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

人物 | 历史人物 | 君王 | 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
辟雍亲莅止,典礼重参稽。
管龠仍鱼雅,威仪自整齐。
礼门资至化,义路牖群黎。
永翊文明治,休征共受禔。
善俗礼为本,仁民域可跻。
崇儒申术教,造士列东西。
共式习如性,咸成璋与圭。
兴贤勤寤寐,振德日提撕。
宗室屏藩重,朝端柱石崇。
持身惟正直,应物本虚公。
青史经天略,丹心贯日忠。
衔哀为作诔,难与述丰功。
穗帐陈筵日,云軿载道时。
悲深万民泪,痛失百寮师。
献替犹如昨,仪容俨在斯。
可怜风雨急,花萼损连枝。
凌霄雄杰耸层楼,碧海苍茫远望收。
混一乾坤云水阔,濯磨日月浪花浮。
百川输委盈襟带,万类涵濡任泳游。
闻道此中覃帝泽,几曾汪秽有停流。
朱栏画栋最高楼,海色天容万象收。
海底鱼龙应变化,天中云雨每蒸浮。
无波不具全潮势,此日真成广汉游。
仙客钓鳌非我意,凭轩惟是羡安流。
玉殿班齐捧御筵,千官歌祝算绵延。
筹添甲子逢初度,椿纪干支庆永年。
远贡越裳重九译,来朝绛节会群仙。
更张内宴帘高卷,叠奏云韶响彻天。
紫禁春深丽景融,熙然身入庆云中。
瞻天有喜趋承近,祝圣无疆拜舞同。
毫覆尧眉含秀采,神凝舜目炯方瞳。
生成奇表占徵应,共指南山比寿崇。
南极星明耀蔚蓝,寿昌有象瑞光含。
声传中岳闻呼万,弦鼓虞廷度曲三。
日月升恒皇祚远,海河清晏圣恩覃。
捧觞戏彩春长好,岁岁惭无贡旨甘。
冰蕊舒芬腊欲残,香魂脉脉自凌寒。
先春不借东皇力,冒雪惟容隐士看。
素面浓嫌梨粉艳,仙标狂鄙柳绵干。
玲珑铁干珠光映,宛若疏星傍晓阑。
开迟宁逐雪消残,岁底曾经彻骨寒。
未识芳心何处托,欲将冷眼向谁看?饮余含笑香微吐,暖入凝酥晕不干。
一种天然清意味,每牵幽赏到更阑。
舴艋漂摇随处家,一篙绿水度年华。
风罾逐浪蘋溪远,雨网冲烟柳渚斜。
在在耽闲盟白鹭,朝朝买醉馔红虾。
团圞儿女欢篷底,岂羡浮名举世夸。
一生踪迹在烟霞,不植条桑不种麻。
翠柏斫来青带叶,古藤担去紫垂花。
歌长时引猿窥穴,归晚常乘月到家。
笔指云山为活计,那须卮酒祝篝车。
茅屋疏篱翠蔓牵,绕篱桑拓翳平田。
村中斑白闲无事,垄上青黄喜有年。
比户机梭鸣月下,一家儿女聚灯前。
那能更羡公侯贵,蟹美鱼肥稻熟天。
平原浅草澹烟和,指点牛羊下绿坡。
逐队饮时泉响细,偷闲卧处柳阴多。
长河曲岸悠扬笛,斜日微风断续歌。
借问道傍骑马客,何如犊背稳披蓑。
晨曦炯炯洁斋宫,一缕炉烟散绮栊。
暖气潜回葭琯律,早梅先绽玉阶风。
中孚默契天人理,来复明彰造化功。
漫道书云成故事,精禋惟藉寸心通。
凌寒松柏耐严冬,带月含霜度禁钟。
午夜无眠思戒凛,诘朝崇祀务斋恭。
初阳鼓动开三殿,万象昭回映九重。
嘉节届临生意始,虔祈上帝惠吾农。
春云澹荡满平湖,渺渺烟波接绿芜。
芳甸雨过花竞笑,画桥风起柳相扶。
莺歌鸟语天然曲,水秀山清自在图。
胜景已超尘世界,何须驾海访蓬壶。
炉烟袅袅拂帘栊,太液波澄晓镜融。
卜岁喜看三月雨,惜春深坐百花风。
红尘不到黄金阙,香雾时遮碧玉宫。
对此上林光景好,清平愿与万方同。
陈师鞠旅卜良朝,万里糇粮备已饶。
习战自能闲纪律,临戎惟在戒矜骄。
剑莹鸊鹈清光闪,旗绕龙蛇赤羽飘。
听彻前锋歌六月,云台合待姓名标。
风拂榆槐晓角鸣,筑坛选将命专征。
飕飕羽箭穿杨巧,猎猎云旓耀日明。
万里玉关平虏穴,三秋瀚海渡天兵。
裹粮带甲须珍重,扫荡尘氛远塞清。
沙碛高低禾黍盈,群飞铜雀绕田鸣。
竹弓蒿矢堪驱吓,漫向黄云试射声。
戍烽罢举息征尘,肆力耕耘属幸民。
榆柳阴疏秋社近,缘边笳鼓赛田神。
通身鳞鬣作龙文,翠色参天半入云。
天笔普垂新雨露,一株独向殿前分。
顶染丹砂缟素衣,青城何日复招归。
一时墨妙邀宸赏,千古名传丁令威。
手摘寒梅槛畔枝,新香细蕊上簪迟。
翠鬟梳就频临镜,只觉红颜减旧时。
晓妆髻插碧瑶簪,多少情怀倩竹吟。
风调每怜谁解会,分明对面有知心。
竹风飒飒振琅籼,玉骨棱棱耐峭寒。
把镜几回频拂拭,爱他长共月团栾。
晓寒庭院闭苍苔,妆镜无聊倚玉台。
怪底春山螺浅淡,画眉人尚未归来。
丹唇皓齿瘦腰肢,斜倚筠笼睡起时。
毕竟痴情消不去,缃编欲展又凝思。
小院莺花正感人,东风吹软细腰身。
抛书欲起娇无力,半是怜春半恼春。
天禄崇儒方偃武,长杨罢猎岂佳兵。
无端戍火明西塞,劳我星旗向远征。
月照天山玉帐高,风吹霜气透征袍。
年来倦听喜禾颂,一饭宁忘汗马劳。
玉门关外草连天,一骑飞驰到日边。
报道单于甘就抚,羽林齐唱凯歌旋。
将军跨马拥戈矛,壮士驱车久未休。
一纸捷书期早至,黄金铸印待封侯。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清朝 第四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 年号 雍正 。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西藏称呼为“文殊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 北京紫禁城 永和宫 。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驾崩,他继承皇位,次年改 年号 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皇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皇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清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 泰陵 ,传位于第四子 爱新觉罗·弘历 。

中文名
爱新觉罗·胤禛
别名
雍正皇帝、蒙古汗号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国籍
中国清朝
职业
性别
出生地
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出生国家
语言
出生日期
1678年12月13日(康熙十七年)
去世日期
1735年10月8日(雍正十三年)
民族
满族
婚姻状况
所处时代
清朝
谥号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陵墓
庙号
清世宗
年号
雍正
上任君王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
继位君王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
登基时间
1722年12月27日
退位时间
1735年10月8日
在位时长
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代表作品
《雍邸集》
主要成就
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重要改
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废除贱籍、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妻妾
乌拉那拉皇后、钮祜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