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代表作《长恨歌》
嫌褰锦帐长熏麝,恶卷珠帘晚着钗。
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
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
日暮半炉麸炭火,夜深一盏纱笼烛。
不知有益及民无,二十年来食官禄。
就暖移盘檐下食,防寒拥被帷中宿。
秋官月俸八九万,岂徒遣尔身温足。
勤操丹笔念黄沙,莫使饥寒囚滞狱。
急景凋年急于水,念此揽衣中夜起。
门无宿客共谁言,暖酒挑灯对妻子。
身饮数杯妻一盏,馀酌分张与儿女。
微酣静坐未能眠,风霰萧萧打窗纸。
自问有何才与术,入为丞郎出刺史。
争知寿命短复长,岂得营营心不止。
请看韦孔与钱崔,半月之间四人死。
君赋此诗夜,穷阴岁之馀。
我和此诗日,微和春之初。
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
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
一落老病界,难逃生死墟。
况此促促世,与君多索居。
君在浙江东,荣驾方伯舆。
我在魏阙下,谬乘大夫车。
妻孥常各饱,奴婢亦盈庐。
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
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
我掌四曹局,君管十乡闾。
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
我为刀笔吏,小恶乃诛锄。
君提七郡籍,我按三尺书。
俱已佩金印,尝同趋玉除。
外宠信非薄,中怀何不摅?恩光未报荅,日月空居诸。
磊落尝许君,局促应笑予。
所以自知分,欲先歌归欤。
蔼蔼春景馀,峨峨夏云初。
躞蹀退朝骑,飘飖随风裾。
晨从四丞相,入拜白玉除。
暮与一道士,出寻青溪居。
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
道在有中适,机忘无外虞。
但愧烟霄上,鸾凤为吾徒。
又惭云林间,鸥鹤不我疏。
坐倾数杯酒,卧枕一卷书。
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
以此送日月,问师为何如。
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
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
熏若春日气,皎如秋水光。
可洗机巧心,可荡尘垢肠。
岸曲舟行迟,一曲进一觞。
未知几曲醉,醉入无何乡。
寅缘潭岛间,水竹深青苍。
身闲心无事,白日为我长。
我若未忘世,虽闲心亦忙。
世若未忘我,虽退身难藏。
我今异于是,身世交相忘。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
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
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七年为少傅,品高俸不薄。
乘轩已多惭,况是一病鹤。
又及悬车岁,筋力转衰弱。
岂以贫是忧,尚为名所缚。
今春始病免,缨组初摆落。
蜩甲有何知,云心无所著。
囷中残旧谷,可备岁饥恶。
园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
不求安师卜,不问陈生药。
但对丘中琴,时开池上酌。
信风舟不系,掉尾鱼方乐。
亲友不我知,而忧我寂寞。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
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
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
恩爱元是妄,缘合暂为亲。
念兹庶有悟,聊用遣悲辛。
暂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
风头向夜利如刀,赖此温炉软锦袍。
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
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黏盘垒蒲萄。
不醉遣侬争散得,门前雪片似鹅毛。
小榼二升酒,新簟六尺床。
能来夜话否,池畔欲秋凉。
往子为御史,伊余忝拾遗。
皆逢盛明代,俱登清近司。
予系玉为佩,子曳绣为衣。
从容香烟下,同侍白玉墀。
朝见宠者辱,暮见安者危。
纷纷无退者,相顾令人悲。
宦情君早厌,世事我深知。
常于荣显日,已约林泉期。
况今各流落,身病齿发衰。
不作卧云计,携手欲何之。
待君女嫁后,及我官满时。
稍无骨肉累,粗有渔樵资。
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
非老亦非少,年过三纪馀。
非贱亦非贵,朝登一命初。
才小分易足,心宽体长舒。
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
况此松斋下,一琴数帙书。
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
夜直入君门,晚归卧吾庐。
形骸委顺动,方寸付空虚。
持此将过日,自然多晏如。
昏昏复默默,非智亦非愚。
不种一陇田,仓中有馀粟。
不采一株桑,箱中有馀服。
官闲离忧责,身泰无羁束。
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
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
是物皆有馀,非心无所欲。
吟君未贫作,同歌知足曲。
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南龙兴寺春晴后,缓步徐吟绕四廊。
老趁风花应不称,闲寻松雪正相当。
吏人引从多乘舆,宾客逢迎少下堂。
不拟人间更求事,些些疏懒亦何妨。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
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
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
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
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
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
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
得所仍得时,吾生一何幸。
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送暮春。
白发更添今日鬓,青衫不改去年身。
百川未有回流水,一老终无却少人。
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 下邽 ,生于河南 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 元稹 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 诗魔 ”和“诗王”之称。

与元稹共同倡导 新乐府运动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白氏长庆集 》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 》《 琵琶行 》等。

公元846年,在 洛阳 逝世,葬于香山。

中文名
白居易
别名
诗王、诗魔
国籍
职业
现实主义诗人
性别
出生地
河南新郑
出生国家
出生日期
公元772年2月28日
去世日期
公元846年9月8日
祖籍
民族
所处时代
字号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陵墓
洛阳香山白园
代表作品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主要成就
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