强。”秀州乞求减去大军总制钱二万缗,官吏请求核审是否合适,周必大说:“这难道是审核的时候?”立即蠲免了秀州的总制钱。密封的奏章多说大臣们的同异,周必大说:“各尽所见,归纳到一处,怎么可能还相同呢?陛下恢复祖宗过去的制度,令三省反复阅读奏章后行动,正是想使上下互相牵持,并不是只是奉行文书。”  

高宗逝世后,朝廷议定根据 显仁皇后 ( 高宗生母韦氏 )逝世时的例子,派三位使者报告金朝。周必大说:“今天的事很特殊,不应当害怕敌人而曲意顺从。”阻止了派使者之事。金朝的贺正使来到宋,有人请求皇上暂且穿淡黄袍在御殿接受国书,周必大执意不肯。孝宗便身着素色丧服,在帷幄中接见金使。  

淳熙之禅

淳熙十五年(1188年),高宗出殡,周必大根据 宋太宗 出殡时宰相 吕端 的旧例,请求随同前往。孝宗于是命周必大摄任 太傅 之职,充任山陵使。举行 明堂 大礼时,孝宗加恩群臣,封周必大为济国公。  

十一月,周必大单独留下来,请求孝宗让他离职,孝宗再三安慰。之后,孝宗忽然宣谕道:“近年来朕经常生病且感到疲倦,想传位给太子,但你必须暂且留下。”周必大说:“陛下身体安康,只是由于思念太上皇稍稍过度了些,怎么会到厌倦于政事辛劳的地步。”孝宗说:“最大的礼仪没有比得上事奉宗庙的,而祭礼举行时朕大多是带病前往坚持祭祀的;最大的礼仪没有大于执丧的,而朕不能亲自到 德寿宫 去。想不退休,这可以吗?朕正要把这个重任委托给你。”周必大哭着退下了。十二月,孝宗秘密赐给周必大高宗禅位时的亲札。同月,孝宗令周必大留下商议。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又令周必大参与草拟诏书,专门论述了供奉灵位、侍奉太子之事。事后,任命周必大为左丞相、许国公,留正拜为右丞相。同月,孝宗身着 吉服 前往 紫宸殿 。周必大奏道:“陛下传位给皇子,再观盛典,流芳千古。看来从今后不能每天侍奉陛下了。”于是哽噎无法说下去,孝宗也流泪说:“只有靠你们协助新君。”   宋光宗 即位后,询问当今的急务,周必大奏称为用人、求言二件事。同年三月,周必大拜官少保、益国公。 李巘 草拟了二相制度,大家对此贬褒不一,孝宗召来李巘,命他用麻纸另拟文书,不久把李巘贬到地方任职。周必大请求离朝。  

国子司业 何澹 最初为周必大所器重,但他担任学官,许久未迁官。后经留正举荐方才升迁,他因而怀恨于周必大,于是借谏官之职予弹劾,致使周必大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职判潭州。何澹对周必大谴责不停,再使其以少保充任醴泉观使。其后改判隆兴府,但他未赴任,又拜观文殿学士、判潭州,恢复观文殿大学士之职。周必大被所举官吏受贿败露之事牵连,降封荥阳郡公,后又复封益国公,改判隆兴府,他辞去此职,获拜醴泉观使。  

伪学罪首

宋宁宗 即位,令大臣直言朝政得失,周必大首陈四事:至孝、敬天、崇俭、久任。  

庆元元年(1195年),周必大三次上表引退,宁宗命其以少傅、观文殿 大学士 、益国公致仕。  

庆元六年(1200年),平民吕祖泰上书请求诛杀 韩侂胄 、驱逐 陈自强 ,由周必大接替任职。次年,韩侂胄的党羽、御史施康年以吕祖泰的上书为借口,弹劾周必大首倡伪学(理学),又私植党派。韩侂胄于是降周必大为 少保 。在“庆元党禁”中,周必大与赵汝愚、留正被指责为罪魁祸首。  

嘉泰 二年(1202年),宁宗恢复周必大少傅、观文殿大学士之职。  

生荣死哀

嘉泰四年(1204年)十月一日(10月25日),周必大在吉州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宁宗闻讯后惊愕悲悼,追赠太师,为其 辍朝 两日,赐银千两、绢千疋。十二月,葬于庐陵县斗冈原上。    

