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人物 | 历史人物 | 元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寒夜闻角》
匡庐山中有佳士,读书结屋青云松。
碧窗夜影紫翠动,落日照见香炉峰。
窥灯夜壁山鬼过,采兰东径仙人逢。
危檐堕雪听风竹,古寺隔岭闻烟钟。
每思幽绝动归兴,岁晚落叶迷行踪。
扁舟何日过湖口,分我半壁青芙蓉。
宫锦袍,毡帐高,将军夜酌凉蒲萄。
蒲萄力重醉不醒,美人犹在珊瑚枕。
上滩泊处无十里,舟人鼓舞家家喜。
到驿欢呼如到家,明日舟行复如此。
驿行传食过年年,何日归种淮南田。
玉堂金马虽云贵,白酒黄鸡不论钱。
海子头,谁家楼,绣帘半捲风悠悠。
行人谓是将军府,将军不来罢歌舞。
秦淮流水西复东,倒涵天影磨青铜。
飞廉扫空出海月,明珠飞入琉璃宫。
著我扁舟二三友,江上雪槎泛牛斗。
笑语人间两岸灯,进君江上一尊酒。
醉来起舞听浩歌,宛如玉树春风和。
世间乐事古来少,天下月明今夕多。
六代江山自潇洒,潮落潮生石城下。
人生得意当欢游,此月此水年年秋。
龙溪三月人上船,十里五里滩声喧。
浪花飞雪洒石壁,船尾落月倾金盘。
越儿卧篙头刺水,露重布帆风不起。
近山钟动石楼中,隔水鸡鸣烟树里。
过江日日水与山,诗人得趣如得官。
白云遥在太行北,何日归舟下石滩。
将军容,丹砂红,威风凛凛盖世雄。
出门千骑塞行路,今日萧萧去何处。
昔人五月临平路,汀洲藕花满无数。
此来三月过临平,雪白杨花捲波去。
杨花捲尽藕花开,今人古人俱到来。
欲向山阴寻贺老,酒船到处且徘徊。
平村曲,春水绿,将军猎回曾此宿。
将军一去成荒邱,依旧平村春水流。
越溪春水清见底,石罅银鱼摇短尾。
船头紫翠动清波,俯看云山溪水里。
谁家越女木兰桡,髻云堕耳溪风高。
采莲日暮露华重,手滴溪水成蒲萄。
盈盈隔水共谁语,家在越溪溪上住。
蛾眉新月破黄昏,双橹如飞剪波去。
皂雕鹰,紫骝马,将军围猎平沙野。
朔风萧萧吹野寒,将军战马游不还。
三月晦日春欲还,深林百鸟鸣间关。
绿云迷合紫溪岭,白雨遥挂乌石山。
山高雨落不到地,万壑千岩洒飞翠。
远人送春千里归,风送蓝舆野花坠。
间关咫尺上青霄,海上三山路不遥。
地僻题诗公事少,芙蓉帐里紫云飘。
将军功,世莫比,皇都甲第连云起。
将军一去空锁门,上马台边无一人。
短衣匹马走江汉,山川历历何雄哉。
汉阳风紧鼓角动,洞庭水深鸿雁来。
雪消巴蜀浪翻屋,黄鹤矶下声如雷。
是时立马夜呼渡,清江苦竹猿声哀。
皓齿歌,细腰舞,绿窗朱户将军府。
将军老去无少年,为野草兮为荒田。
龙津秋水涵太虚,今夕何夕光景殊。
皓月当镜星贯珠,河汉倒影垂平芜。
微波漾漾风徐徐,新凉拂拂飘裙裾。
阿母今年八十馀,清晨理发云满梳,起居俨重天人如。
有子在官名在儒,奉母禄养南北区。
晨昏不忍离斯须,荆楚燕赵闽粤吴。
今年去官南海隅,北上咫尺天子都。
官船轧轧如安车,阿母坐卧襟怀舒,清晨夜泊不知挐。
母在船上重褥铺,芙蓉映水摇氍毹。
开瓮酒熟浮新蛆,秋园摘果雨剪蔬。
船尾曲突通行厨,家鸡水鸭美且腴,鲤鲫鲜大如江鲈。
奉觞酌酒前拜趋,月波荡酒如浮酥。
子为母寿妇寿姑,阿妹次进偕婿夫。
酌献亦及婢与奴,熙熙春盎无亲疏。
行礼有节俱欢娱,阿母笑语情愉愉,有妇右策儿左扶。
舟人醉饱从欢呼,鼓枻节歌声呜呜。
四山叠翠开画图,溪濑漱石如笙竽。
双壶酒尽村可酤,盘馔狼藉溪可渔。
人生此乐更有无,异乡到处同里闾。
惟期母寿庄椿踰,有子愿效返哺乌。
作诗记实无浮誉,至元丁丑仲秋书。
长滩乱石如叠齿,前后行船如附蚁。
逆湍冲激若登天,性命斯须薄如纸。
篙者倒挂牵者劳,攀崖仆石如猿猱。
十步欲进九步落,后滩未上前滩遭。
上滩之难难于上绝壁,虽有孟贲难致力。
滩名况复呼黯淡,过客攒眉增叹息。
下滩之舟如箭飞,左旋右折若破围。
欢呼踏浪棹歌去,晴雪洒面风吹衣。
飞流宛转乱石隘,奔走千峰如马快。
贾客思家一夕还,传语滩神明日赛。
下滩之易易如盘走珠,瞬目何可停斯须。
长风破浪快人意,朝可走越暮可吴。
乃知逆顺有如此,逆者悲愁顺者喜。
请君听我《黯淡歌》,顺则流行逆须止。
顺者不必喜,逆者不必愁。
人间逆顺俱偶尔,且得山水从遨游。
昨日登芝峰,兹晨陟云岭。
俯视城中居,万瓦落深井。
风露洒洒生秋寒,飞泉落涧声潺湲。
笋舆轧轧度修竹,石阑曲曲跻层峦。
层峦绝顶天尺五,我欲排云击天鼓。
九关虎豹不须惊,吐胆开心见天语。
天鼓不可击,天门何日开。
请君听我《紫芝曲》,手招白云归去来。
汉密将军开大府,门外纷纷客如雨。
繁弦急管耳厌闻,要听山中百禽语。
购求走马东海头,海头百禽声啾啾。
疾飞苦走亦不免,能言有色贻身忧。
将军纵使花作屋,不似山林有真乐。
江南白苧细于丝,紫竹方笼作青幕。
鸾凤在野麟在郊,太平将军胡不招。
箫韶一奏百兽舞,玉帛万国皆来朝。
嗟嗟百鸟何足录,日食将军太仓粟。
色衰身死蝼蚁分,不补将军一脔肉。
个中鹦鹉最能言,不说舆夫行路难。
万山雨暗泥滑滑,不如归去声亦乾。
行不得也哥哥,九关虎豹高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开如轮,合如束,剪纸调膏护秋竹。
日中荷叶影亭亭,雨里芭蕉声簌簌。
晴天却阴雨却晴,二天之说诚分明。
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

