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

人物 | 历史人物 | 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

伯夷简介

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人, 商纣王 末期 孤竹国 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 亚凭 、 叔齐 。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

初 孤竹君 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与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 首阳山 。

轶事典故

夷齐让国

孤竹国君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允字公信,即后来谥号为伯夷。幼子名智字公达,即后来谥号为叔齐。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齐为嗣子,继承他的事业。后来孤竹国君薨,按当时社会常礼,长子应该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让位与叔齐。”于是他放弃自己继承王位的权利,逃到孤竹国外。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说:“我若继承王位,既破坏了礼制,又于兄弟不恭。”也逃到孤竹国外,和他的长兄巧遇在赶往西岐的考察途中。国人立中子继承了王位。

叩马谏伐

两人走到孟津,正赶武王伐纣。兄弟二人不畏强暴,上前拉住武王马缰说:“你父亲死了不在家守孝,还大动干戈,这能称得上孝道吗?你作为商朝的臣民,前去弑杀自己的君主,这能算得上仁义吗?”周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

耻食周粟甘饿首阳

武王伐商功成,隐居求志,不与武周为伍,谢绝周武王的封赏和高官厚禄。至此,夷齐兄弟”采薇而食“,直至饿死首阳山。

史籍记载

《史记·伯夷列传》

上古伯夷

后世纪念

与燕山琴派

古之贤者多善操琴,是一位古琴大师,创作的古琴曲《伯夷操》流传至今。生前主要生活在燕山南路唐山地区。燕山一带历来多隐逸之士,他们多善弹古琴,伯夷遗韵也因此传之不绝。于是,渐渐的在这一带形成了一个古琴流派,称为燕山琴派。燕山琴派弟子们代代相传,世世相因,琴风所致,云开雾散,天清气朗,为伯夷精神又增添了一大传奇。

世人皆知伯夷贤,谁闻伯夷琴声远。燕山走来王燕喜,一曲“孤竹”天下传。

人物评价

姜太公 :“此义人也。”

管子: “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修矣。”

孔子 :“古之贤人也。”

孟子 :“圣之清者也。”

毛泽东 :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伯夷颂》

《采薇歌》

中文名
伯夷
原名
墨胎允
国籍
孤竹国
出生地
孤竹国(今唐山地区)
所处时代
商末
代表作品
古琴曲《伯夷操》
典故
夷齐让国,不食周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