开禧三年(1207年),宁宗赐周必大 谥号 “ 文忠 ”。

嘉定元年(1208年)十一月,宁宗命楼钥为周必大撰碑铭,并御书“忠文耆德之碑”六字赐予周必大家。  

主要成就

政治

周必大“立朝刚正”,言事不避权贵,处事有谋,治政勤奋,是一位颇富才干的政治家。其为政大体有四点主张:

一、强兵,并制订“诸军点试法”,整肃军纪;

二、富国,主张大力发展商贸业,以增加收入;

三、安民,以民为本,减赋赈灾;

四、政修,要择人才,考官吏,固职守。

文学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 陆游 、 范成大 、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   他是一位“九流七略,靡不究通”的文学家。诗词歌赋“皆奥博词雄”。其书法“浑厚刚劲,自成一体”。

周必大有诗600多首。他的诗有的善于状物,如《池阳四咏·翠微亭》中的“地占齐山最上头,州城宛在水中洲;蜿蜒正作双虹堕,吸住江河万里流”,比喻浅近新颖。又如《游庐山佛手岩雪霁望南山》中的“十日顽阴不见山,山中一夜雪封庵。伊予的有寻山分,日照北窗云在南”,气骨稍弱,却清新淡雅。

他初学 黄庭坚 ,后由 白居易 溯源 杜甫 。在有些诗里他喜欢用典,未能摆脱 江西诗派 的影响。他执掌内外制时间很长,不少代表朝廷的重要文章,都由他撰写。如《岳飞叙复元官制》,词婉义正,是宋代 骈文 佳作。

他的序文如《〈皇朝文鉴〉序》,写得典重雅正。题跋如《题陆务观送其子赴官诗》,游记如《南归录》所写游 石湖 ,则颇富情致。总的说来,这类散文内容丰富,文采则时有不足。

周必大知识渊博,熟悉当朝人物、掌故。在他的散文及《二老堂诗话》中,保存了不少研究宋代文学的资料。他的神道碑、墓志铭一类文字,主次分明,颇有史法,往往为元代修《宋史》者所取材。

个人作品

周必大著有《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共一百三十四万余言。后人将其遗作辑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计二百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有清咸丰刊本。     其中《玉堂杂记》、《二老堂诗话》选入《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周必大用时四年,主持刊刻了宋代著名的四大类书之一的《 文苑英华 》计一千卷,还刊刻了《 欧阳文忠公集 》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使《欧集》自此以后有定本,且得以保留至今。“周必大刻本”被历代名家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

人物评价

赵构 :掌制手也。   ( 《宋史》引 )

赵眘 :①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   ( 《宋史》引 )②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   ( 《宋史》引 )③好一个宰相!   ( 《鹤林玉露》引 )④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   ( 《宋史》引 )

朱熹:如今是大承气汤证,渠却下四君子汤。虽不为害,恐无益于病耳!   ( 《鹤林玉露》引 )

吕祖泰 :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不然,事将不测。   ( 《宋史》引 )

赵扩 :①嘻!此四朝 宗臣 也。   ( 《忠文耆德之碑》引 )②道德文章为世师表,功名始终,视古名臣为无惭也……在位最久,得君最专。

楼钥:①以国事为己任,进退人才,一本公道,养民择守,忧边训兵,仰赞睿谟,虑周而敏,被遇日隆。   ( 《忠文耆德之碑》 )②孝宗皇帝在位二十八年,厉精求治,久而不倦,圣德日新,光绍祖宗。宰相凡十有五人, 明良 会遇,可谓盛矣。求其相为始终,全德备福,未有如益国周文忠公者。   ( 《忠文耆德之碑》 )③巍巍孝宗,天锡勇智。二十八年,是为盛际。猗欤益公,善始以终。始进以文,终察其忠。再折奸萌,逆鳞以批。事定言验,表表忠规。献纳论思,知无不为。弥缝辅赞,百工惟熙。三圣相授,同守一道。公实佐之,家有宸藻。忧边思职,具存宏模。临机辄断,华夷谧如。告老既休,著书自若。拳拳斯文,以惠后学。天不憗遗,殄瘁兴悲。既铭公墓,又勒丰碑。 生荣死哀 ,身美君显。是为宗臣,后庆其衍。   ( 《忠文耆德之碑》 )④渠只会说大话,如奄有万方,君临兆姓。   ( 《 四朝闻见录 》引 )

