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祖

人物 | 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倩女离魂》
小二哥人休笑书生胆气寒,赤紧的看承的我如等闲。
则俺这敝裘裳怯晓霜残,端的可便有人把我做儿曹看。
堪恨那无端一郡苍生眼。
(小二云)看你这模样,也没些志气胆量。
(正末唱)我量宽如东大海,志高如西华山。
则为我五行差没乱的难迭辨,几能勾青琐点朝班。
因此上时复挑灯把代理人剑弹,有那等酸也波寒,可着我怎挂眼,只待要论黄数黑在笔砚间。
(小二云)你既是读书之人,何不训几个蒙童,讨些钱钞还我,可不好?(正末唱)你着我教蒙童数子顽。
(带云)据王粲的心呵,(唱)我则待辅皇朝万姓安。
哎!你可便枉将人做一例看。
我怎肯空隐在严子陵钓滩,我怎肯甘老在班定远玉关。
(带云)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唱)我则待大走上韩元帅将坛。
我虽贫呵乐有余,便贱呵非无惮,可难道脱不的二字饥寒?。
赤紧的世途难,主人悭,那里也握发周公,下榻陈蕃。
这世里冻饿死困居的范丹,哎,天呵,兀的不忧悉杀高卧袁安。
(云)叔父,不止小生受窘,先辈古人也多有受窘的。
(蔡相云)王粲,与你比喻:你那积雪成阜,怎熬俺有力之松;磨墨成池,怎染俺无瑕之玉。
明珠遭杂,岂列雕盘,素丝蒙垢,难成美锦。
小见人万种机谋,总落的俺高人一笑。
先辈那几个古人受窘,你试说一遍听咱。
(正末唱)。
我投奔你为东道。
(蔡相云)我可也做不的东道。
(正末唱)倚仗你似泰山。
(蔡相云)我可也做不的那泰山。
(正末唱)的似惊弓鸟叶冷枝寒。
好教我镜里羞看,剑匣空弹!前程事非易非难,想蛰龙奋起非为晚。
赤紧的待春雷震动天关,有一日梦飞熊得志扶炎汉。
才结果桑枢瓮牖,平步上玉砌雕栏。
(蔡相云)(正末唱)。
我持翰墨谒荆王,展羽翼腾霄汉。
梦先到襄阳岘山,楚天阔争如蜀道难。
我得了这白金骏马雕鞍,则愿的在途间人马平安,稳情取峥嵘见您的眼。
(曹学士云)贤士,常言道人恶礼不恶,还辞一老丞相。
(正末云)看学士分上,我辞他一辞,叔父,承管待了也。
(蔡相云)王粲,你去了罢,又回来做甚么?(正末云)我吃你甚么来?(唱)我略别你个放鱼的子产。
(蔡相云)放鱼的子产嗓磕老夫不识贤哩!(正末唱)你休笑我屠龙的王粲。
(云)虽是今日之贫,安知无他日之贵。
有一日官高极品,位列三公,食前方丈,禄享千钟,武夫前拥,锦衣后随,学士恕罪了。
(曹学士云)贤士,稳登前路。
(正末唱)你看我锦衣含笑入长安。
(下)。
则有分鞭羸马,催行色,拂西风满面尘埃,想昨朝风送烟波侧,今日个落日在青山外。
我比那买官的省些玉帛,求仕的费些草鞋。
赤紧的好难寻紫袍金带。
(云)今日见荆王呵,(唱)便是我苦尽甘来。
他听得我扣宅,他将那书折开,多应是把我来降阶接待。
岂不闻有朋自远方来?(带云)那荆王或问我兵法呵,(唱)你看坐间略展安邦策,便索高筑黄金拜将台,不索疑猜。
(云)说话中间,可早来到门首也。
左右报复去,道有高平王粲,持曹子建学士书呈,特来拜见。
(卒子云)将书来,我与你报去。
喏!报的大王得知,今有高平王粲,持曹子建学士书呈,特来拜见。
(荆王云)将书来我看:"翰林学士曹植拜书。
"我折开这书看:"蔡邕拜上麾下。
"元来封皮上是曹子建之名,书内是蔡邕丞相举荐,书中意我尽知了也。
久闻此人,是一代文章之士。
道中门相请!(请见科)(荆子王)久闻贤士大名,今至俺荆襄之地,如甘霖润其旱苗,似清风解其酷暑,何幸何幸!(正末云)小生闻知大王豁达大度,纳谏如流,因此不远千里,持子建学士书,特来拜见。
(荆子王)动问贤士,何不在帝都阙下,求取功名,如何远涉江湖,徒步至此?俺这荆襄土薄民稀,兵微将寡,只怕展不得仲宣之志,如之奈何?(正末云)大王,(唱)。
如今那有钱人没名的平登省台,那无钱人有名的终淹草莱。
(荆子王)据贤士如何?(正末唱)如今他可也不论文章只论财。
