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魏了翁
并游英俊半归泉,何事夫君又弱焉。
廉退风标留万口,勤劳心事入尘编。
团团故步八千石,落落浮名四十年。
除却江东肤使在,一时旧话向谁传。
天如有定开平治,宁患无人安子思。
到出手时须卓卓,逢开口处莫期期。
秋到山川自童涸,春回草木又勾尖。
阴机尽处雷居地,月魄生时日在崦。
北城之阳有南阁,李家石林丈人作。
上有储皇资善顔,下有先世淳熙脚。
前瞻平远後闉闍,左揖蟇颐右龙鹤。
丙丁架上书衡从,甲乙槛前石参错。
有时晨策披氤氲,九万帝青闯帘幕。
有时夜几凭泬寥,海牛挂空月爲箔。
啾嘈市声不我即,淡沱春风无处着。
斯干秩秩兄弟好,伐木丁丁友朋乐。
我亦时爲末至宾,尊前往往追酬酢。
主人挽我观南山,南山分明在天角。
岂不陪朝隮,浮云翳林薄。
浮云白衣苍狗耳,须臾变态山自若。
置之姑勿道,愿言细商略。
试观天地之最中,坎北离南俨成列。
人以一心位两间,取象爲离岂徒设。
譬如南方万物皆相见,又如日中纤微靡不炤,亭亭当当亦绰绰。
远看鸢鱼近夫妇,仰观宇宙俯今昨。
随事炯然存,旦昼敢金铄。
主人闻此笑而兴,谓我此言亦观噱。
次成古歌行,聊当南阁说。
甫田之田骄骄莠,大国之郊濯濯山。
养且难成摧则折,宁居材与不材间。
别来满眼簿书尘,想像湖边玉立身。
文阵时传骚将令,愁城不倩酒兵巡。
山河两戒南北分,天地一气华戎钧。
譬诸指搐非害事,往往四体爲不信。
惟今丑虏相噬吞,人言雪耻兹其辰。
盍驱卞庄刺鬭虎,又嗾庐?擒狡?。
天王仁爱兼南北,犹遣升勺苏穷鳞。
诸公亦复创前误,闭户不肯顾鬭邻。
流移降附莫皇恤,斩艾驱迫如穷麕。
谁知炎炎将及我,事体不与开禧伦。
竟因示弱启狄侮,羽书赤白惊严宸。
天王坐朝色不怡,我非尔畏民吾民。
急从雨中彻桑土,更向火後移突薪。
大官亦复变前说,羣而和者非一人。
制书丁宁示招纳,符檄旁午申拊循。
臣某奉诏移江介,臣某董师留汉滨。
西南忧顾谁其宽,即授臣某留川秦。
夫何廷论忽中变,复议保境思和亲。
迅雷烈风仅翻覆,明虹霁日俄逡巡。
敌人揶揄胆满干,志士愤鬰齿穿龈。
东由海泗尽襄汉,西起梁沔连房均。
暴骸蹀血蔽原谷,夺险因粮空窖囷。
将军忧恚或自毙,列校偃蹇不可驯。
县徵更赋不遗算,郡空少府无余缗。
边头被兵甫属耳,公私已屈忧方新。
静惟人事百罔一,恃以亡恐惟苍旻。
苍旻茫茫君爲度,但见咎异来相因。
连年夏旱天无云,江淮湖浙田生尘。
飞蝗排空如羽阵,噍类猥衆何诜诜。
僰南山萃陵谷异,后土矹矹如转轮。
春秋二百四十载,地震才五兹何频。
去年东南复告旱,徧以牲币走百神。
太阳朔蚀忽无光,金星昼见亦累旬。
汉沔沸腾地移轴,涪潼湓溢涛翻银。
星文屡变台符坼,阴象较着阳德屯。
外爲兵戈爲裔夷,内爲宫壼爲羣臣。
天心渝怒有如此,犹以谴告施其仁。
惧而修政庶可弭,恬不知警将仍臻。
且如前年旱蝗日,开道求谏颁明纶。
庭中不鸣自如故,犹有下位人姓陈。
内言椒房之舛令,外及丞相之狎宾。
能如章向触权忌,不效钦永攻上身。
同时六馆之髦彦,陈义固争尤肫肫。
藐如无闻亦异已,宰士忿疾丞相嗔。
彼唐畋铎何物耳,词鄙意佞如吠狺。
外省胡独行其言,公然贱玉而贵瑉。
自时厥後益惩创,遏绝言路忘谘询。
直臣久矣甚弃梗,公道不迪随荒榛。
尝居丞疑转猜忌,稍负望实尤沈沦。
人心所同即天意,四方蹙蹙天亦颦。
公今掉头不肯住,携家归踏西园春。
大贤与国同休戚,宁忍赤子方嚬呻。
我非荷蒉不知磬,拟效执舆来问津。
请赋白驹之孕章,愿公饮酒车无巾。
一声凤咮朝阳里,慰我鸡鸣风雨思。
藐藐大钧那可问,有才动与厄相期。
巫峡孤舟嫌太重,山阳小艇又偏轻。
直须装载停匀着,更要其间御者平。
聘币鸣驺选实才,辇输使者作行媒。
般添春意和毡墨,嗺送花风上翠桅。
世论且然聊尔耳,诸君行矣勉之哉。
邦人此意毋虚辱,满贮香名万里回。
秋风已飒梧犹碧,宿雨才收稗亦花。
天着工夫供醉眼,东邻有酒不堪赊。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爲贫驱竟难逐,素爲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爲。
