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

人物 | 钱澄之
中兴圣人重文墨,取士耻循旧资格。
上书召对无奇才,储贤有馆空自开。
庭试诸生本故事,亲拔明经称萃士。
木天教习随庶常,梧垣径授宠莫当。
传闻馆课兼风雅,可怜萃士无知者!羽书已报东吴失,萃士初学调音律。
为语萃士学勿迟,关外需君退虏诗!。
行宫门外人纷纷,争传看杀陈将军。
郑家勋侯上殿救,天子两耳塞不闻。
天子英明文且武,勋侯难挽雷霆怒。
必罚用惩东向心,伤恩岂顾北道主。
自从登极行天诛,西市骈首阿大夫。
今年二竖冒官职,即时赐死冤谁呼!从来乱国用重典,将军观望那得免!君不见郑家出抱将军尸,颈血淋漓亲为吮?。
当今天子高皇孙,鲁国同是至亲藩。
改元本非利天下,域内原宜奉一尊。
越东君臣殊可笑,誓死不开登极诏。
天子洒笔亲致书,相期先谒高皇庙!闽中恃越为藩篱,如今越破闽亦危。
往时纷争不足论,与国既失应同悲!昨夜室中诞元子,通侯鹊印何累累!中兴所重在边疆,恩泽滥冒同烂羊。
唇亡齿寒古所忌,君不闻元子之诞唇先亡?。
时事竟难论,秋来悔此行。
一官叨半刺,万乘倚孤城。
井邑声朝杂,关门火夜明。
知君悲海市,游戏笑狂生。
钟报御门早,朝趋受命初。
府僚班苦后,天语听全疏。
庭宣迎驾表,帕覆出关书。
中使传烧却,君王度有馀。
阊阖遥遥稽首还,侍臣剑佩近难攀。
声音旧识袁临汝,须发遥惊庾子山。
薄宦生涯随马足,青云咫尺隔鹓班。
簪缨聚首真疑梦,泪尽烽烟一破颜。
端笏垂金老奉常,新诗犹记咏吴阊。
佩环响自先朝旧,须鬓丝由渡海苍。
强项可怜淹小草,故人曾许荐长杨。
当时复壁相持泣,回忆江南泪几行!。
江潭新叶落,庾信迥添愁。
门掩千家雨,寒归万井秋。
戈船横浙水,铁骑绕虔州。
昨夜金章下,传封恩泽侯。
匹马秋来趁落霞,风尘自笑老生涯。
乌啼似拥山城鹊,菊碎初开小县花。
渡口渔人收晚棹,沙头津吏候征车。
昨来野店频投宿,记在桥南三两家。
画毂无歌行路难,连朝星露点征鞍。
江城鱼火通沙县,山郭园林入永安。
老吏漫持秦法律,诸生还睹汉衣冠。
太平风景无多处,竹马儿童仔细看。
去岁兹辰绝命年,椎心不敢恨苍天。
定知叔宝神难寿,虚拟相如病未痊。
血溅长堤留碧草,魂归小阁亦青毡。
哭君一字肠堪断,夜半山空叫杜鹃!。
园林回首最堪悲,别院新开病起迟!瘦骨岂知埋马革!壮心不分死蛾眉。
伤予竟丧童乌子,痛汝曾无伯道儿!南院荒凉成废宅,哀哀寡妇哭江湄!。
义公初建鹤湖旗,海邑江城檄遍驰。
亡晋尚挥夷甫麈,报韩独购子房椎。
佯狂破产庸儿笑,涕泣蠲租壮士悲。
赢得「太常」身后恤,孤忠原不望人知。
事去同舟祗腐儒,灯前对语惜汾湖。
从军快得陈书记,妖梦何来骆义乌!夜雨尸沈呼自出,秋山榇返仗谁扶!青衫滴尽伤心泪,哭到妻儿泪已枯!。
朱颜回忆画堂新,辛苦牛衣二十春。
求婿每惭郤鉴赏,改妆宁为鲍宣贫。
车裘赠我成游子,甘脆劳卿奉老亲。
旧是狂奴今作吏,琴书检点仗何人!。
书生横负党人冤,寒腊追寻两雪繁。
岂为伯通舂可赁,祇闻宾硕壁堪存!鹿车千里共亡命,鱼艇三江莫返魂。
每忆谢庭兄弟好,教人何处恨章惇!。
乱去凌霜志苦坚,褰衣誓死自年年。
贞心早兆庐居梦,幽恨难旌节母贤!震泽尸浮通市泣,汾湖诗出万人传。
太常一字芳魂慰,列传何时付史编!。
蜃楼燕幕等閒看,独笑忧天泪未乾。
仍著芒鞋寻鸟道,早抛华组系渔竿。
朝霞已逐浮云散,夕露应同逝水寒。
我自行歌卿自去,好持刀笔事秦官!。
大运岂遽非,哲人遂云徂!我见谋国臣,太息无良图!岂意匹马来,开门纵长驱。
争降何纷然,常恐后至诛!贤哉二千石,从容捐厥躯!夫子庄而简,薄官初剖符。
不谓贞松姿,临难表所殊!独湔嵇绍血,莫污温序须。
我生既已幸,我志宁可渝!乘舆咫尺间,岂复辞崎岖!回脰望延津,吁嗟烈丈夫!。
广文先生老且贤,角巾已破乌皮穿。
执板折腰殊不谙,见人木强无周旋。
盘桓苜蓿风尘陡,招降使者声如吼。
箕踞学宫召诸生,问渠广文不开口。
振袖大骂杯掷空,区区头颅复何有!宣圣昔却莱夷戈,子羔肯由狗窦走?君不闻鬷蔑一语叔向倾,毛遂捧槃平原惊?丈夫意气临危见,岂在人貌与荣名!。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 安徽 省 桐城 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钱澄之自小随父读书,十一岁能写文章,崇祯时中秀才。南明桂王时,担任 翰林院庶吉士 。诗文尤负重名,与 徐元文 有书信往来,《与徐公肃司成书》曾披露 顾炎武 偏激的一面。王夫之推崇他“诗体整健”。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

中文名
钱澄之
别名
田间老人、西顽道人
国籍
中国
性别
出生地
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
出生日期
1612
去世日期
1693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字号
饮光
代表作品
《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
主要成就
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