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霈

文化 | 出版物 | 书籍 | 古籍 | 许传霈
精忠亘古仰功勋,残垒登临吊夕曛。
半壁已无南宋土,一墩犹说岳家军。
金焦对峙雄天障,江海平分靖寇氛。
回首南都遗恨在,森森古柏鄂王坟。
小筑亭台辟草堂,排成十景谱群芳。
秋深菊圃迎人淡,春送梅花透屋香。
何处箫声閒粉黛,有时诗卷话壶觞。
青青植遍当风竹,醉步蹒跚刻数行。
虎踞龙盘回绝尘,何年古柏接东邻。
寺僧作友枝皆杖,地脉钟灵树亦神。
阅世已多甘老牖,本心未昧独长春。
莫言涧底松常郁,一样洪钧就屈伸。
盐宗祠石小香岩,迢递朱阑映碧杉。
春去犹开花烂漫,楼深惯听燕呢喃。
曲池傍榭鱼清数,洞石当门柳未芟。
语罢钟声起邻寺,半林落日已西衔。
又是清明杨柳天,旅窗事事感从前。
六桥烟雨春成画,半榻琴书砚作田。
盛世无如才命薄,清贫全赖子孙贤。
閒来屈指韶光数,惭愧周郎经略年。
烟花自古艳扬州,远道相思思不休。
灯火两三凄客舍,潮头千万涌乡愁。
雄心兀兀金焦峙,壮志茫茫江海流。
惟有一编堪寿世,遥知风雨护扁舟。
底是雍雍旭雁鸣,好逑喜听故人赓。
六年风景怀鸳梦,千里烟花达凤城。
麝墨蛮笺诗作饯,莺啼燕语鸟争迎。
来朝车牵间关道,春雨江南最有情。
银鞍卸罢凤吹箫,料得帷房桃李夭。
纨扇新裁红袖巧,琼花初上翠鬟娇。
移将西子三分色,煖到玉人廿四桥。
却好嫦娥京兆裔,浅深眉样替郎描。
重桂堂前桂荫连,孰经趋对溯髫年。
此身赖得之无识,累世犹赢清白传。
讵料箕裘湮手泽,况经乡里扰烽烟。
频年骨肉流离际,怅望家山泪潜然。
庭萱犹喜驻春晖,寸草相思得所依。
惯住湖山聊自适,重游苕霅浑忘机。
家贫常恕旨甘奉,岁晚难堪故旧稀。
凄绝黄泥冈下路,未崇马鬣倍歔欷。
萑苻何物肆蚩尤,兵火馀生浪迹浮。
淮海涛声驱客病,金焦山势压乡愁。
王恭长物空馀簟,庾信悲秋独赋楼。
差幸故园完聚日,龙宫何事阻归舟。
生离死别每神伤,寥落年来不自遑。
未起严敦惭马诫,欲联轼辙怅苏床。
高情无复披求借,破砚长教懔直方。
坐对妻孥空寂寞,复看春草碧池塘。
梅放孤山兴不孤,同人买棹有西湖。
已惭南阁谈经席,莫问高阳旧酒徒。
别有嗜痂挥翰墨,谁能品味到莼鲈。
归来还把图书列,一笑先生合号迂。
立身诚意两操持,甘苦从教心自知。
切磋他山资好友,追随鲁殿得吾师。
半生书剑嗟无用,卅载功名愧已迟。
壮不如人将老大,返躬何以策良时。
为补前游到浙东,春风料峭路匆匆。
暮云百怪空中幻,仄径千重绝处通。
鸟语山原芳草绿,雨馀涧曲杏花红。
苧罗一朵倾城色,尽付苍茫烟雾中。
茅店鸡声侵晓催,林隈历尽到山隈。
岩县飞瀑疑残雪,堤落鸣泉送远雷。
人语家家随耳换,旅怀处处逐心来。
有事白板桥头住,沽酒前村醉一回。
孔迩歌来乐万家,使君风度自清华。
艳称渤海千秋绩,新植河阳满县花。
草野通情劳笠伞,诗篇馀事散云霞。
爱民自得斯民爱,领取风光一串茶。
鸣琴雅抱独宽閒,社稷民人事事关。
教养兼施清界尺,文章致用焕云山。
罪轻法网何妨解,草害良田务尽删。
却好庶黎齐慰日,仁风果得此邦颁。
残冬又得买舟回,晓驾肩舆拨雾开。
山背雪馀犹我送,林端云起望人来。
寒鸡三唱清茅屋,春水微生响曲隈。
赢得征途无限趣,一壶新酿一盆梅。
不道新春同我回,千门爆竹听如雷。
摇摇旅思眠难稳,隐隐城头钥未开。
月落半江帆影澹,潮平五夜角声催。
推窗迟见东方白,安得戈挥海日来。
