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明代文学家
桂枻兰?泛碧漪,芰塍莲荡倒芳卮。
十三雁足传情遍,二八蛾眉度曲迟。
玉树风前人散后,金波水上月明时。
良辰胜会应难续,风雨连宵恼别离。
燕台九日罢登临,节物萧条入楚吟。
关塞骅骝迷去路,朔风鸿雁滞归音。
仙游御宿山川远,白露清霜日夜深。
云际侧身愁北望,天涯怀抱可能禁。
汉家台殿号明光,月满秋高夜未央。
银箭金壶催漏水,仙音法曲献《霓裳》。
路车天远鸾声静,宫扇风多雉影凉。
千里可怜同此夕,美人迢递隔西方。
半夜风声似水声,五更春雨遍春城。
被提芳草茸茸暗,镜渚夭花灼灼明。
墙过村醪仍冻蚁,窗临海树已暄莺。
天涯节物催华发,同是怀乡去国情。
岁夕遥怜误忆家,月毫联锦灿缸花。
戍楼晓角传清燕,归棹寒江梦断鸦。
彩燕西飞边候改,碧鸡东望蜀云赊。
不知卧病衡天柱,何似穷愁瘴海涯。
晴意初从甲子回,江亭更集暖寒杯。
笑看裾带怜芳草,喜向钗梁见早梅。
潘岳不胜金谷罚,嵇康已觉玉山颓。
石苔可践城隅路,细把青溪古句裁。
罗甸愁山雨,滇阳怯海风。
可怜风雨夜,长在客途中。
酌酒临池水,回船拂芰荷。
匆匆马上去,留兴与烟波。
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新。
多情花与鸟,岁岁有留人。
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莲几度换春苔。
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从骆谷来。
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
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渡海杯。
花树高于屋,红霞夜照人。
声声枝上鸟,也似惜余春。
天风与海水,鸣籁隔山闻。
半夜衣裳湿,清朝树树云。
驿亭临白水,石榻满苍苔。
远客浑无梦,江声枕上来。
风顺月仍明,扁舟半夜行。
鸡鸣问前路,巳近九江城。
远客贪晨发,三更梦巳回。
江声如骤雨,吹到枕边来。
来往舟如屋,相随一月期。
登途不忍去,翻似别家时。
海风吹梅树,十日闭门中。
坐惜繁华过,墙头数落红。
行乐三春好,春来转剧愁。
乡心悲远望,莫上最高楼。
山床压春酒,滴作涧泉声。
与君终日醉,松风吹复醒。
雨气敛青霭,月华扬彩昙。
戏鱼莲叶北,惊鹊树枝南。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 新都 (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 庐陵 。 明朝 著名文学家, 明代三才子 之首,东阁大学士 杨廷和 之子。

于正德六年(1511年) 状元 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嘉靖 三年(1524年)因“ 大礼议 ”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

其诗沉酣 六朝 ,揽采 晚唐 ,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 升庵集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戍所,年七十二。 明穆宗 时追赠 光禄寺 少卿, 明熹宗 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中文名
杨慎
别名
杨用修、杨文宪
性别
出生地
北京孝顺衚衕
出生日期
1488年12月8日
去世日期
1559年8月8日
籍贯
四川新都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明朝
字号
字用修 号升庵
谥号
文宪
官职
翰林院修撰
代表作品
《升庵集》《江陵别内》《宝井篇》《滇池涸》等
主要成就
明代三才子之首
追赠
光禄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