萨都剌(公元1272年或1300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 雁门 (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 侍御史 ,左迁 淮西 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

萨都剌早年家境贫困, 但是萨都剌聪慧灵敏,文学资质异于常人。公元1327年,萨都剌考取了进士,次年七月,担任镇江路录事司达鲁花赤一职。公元1331年,萨都剌被调往江南一带,担任江南行御史台掾史一职。任职期间,萨都剌前往过吴楚、荆楚、幽燕、上都等地,并且结交了 张雨 、马九皋等知名学者。纵观萨都剌仕途生涯,他曾先后担任过江南行台侍御史、淮西北道等多职。晚年间,萨都剌在杭州一带居住。

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也有些作品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如《大同驿》、《黄河月夜》、《鬻女谣》、《织女图》等。还有些诗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反战思想,如《 过居庸关 》、《题画马图》等。诗风清丽俊逸,文辞雄健,间有豪迈奔放之作。

萨都剌写词不多,但颇有影响,《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为代表作。后人誉之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文名
萨都剌
外文名
Sa’dal—Allāh
国籍
中国
职业
文学 诗人
性别
出生地
雁门(今山西代县)
出生日期
1272年
去世日期
1355年
民族
回族
所处时代
元代
字号
字天锡,号直斋
代表作品
《寒夜闻角》、《伤思曲·哀燕将军》、《鬻女谣》、《征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