秀气何年毓木香,士林争仰鲁灵光。
将周甲子琼林宴,早到公卿弟子行。
坐对孔山乔葛远,学习婺派吕朱长。
回头卅馀年前事,半入篇章人不忘。
鲰生何幸接光仪,两载追随遇亦奇。
华衮褒成先子赞,师门介我校官诗。
一庭花树春秋好,满郭云山来往宜。
此日阶前辞别去,敢云问道已嫌迟。
车驰一路静无哗,司马题桥今莫誇。
天为旅人添好事,雪非诗意不飞花。
空林落寞栖巢鸟,茅屋依稀卖酒家。
嗟我仆夫殊老马,涂迷日暮怅三叉。
漫道轻车似水流,苦行苦若我吟秋。
帘垂终日嘲新妇,玉种千山学卧游。
憀落荒村无犬吠,弓刀小队映蝥头。
閒除篷雪融成水,题句邮亭佳话留。
纵横驿路息吟肩,漫说明朝雪霁天。
倦整行囊衫尽湿,独醒长夜枕频迁。
邻家饭熟饶情话,渔市人归数酒钱。
赢得竹居今住竹,一编怅触别时筵。
连朝风雪去东阳,征路争如云路长。
池傍堤高迷辙迹,履艰地滑甚冰霜。
重城启钥衔枚走,深夜敲门煮酒忙。
同是他乡行役者,书成寄与雁鸿行。
偶住西湖六度春,旅怀怅触在今辰。
一年怕说是除夕,卅载何曾离老亲。
独酌屠苏滋味薄,频闻爆竹岁华新。
遥知塔拥双峰里,压岁分钱少一人。
妻孥劝酒不停杯,分岁迎年自主裁。
席设一堂团聚样,仪成遥拜笑颜陪。
推情此际谋诚拙,追念前尘我尚孩。
间听小孙初学语,娘娘明日好归来。
归来必得阿兄随,否则仍怀异地思。
萱草果能蠲忿恨,雁行何敢独差池。
岁原无晚他时砚,白不能除两鬓丝。
安得诛茅偕隐去,名山终养我奚疑。
生憎世俗太粗疏,未得真情赋遂初。
禄养岂能全志养,分居总不若同居。
情欢野老偏隆古,孝尽颛愚胜读书。
同是思亲逢节候,天涯多少倚门闾。
倚遍阑干兴未阑,无端狼藉笑杯盘。
荆妻依恋庭帷远,游子归来风雪寒。
壮盛韶华空寂寞,迢遥家室话团栾。
春晖从此年年好,何计偕承菽水欢。
草色青青柳色新,偷间学作少年人。
斜阳半郭情饶我,诗景全湖妙入神。
艇小冲开春涨暖,花浓照见酒怀真。
平湖陡觉湖平好,未到孤山早涤尘。
西泠别后两年新,山色如逢蕴藉人。
但得楫舟安水国,无愁波浪弄风神。
岩空人去閒花住,岸远禽来好语真。
回首婺东桃洞在,几多春意绾车尘。
又到清明桃李开,钱唐门外独徘徊。
野田荒冢谁存问,风雨烟波孰主裁。
近水楼台招我去,随堤鱼鸟逐人来。
销金窝乏销金侣,剩有南山照酒杯。
酒醉黄垆暮不埽,湖光呼吸入几微。
沽钱遇客非尘俗,放棹逢僧亦化机。
得佐新泉烧野火,莫攀垂柳插柴扉。
回头犹怅重城隔,难与閒鸥日日飞。
滔滔江水去如斯,犹幸知心遇未迟。
诗不求工偏适性,事惟近古那嫌奇。
传家自具龙驹种,处世无营鴳鹊枝。
太息故人今不作,羊公谁见岘山碑。
橐橐斋前听屐过,一庭皓月映藤萝。
阮生此日雄心减,平子当年作赋多。
坐对银缸閒漏刻,兴乘画棹到烟波。
好呼越酿欣同癖,驱我愁魔有酒魔。
才士年华一望新,好将红紫斗芳辰。
奇文焕烂殊平淡,绝世声名得笑嚬。
艳福许消金谷酒,凡枝不到武陵春。
恒蹊此日推先步,多少秦人未问津。
高士风光在目前,不须丰度溯当年。
独清格调神都静,亦列门墙气倍妍。
水榭立残明月夜,朱栏倚遍暮春天。
伴来桃杏皆时辈,敢以孤芳谢众缘。
佳士襟期似旧不,山林廊庙莫须求。
繁华才醒江南梦,车马方誇冀北游。
未减诗情红日里,长留春意小枝头。
归来初罢琼林宴,间与东风快唱酬。
寒士生憎物候繁,犹能花样及时翻。
胭脂不染留真面,风雨无欺赖宿根。
雪压一枝难免俗,冰清半夜最销魂。
年来无复游人问,空对黄昏深锁门。
新使声华驾沈珩,诗章何幸得投琼。
