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道

人物 | 宋朝官员,代表作《文献通考》
颠风送飞雨,日日吼东北。
檐声决江河,倾泻不成滴。
朝来喜新霁,晨光透云隙。
垂杨翠幄开,远岫青盖立。
孔君公事暇,侯子归期逼。
开樽且精设,论文萃清集。
顾我老无能,分甘口挂壁。
行矣不可挽,思君浩无极。
吾友李粹老,少也游胶庠。
六年得一第,自谓贵且昌。
衽席不知戒,飞黄中道僵。
三閲大渊献,岁月亦已长。
嗟嗟死非所,至今未能忘。
忠言类良药,苦口不见尝。
那知兵火余,获见同舍郎。
来丞濡须郡,两岁依余光。
邂逅偶及此,爲之泪淋浪。
高义藉激薄,美政称扶伤。
康沂富邦国,何独歌王祥。
江城四月尽,麦熟梅子黄。
归欤佐吾君,谈笑跻羲皇。
遥应不可留,船头鼔其镗。
荆棘困松柏,风雨乱昏晓。
干戈几时息,年来费天讨。
孤芳如谢安,端恐非小草。
此意谁人知,伊余相自保。
不学桃与李,芬芳竞春时。
天公岂多情,清露爲君迟。
荣悴休问命,冷暖当自知。
青荧夜窗灯,相对哦新诗。
离索自可笑,衰迟谁见怜。
亭亭揺落中,一枝小窗前。
正色有家法,细看清且妍。
浮觞未云晚,松醪吾所便。
道人如青松,孤高不成丛。
爱此黄金花,萧然有淳风。
新诗皎秋月,警我野性慵。
佳意不在酒,此身今醉翁。
介寿诚有取,无问人所宜。
君看菊花潭,事见桃源诗。
东坡百世士,敢比流俗知。
相逢勿相失,不醉欲何时。
黄花如故人,别久喜复面。
浇泥一杯酒,安用较深浅。
清霜开浮云,黄落信风卷。
岩岩幽素姿,秋来不多见。
扬波欲澄浊,孰若波暂停。
止波浊自澄,万象无逃形。
世人竞驰骛,方寸不得宁。
投闲幸一来,先生常独醒。
距春尚旬月,春信已回柳。
时来芝与菌,往往出粪朽。
流俗不自重,困穷变操守。
贵贱等人耳,未易遽薄厚。
桃李何敢轻,所报必瑶玖。
一笑置勿论,旨有君子酒。
浮云开西风,落木下夕阳。
谁人步东篱,采菊哦秋光。
悠然若有思,此意何可量。
南山适当前,翠色摩穹苍。
我心不期见,我眼偶相望。
咄哉逐兽夫,泰山空在旁。
我闻西灵鹫,幽奇冠龙舒。
山神知我来,夜雨自涤除。
篮舁犯霏微,敢惮石径纡。
清风偃林柯,征衣尽沾濡。
樵人向我言,君行欲何如。
松杉已在望,尚有七里余。
崎岖雨过水,蹊云上天衢。
飞楼及涌殿,峥嵘映浮屠。
幽鸟若相喜,好音弄笙竽。
爲言一宿觉,何妨更踟蹰。
黎明发龙门,亭午憩西院。
冒雨且不辞,宁能避泥溅。
是行良不恶,此处殊可恋。
从今山中人,何独识吾面。
我有数亩园,荒秽索锄理。
干戈何许久,生意困屠毁。
道也其兴与,时哉亦甚矣。
去年失短吕,培植乏驱使。
今年得老杨,衰病更临起。
晚菘已芜没,早韭就茅靡。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纵苦可自珍,供盘况潇洒。
银条直且甘,风味胡伯始。
其视李太尉,小人与君子。
明明如古监,不虑纤尘止。
廓廓若太清,强欲浮云滓。
老氏有遗训,重去彼取此。
方今向太平,皋夔正端委。
台省登硕德,要荒窜诬毁。
击寇岂无人,蕃将来黑齿。
破齐在不日,逆以诛正已。
停观劳还役,杖杜顒采芑。
万邦遇有道,贫贱古人耻。
文王来吕夷,汉祖致园绮。
异时免沟坑,愿附织贝篚。
古人即耒耜,自有中田庐。
看君种田庵,名异实则如。
涤场归去来,宫功不容纾。
高堂面山水,境与动静兼。
惟动故能乐,惟静故能廉。
乐也知有余,廉也笑无餍。
半年去城府,寤寐溪东扉。
有时得君书,想像抉石猊。
岂知纪渻子,养气如养鷄。
应响与疾视,一洗三旬非。
我生坐穷困,哆侈伤南箕。
鼷鼠亦何物,焉用千钧机。
封侯絣澼絖,药等手不龟。
所用有异耳,此言寓非巵。
梅蕾良可人,如椒缀南枝。
芬芳想不晚,太皥方执视。
我技类族庖,用刀常月更。
君才妙天下,游刃得我惊。
前年获相值,因忆吴中行。
一别忽两载,依然旧交情。
新诗璧夜光,厥价轻连城。
相思不可见,把玩我愿盈。
笔札擅南州,文章动西京。
行矣秋风高,更听宾鸿声。
胸次富盘错,笔端妙苍翠。
霜枝岂人爲,烟叶有生意。
与可骨已朽,此法谁复嗣。
伟哉寻丈姿,绰有万尺势。
春睡酣带酒,晚食美当肉。
细观东坡诗,万事贵精熟。
一阴七十日,雨意犹未足。
山云开复合,檐溜断还续。
东邻娇痴儿,索饭恣啼哭。
惊廻梦中蝶,重把君诗读。

王之道(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宋朝官员,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宋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

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 绍兴和议 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王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等作品传于世。

中文名
王之道
职业
诗人
性别
出生地
庐州濡须
出生日期
1093年
去世日期
1169年
所处时代
宋代
代表作品
《文献通考》、《相山集三十卷》
字号
彦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