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沂水春风弄夕晖,舞雩意得咏而归。
爲何与点狂曾晢,个里须参最上机。
露渍风揉娇婀娜,烟笼日炙绿鬅鬙。
风流名字时方污,亦爲仪容太不矜。
昨宵浑不遣花知,畚锸和根带露移。
睡里骊珠醉中屐,想花失在未醒时。
迅商呼不来,午汗如翻浆。
道人空万缘,解后赞公房。
虚室千世界,圆满一鉢囊。
碧云护兜率,白日照普光。
萧萧芦苇中,着此清浄坊。
监师从西来,一喝登慈航。
唾手举慧刃,斫断烦恼缰。
邀我供煮餠,心地陡清凉。
官焙破苍璧,桃笙涨寒江。
从师问究竟,室西照残阳。
跨涧飞虹入洞门,石梯级级树森森。
两崖对立自宾主,一水长流无古今。
仙子吹笙招鹤舞,骚人得句伴猿吟。
个中便是蓬莱境,何必迢迢海上寻。
柳梢庭院杏花墙,尚记春风绕画梁。
二十四番花信尽,只余箫鼓卖饧香。
风波满平地,世路绕羊肠。
急欲逃尘网,遥登选佛场。
云深午犹暝,竹密夏生凉。
兴逸忘归去,高眠借石牀。
堆案文书长引睡,起来搔首乱鬅鬙。
眼明嘉卉纷纨绮,竟是修篁耸棘矜。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 邛州 蒲江县 (今属四川)人。 南宋 著名理学家、大臣。

庆元 五年(1199年) 进士 ,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 武学博士 、试 学士院 ,以阻开边之议忤 韩侂胄 ,改秘书省 正字 ,出知嘉定府。 史弥远 掌权时,力辞召命,后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1211年),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历知 遂宁府 、泸州府、 潼川府 。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 秘书监 、 起居舍人 。宝庆元年(1225年),遭诬陷后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为潼川路 安抚使 、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权 礼部尚书 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 太师 、秦国公, 谥号 “文靖”。

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 朱熹 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 陆九渊 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 鹤山全集 》、《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中文名
魏了翁
别名
魏华父、魏鹤山、魏文靖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邛州
出生日期
淳熙五年六月八日(1178年6月25日)
去世日期
嘉熙元年三月十八日(1237年4月14日)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南宋
身份
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字号
字华父、号鹤山
谥号
文靖
代表作品
《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周易集义》、《帅友雅言》等
主要成就
蜀学集大成者
追赠
太师、秦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