元君佳兴琉璃净,韩子仙宫格韵清。
昭质不知金带贵,冰心争说玉壶明。
富春山里春多少,夺得延春亭畔生。
休将婪尾惜芳筵,犹永年年清白传。
翻锦那堪云缦缦,当阶赖有月娟娟。
情深雪海春离别,色乱香丝人渺绵。
羡杀前身东武种,盘盂样拥玉团圆。
我是璇宫近侍身,浓妆忍与碧朱伦。
缟衣未卸番风尽,珠泪才乾仙露新。
正说光华依旭日,何期霜雪殿阳春。
非关白发谈天宝,悽绝琼楼乍坠人。
瑶台底是绝人群,稽首东皇挽日曛。
风物纵成双鬓雪,尘寰已隔万重云。
非徒粉本扬州画,欲使灵根天下闻。
小草无心安朴素,梢头弄句不成文。
先筑茅亭地拓弓,泠然惠我有清风。
劳劳历尽关河险,面面犹吹尘垢空。
雨过偶然巢喜燕,云开争羡遇飞鸿。
前程万里知多少,都在披襟独立中。
曲榭新除亭外幽,贪看月色半勾留。
欣徵冰抱邀明镜,恐误池鱼触玉钩。
华压栏前移得影,云浮树杪漫当头。
从知皓魄无私照,何必经营近水楼。
才经水榭是修廊,往复回环路不妨。
姑作盘旋奇蓄势,能舒步履漫嫌长。
飞飞粉蝶随平槛,曲曲花枝绕短墙。
月转帘腰留一角,及时珍重在诗肠。
廊前曲室费评论,邃密商量道大存。
满壁图书供老眼,一房花石护云根。
懒闻世事居当户,欲谢尘踪坐闭门。
赢得斜阳窗外逗,谁云时节近黄昏。
活泼源头悟到时,才成曲室复芳池。
缘他濠濮知鱼乐,不为楼台得月迟。
尺寸程将工计较,方圆样费我寻思。
著书户闭由来久,涤砚而今便自持。
无多绿树荫茅庵,既得栽花种亦堪。
辛苦十年期有用,安排一院孰能谙。
有书偶傍跟前读,作赋何劳枯后参。
杞梓楩楠材足贡,不徒竹箭美东南。
偶住杭州十载除,却难抛去是西湖。
泉惟名冷流能远,山得栽梅性不孤。
送我灵峰云叠锦,饶他春意雨初苏。
苕溪烟景天然画,一幅浮家泛宅图。
谁是当年张志和,钓徒终老住烟波。
惭无健笔驱词客,剩有残篇发棹歌。
载酒不妨过北海,爱山仍得效东坡。
风尘纵有嘉宾主,三到吴兴感慨多。
夜泊溪湾听雨声,终宵閒数短长更。
舟中人醒鱼先觉,林外灯残波尚明。
村妇归家藏小艇,邻翁话旧对寒檠。
光阴烈火原容易,又说来朝是我生。
诘朝偏值石尤风,骇浪惊涛在眼中。
无福看山峰压背,有缘邀月色当空。
长途霜气催诗稿,满郭清光到泮宫。
儿女不知重聚首,也从侪辈乐融融。
城西争说谢公塘,后有颜苏德泽长。
十卷诗吟留刺史,百年神定在桐乡。
云移镇霅楼头白,风送洼尊亭外凉。
旧日宫垣安可仰,斯民去思不能忘。
重新祠宇祀三贤,鼎峙千秋香火缘。
广拓烟波江汇外,清留柤豆月湖边。
香升蘋藻神昭洁,乐奏承平礼告虔。
休息还欣楼近水,弁山苍霭扑窗前。
九贤祠外驻车铃,话别洼尊旧有亭。
谢老功名总墅屐,苏公诗酒著笙瓶。
泽周苕霅歌黎庶,目极樯帆接紫冥。
三度攀辕无计住,好山一路送篷青。
群居广厦说鸣铃,问字迟来墨妙亭。
滥列吹竽筹借箸,特惭汲绠井羸瓶。
依韩已慰诗书愿,怀李无愁云树冥。
最是离情图不尽,西湖杨柳六桥青。

许传霈,《一诚斋诗存》·卷四:上虞 许传霈 子醴 ○癸酉(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三十岁),可推算其生年、籍贯。曾为东阳乡试考官(《一诚斋诗集》中有《襄校东阳县试卷事竣柬梓材》) ,嗜 篆刻 、擅金石考据,有诗名,与吴苍石(昌硕)有交往。平生诗词汇为《一诚斋诗存》传世。《海宁州志稿》其为原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