(荆子王)贤士可曾投托人么?(正末唱)赤紧的难录东道主。
(荆子王)向在何处?(正末唱)久困在书斋。
非王粲巧言令色。
非是我王仲宣胸次高,赤紧的晏平仲他那度量窄。
(云)小生远远而来,他道:"老兄几时到?"我回言:"恰才到此。
"你道:"休往别处去,来俺家里住。
"(唱)我和他初相见厮亲厮爱。
(云)他问道:"老兄此一来,有何贵干?"我回言道:"特来投托求些盘缦。
"他听得道罢,(唱)早唬得他不抬头口倦难开(云)那人推托不过,则索应付。
(唱)至少呵等到有十朝半月,多呵赍发银一两钱二百,那一场赍发的心大惊小怪。
(云)大王,久以后不得第便罢,若得第时,一时间顾盼不到,他便道:"黑头虫儿不中救,俺也曾赍发你来。
"(唱)怎禁他对人前朗朗的花白,如今那友人门下难投托,因此上安乐窝中且避乖,倒大来悠哉。
若论掌襄帅府威风大,我是白衣人怎敢望日转千阶。
我又不曾驱六甲风雷,又不曾辨三光气色,又不曾写就《论天表》又不曾草下甚么《平蛮策》(荆王云)贤士乃簪缨世胄,堪为元戎帅首也。
(正末唱)我虽是个簪缨门下人,怎做的斗牛星畔客。
(荆子王)贤士知天文,晓地理,观气色,辨风云,何所不通,何所不晓!有大才受大任,固其宣也。
(正末唱)。
止不过曲志在蓬窗下守着霜毫的这砚台,我又不曾进履在圯桥下收的甚兵书战策。
如今那有志的屠龙去南海,古今无贤士,前后少英才,非王粲疏狂性格。
我不让姜子牙兴周的显战功。
(荆王云)你谋策如何?(正末云)论谋策呵,(唱)我不让张子房佐汉的有计画。
(荆王云)你扎寨如何?(正末云)论扎寨呵,(唱)我不让周亚夫屯细柳安营扎寨。
(荆王云)你点将如何?(正末云)论点将呵,(唱)我不让马服君仗霜锋点将登台。
(荆王云)你胆气如何?(正末云)论胆气呵,(唱)我不让蔺相如渑池会那气概。
(荆王云)你才干如何?(正末云)论才干呵,(唱)我不让管夷吾霸诸侯那手策。
(荆王云)你行兵如何?(正末云)论行兵呵,(唱)我不让霍嫖姚领雄兵横行边塞。
(荆王云)你操练如何?(正末云)论操练呵,(唱)我不让孙武子用兵法演习裙钗。
(荆王云)你智量如何?(正末云)论智量呵,(唱)我不让齐孙膑捉宠涓则去马陵道上施埋伏。
(荆王云)你决战如何?(正末云)论决战呵,(唱)我不让韩元帅困霸王在九里山前大会垓,胸卷江淮。
(做睡科)(荆王云)好兵法!将酒来,庆兵法!贤士满饮此杯。
呀!才和俺攀话,又早睡着了也。
便好道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
俺末曾重用,先失左右之门风,正是那才有余而德不足。
等此人睡觉来问我,只说我更衣去了。
(诗云)德胜才高不可当,才过德小必疏狂。
纵然胸次罗星斗,岂是人间真栋梁。
(下)(蒯越云)点汤!(正末醒科,云)大王安在?(蒯越云)点汤!(正末云)点汤,呼遣客。
某只索回去。
(蒯越云)点汤!(正末云)我出的这府门。
(蒯越云)点汤!(正末云)我来到这和长街上。
(蒯越云)点汤!(正末云)我来到这酒肆中。
(蒯越云)点汤!(正末云)我来到这里,你不叫点汤!(蒯越诗云)非我闭贤门,因他傲慢人。
(蔡瑁诗云)点汤呼遣客,依旧受孤贫。
(并下)(正末叹科)罢罢罢!(唱)。
他年不作文章伯,异日须为将相材。
待与不待总无碍,时与不时且宁耐。
说地谈天口若开,伏虎降龙志不改。
稳情取兴刘大元帅,试看雄师拥麾盖。
恨汝等将咱厮害。
(带云)我若得志呵,(唱)把你掳掠中军账门外,似这等跋扈襄阳吃剑才。
(带云)将二贼擒至马前斩首报来!(唱)那其间才识俺长安少年客。
(下)。
尘满征衣,叹飘零一身客寄。
往常我食无鱼弹剑伤悲,一会家怨荆王,信谗佞,把那贤门来紧闭。
(带云)从那荆王辞世呵,(唱)不争你死丧之威,越闪得我不存不济。
我本是未入庙堂臣,倒做了不着坟墓鬼。
想先贤多少困穷途,王粲也我道来命薄的不似你,你!我比那先进何及,想昔人安在,(带云)小生三十岁也,(唱)我可甚么后生可畏。
(云)说话中间,可早来到也。
楼下的报复去,王粲来了也。
(从人报科)报的东人得知,王仲宣来了也。
