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唐代边塞诗人
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索索凉风动,行行秋水深。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
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
今日无成事,依依亲老农。
扁舟向何处?吾爱汶阳中。
清旷凉夜月,裴回孤客舟。
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
秋至复摇落,空令行者愁。
天灾自古有,昏垫弥今秋。
霖霪溢川原,澒洞涵田畴。
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
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
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
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
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
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
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
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
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寥落一室中,怅然慙百龄。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余故非斯人,爲性兼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孰云久闲旷,本自保知寡。
穷巷独无成,春条秪盈把。
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乃知古时人,亦有如我者。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畴昔探云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别离,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峨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後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唯有身後名,空留无远近。
世人谁不死,嗟君非生虑。
扶病适到官,田园在何处?公才羣吏感,葬事他人助。
余亦未识君,深悲哭君去。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顦顇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
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
子孙成行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
自矜一身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愁苦。
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
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妾本邯郸未嫁时,容华倚翠人未知。
一朝结发从君子,将妾迢迢东鲁陲。
时逢大道无艰阻,君方游宦从陈汝。
蕙楼独卧频度春,彩阁辞君几徂暑。
三月垂杨蚕未眠,携笼结侣南陌边。
道逢行子不相识,赠妾黄金买少年。
妾家夫壻经离久,寸心誓与长相守。
愿言行路莫多情,道妾贞心在人口。
日暮蚕饥相命归,携笼端饰来庭闱。
劳心苦力终无恨,所冀君恩即可依。
闻说行人已归止,乃是向来赠金子。
相看颜色不复言,相顾怀慙有何已。
从来自隐无疑背,直爲君情也相会。
如何咫尺仍有情,况复迢迢千里外。
誓将顾恩不顾身,念君此日赴河津。
莫道向来不得意,故欲留规诫後人。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劒悲歌对秋草。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有水东流。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塲纵博家仍富,几度报讐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疎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斾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鬬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筯应啼别离後。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颻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勳。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君不见汉家三叶从代至,高皇旧臣多富贵。
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余议。
苍生偃卧休征战,露台百金以爲费。
田舍老翁不出门,洛阳少年莫论事。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劒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
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料。
蹇质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
长歌达者桮中物,大笑前人身後名。
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
犂牛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
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达夫, 沧州 渤海县(今河北省 景县 )。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边塞四诗人”之一。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 县尉 。投靠 河西节度使 哥舒翰 ,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 监察御史 ,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 太子詹事 、彭蜀二州 刺史 、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 册封 渤海县侯。 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 谥号 为忠。

中文名
高适
别名
高常侍
职业
刑部侍郎、散骑常侍
性别
出生地
渤海蓨
出生日期
704
去世日期
765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唐朝
字号
达夫、仲武
代表作品
《高常侍集》
主要成就
边塞诗创作
高逸
爵位
渤海县候
高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