文天祥 :①列圣文章千载重,诸孙声气一时同。著庭更有邦人笔,稽首承休学二忠。   ( 《敬和道山堂庆瞻御书韵》 )②秘苑固知朋可正,畏途犹恐甲方衷。欲酬长者殷勤祝,坎止流行学四忠。   ( 《和萧安抚平林送行韵》 )

脱脱 :谋大事,决大议,非凝定有立者不能也。周必大、 留正 一时俱以相业称,然必大纯笃忠厚,能以善道其君,光、宁禅受之际,惧祸而去,其可为有立乎哉?   ( 《宋史》 )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 杨万里 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 《读通鉴论》 )

范文澜 :周(必大)、留(正)都是朝廷上反战官员的代表。   ( 《中国通史》 )

轶事典故

鹤飞盏

周必大有一个酒杯名为“鹤飞盏”,斟上酒,杯上的鹤就飞起来,喝完酒后,鹤就不见了。  

大承气汤

周必大被任命为 参知政事 时, 朱熹 在与刘子澄的信中评论此事说:“现如今是需要下 大承气汤 ( 药性较猛烈的泻药 )的症状,他( 孝宗 )却下 四君子汤 ( 药性柔和缓慢的补药,此指周必大 )。虽然不会造成危害,恐怕对病情也没有好处!”  

貌类温公

据记载,周必大身材高大而脸庞清瘦,样貌如同 野鹤 。他在 翰林 院任职多年。孝宗在一天退朝空闲时,感叹说:“好一个宰相!只是怕他福薄。”一个老宦官在孝宗身边说:“ 官家 ( 对皇帝称呼 )所感叹的,难道不是周必大吗?臣观察 司马光 的画像,也像周必大一样清瘦。”孝宗为此一笑,于是提拔周必大。周必大此后任太平宰相,参与并闻知禅让盛事,晚年出镇长沙, 退休 后得享十多年的清闲福气。  

敬慕三忠

周必大曾在乡里建三忠堂,因欧阳修( 谥文忠 )、 杨邦乂 ( 谥忠襄 )、 胡铨 ( 谥忠简 )都是庐陵人,也都是周必大平生所敬慕的人,所以周必大撰文记述他们的事迹,这是他的绝笔。  

亲属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曾祖父

周衎

官至 朝奉郎 ,累赠 太师 、秦国公。

曾祖母

郭氏

赠秦国夫人。

祖父

周诜

官至左 朝散大夫 ,累赠太师、秦国公。

祖母

潘氏

赠秦国夫人。

李氏

赠秦国夫人。

张氏

赠秦国夫人。

父亲

周利建

官至左宣教郎、太学博士,累赠太师、秦国公。

母亲

王氏

赠秦国夫人。

平辈

弟弟

周必强

生平不详。

妹妹

周三叟

夭折 。

——

配偶

王氏

监察御史 王葆 之女,封益国夫人

子辈

儿子

周纶

曾任 朝请大夫 、知筠军二州事。

孙辈

孙子

周颢

曾任宣义郎、监景德镇兼烟火公事。

长孙女

——

嫁承事郎、监嘉兴府籴纳仓萧彖。

周必大至少有孙女五人,除长孙女外生平均不详。

卒年争议

关于周必大去世的时间,史书有两种说法:

1、 嘉泰四年(1204年)十月一日 : 楼钥 所撰《忠文耆德之碑》、《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赠太师谥文忠周公神道碑》皆持此论;    

2、 嘉泰四年(1204年)十二月 :《 续资治通鉴 》持此论。  

按,楼钥奉宋宁宗之诏撰《忠文耆德之碑》,其所记载的周必大卒年日月,应较清人毕沅著《续资治通鉴》更为准确。故采用嘉泰四年十月一日之说。

史料记载

《 攻媿集 ·卷九十三·忠文耆德之碑》  

《攻媿集·卷九十四·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赠太师谥文忠周公神道碑》

《 宋史 ·卷三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  

中文名
周必大
别名
周益公、周平园
职业
左丞相、少傅、观文殿大学士等
性别
出生地
平江府长洲(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宋宁宗嘉泰四年十月一日(1204年10月25日)
去世日期
宋钦宗靖康元年七月十五日(1126年8月15日)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南宋
代表作品
《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主要成就
立朝刚正
字号
字子充,一字洪道 号平园老叟
追赠
太师
封爵
许国公→益国公
谥号
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