(许达云)道有请。
(见科,云)仲宣请。
(做上楼科)(诗云)欲穷千里目,(正末云)更上一层楼。
(许达云)家童将酒过来,仲宣,蔬食薄味,不堪供奉,请满饮此杯。
(正末云)敢问安道,此楼何人盖造?(许达云)仲宣不问,许达也不道,此楼是先父许士谦盖造。
(正末云)因何造此?(许达云)因四方官宦,到此无可玩赏,故建此楼。
(诗云)一座高楼映市廛,玉栏十二锁秋烟。
卷帘斜眺天边月,举眼遥观日底仙。
九酝酒光斟琥珀,三山鸾凤舞翩跹。
停杯畅饮才歌罢,倒卧身躯北斗边。
(正末诗云)安道,你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唱)。
雕檐外红日低,画栋畔彩云飞,十二栏干栏干在天外倚。
(许达云)这里望中原,可也不远。
(正末唱)我这里望中原,思故里,不由我感叹酸嘶。
(带云)看了这秋江呵,(唱)越搅的我这一片乡心碎。
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客苦思归。
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
(许达云)仲宣,既如此感怀,何不早归故里?(正末云)吾兄怕不说的是哩!(唱)争奈我身贫归未得。
楚天秋,山叠翠,对无穷景色,总是伤悲。
好教我动旅怀,难成醉。
枉了也壮志如虹英雄辈,都做助江天景物凄其。
(云)老兄,小生有三桩儿不是。
(许达云)可是那三桩儿不是?(正末云)是这气这愁和这泪。
(许达云)气若何?(正末唱)气呵做了江风淅淅。
(许达云)愁若何?(正末唱)泪呵弹做了江雨霏霏。
现如如今寒蛩唧唧向人啼,哎,知何日是归期?想当初只守着旧柴扉,不图甚的,倒得便宜。
(许达云)大丈夫得志食于钟鼎,不得志隐于山林。
(正末唱)则今山林钟鼎俱无味。
命矣时兮。
哎,可知道枉了我顶天立地居人世。
(许达云)仲宣,今年贵庚了?(正末唱)老兄也,恰便似睡梦里过了三十。

郑光祖(公元1264年~?) ,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 散曲 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 戏剧艺术 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 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 杂剧 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 周德清 在《 中原音韵 》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 关汉卿 、 马致远 、 白朴 并列,后人合称为“ 元曲四大家 ”。

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 王粲登楼 》、《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 三战吕布 》等八种。其中,《 倩女离魂 》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中文名
郑光祖
别名
郑德辉
国籍
中国
职业
杂剧作家、散曲作家
出生地
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
出生日期
元世祖至元初年(公元1264年)
籍贯
山西临汾
民族
汉族
信仰
道学
代表作品
《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
主要成就
“元曲四大家”之一
赐号
广慧禅师
所处时代
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