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人物 | 历史人物 | 元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寒夜闻角》
瘦马春城曙色分,长年奔走愧移文。
几时黄鹤山房下,松火茶铛煮白云。
梅花落尽空吹笛,正月半头思远人。
两岸好山青不断,一江微雨鹧鸪春。
山人开瓮满园香,短简招呼白面郎。
瘦马踏泥春巷去,一林烟雨杏梅黄。
苔老应无屐齿痕,旧游历历眼中存。
秋深南国行人少,落叶萧萧满寺门。
北窗终日对竹坐,老却参军不入城。
秋径山风多落叶,隔林疑是马蹄声。
鹤林老子久不见,应是山门长绿苔。
几日城南风雨过,村村无处不黄梅。
白岩老子城中去,骢马游人寺里来。
城外风流城里少,岩花落尽野花开。
阶前萱草花开尽,堂上主人消百忧。
门外凉风吹树急,江南五月似凉秋。
江南倦客好清斋,炼得身形瘦似梅。
不到清溪三四日,藕花无数水中开。
买鱼酤酒消长日,高树清风燕子閒。
却倚天南望天北,隔江青处是谁山。
自许痴儿了公事,肯教俗子议清流。
明日醉骑五花马,吹箫踏月过扬州。
疏帘日午花阴直,高柳清风语燕閒。
默坐焚香点周易,软红不到小屏山。
浴罢焚香扫阁眠,过墙新竹翠娟娟。
半空云气层楼暗,四月江东欲雨天。
桂枝叶密阴覆地,栀子花开香满廊。
古寺纳凉过半日,葛衣石枕竹方床。
上人才思塞胸次,强欲禁之无不鸣。
一日相望吐奇句,满林光彩照山精。
闭门三月听秋雨,酒醒丹阳客未归。
明日新晴练湖去,藕花无数落红衣。
灯火僧房伴寂寥,小凉天气入青袍。
夜深为倚西廊柱,药杵一声秋月高。
市酒泻糟清似水,湖鱼出网白如银。
买鱼沽酒丹阳郭,落日江南逢故人。
露骨江南冰雪肌,断肠塞上锦绷儿。
春酸一点留无住,却是成阴结子时。
玉骨冰清过岁寒,可怜蜂蝶已成团。
如何不解相如渴,散尽江南一点酸。

萨都剌(公元1272年或1300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 雁门 (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 侍御史 ,左迁 淮西 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

萨都剌早年家境贫困, 但是萨都剌聪慧灵敏,文学资质异于常人。公元1327年,萨都剌考取了进士,次年七月,担任镇江路录事司达鲁花赤一职。公元1331年,萨都剌被调往江南一带,担任江南行御史台掾史一职。任职期间,萨都剌前往过吴楚、荆楚、幽燕、上都等地,并且结交了 张雨 、马九皋等知名学者。纵观萨都剌仕途生涯,他曾先后担任过江南行台侍御史、淮西北道等多职。晚年间,萨都剌在杭州一带居住。

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也有些作品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如《大同驿》、《黄河月夜》、《鬻女谣》、《织女图》等。还有些诗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反战思想,如《 过居庸关 》、《题画马图》等。诗风清丽俊逸,文辞雄健,间有豪迈奔放之作。

萨都剌写词不多,但颇有影响,《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为代表作。后人誉之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文名
萨都剌
外文名
Sa’dal—Allāh
国籍
中国
职业
文学 诗人
性别
出生地
雁门(今山西代县)
出生日期
1272年
去世日期
1355年
民族
回族
所处时代
元代
字号
字天锡,号直斋
代表作品
《寒夜闻角》、《伤思曲·哀燕将军》、《鬻女谣》、《征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