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
烟日蔫云乍暑天,倦投山寺借床眠。
清凉世界谁曾到,却在红尘紫陌边。
斜枝饱风雪,疏花淡冰玉。
一鹊忍清寒,居然伴幽独。
秋晴得凉行,壁阅遇佳读。
已咽犹馀滋,将烬忽剩馥。
语妙古未多,听难今良独。
追诵惜去眼,信步遑拟足。
惊心一鸟鸣,隔溪两峰绿。
君不见蜀人文字天下工,前有相如后扬雄。
君不见蜀人乌丸天下妙,前有蒲韶后梁杲。
初得梁墨黐摹糊,老夫道渠不及蒲。
蓬山藏室王校书,笑我未识真玄菟。
两圭水苍笏,双团点漆璧。
一并赠老夫,此意已金石。
洮州绿玉试松花,星潭黑云走风沙。
龙蛇起陆鹰入骨,却愁雷电夺神物。
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唤双明。
浅红酽紫各新样,雪白鹅黄非旧名。
抬举精神微雨过,留连消息嫩寒生。
蜡封水养松窗底,未似雕栏倚半酲。
东郭阿㕙驼褐裳,清腹不著烟火香。
姮娥唤入广寒殿,诏许捣药不许尝。
金丹炼成紫皇喜,玉臼自携银汉洗。
偷将缺吻吸琼浆,蜕尽骨毛作仙子。
鬓丝吹落桂枝风,人间封作管城公。
先生何许得尸解,貌如枯蟾带玄疥。
麒麟擘脯未必如,耶律晒羓差不大。
先生锦心冰雪肠,银钩珠唾千万章。
管城奔命困书囿,阿㕙漆身嬉醉乡。
老夫去年左车脱,匙抄烂饭犹戛戛。
太息再拜谢阿㕙,尚堪挂壁萦蛛尘,一饭瞻仰齿生津。
君不见东阳沈隐侯,君不见宣城谢玄晖。
两处双溪清彻底,二子诗句清于溪。
千载却有曹夫子,天借古人作诗地。
家在东阳宝婺边,官在宣城莲幕里。
溪光滴作两眼明,溪秀吐作五字清。
开卷看来掩卷坐,词波跳作双溪声。
无人写作双溪操,收拾新篇句中妙。
莫将沈谢鸿雁行,便与猗那荐清庙。
今年日瘦天不喜,玉皇颜惨方诸泪。
草木无光红紫迟,春半何曾有春意。
谁将好手挽春回,割取锦江春色来。
七星桥边杨柳动,百花潭上桃李开。
乃是国子先生赠诗卷,笔下东风随手转。
君不见李家谪仙吟掉头,解道峨眉山月半轮秋。
又不见苏家老仙冰啄句,更说只恐夜深花睡去。
先生办著锦绣肠,朅来西湖山水乡。
乞君湖山入诗囊,法嗣两仙一瓣香。
鸾台长史老野僧,月前病鹤霜后蝇。
文书海里衮不了,黑花乱发双眼睛。
故人同舍尤太史,敲门未揖心先喜。
袖中倾下十斛珠,五色光芒射窗几。
自言天风来帝旁,拾得复古殿中云一张。
向来太上坐朝罢,胜日光风花柳暇。
浣花仄理冰雪容,宣城鸡距针芒锋。
天颜有喜聊小试,西京书目供游戏。
韩彭卫霍欣挂名,舒向卿云感书字。
汉廷多少失意人,九京寸恨不作尘。
一朝翻入圣笔底,昭回之光唤渠起。
小臣滥巾缝掖行,手抄孝经不彻章。
何曾下笔写史汉,再拜恭览汗透裳。
太史结庐伴鸥鹭,锡山山下荆溪渡。
红光紫气上烛天,个是深藏宝书处。
竹竿穿竹篱,却与篱为柱。
大小且相依,荣枯何足顾。
暑极无可增,夏馀亦复几。
幽人暍欲腊,日日望秋至。
秋至凉不随,夏去热未已。
一夕睡美馀,秋从簟波起。
新凉来何方,洒若清到髓。
夕前轻雨作,雨后微风駃。
凉偶与之偕,未必凉因此。
向来亦风雨,既止暑更倍。
但令暑为凉,老病有生意。
何必问所来,亦莫悲徂岁。
针来大笋束仍攒,作么开时色两般。
荀令金炉炷沉水,昭容紫袖衬中襌。
同花异叶株株异,一种栾枝节节栾。
雪里寒香得三友,溪边梅与畹边兰。
近看丁香万粒攒,远看却与紫毬般。
谁将玉胆蔷薇水,新濯琼肤锦绣襌。
净界薰脩尔芬馥,无人剪剔自团栾。
下元前至上元后,省得龙沉与麝兰。
故老谈李仙,晋日上寥廓。
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
鹤本非胎生,古卵尚遗壳。
千年石似坚,覆在凤山脚。
寒宵晦风雨,神光照岩壑。
犬嘷鸡夜鸣,龙泣人寝愕。
祇今筠庵是,因物非绳削。
当时抱破处,作门不关钥。
盖以一把茅,聊以护霜雹。
遐瞻如钓翁,蓑衣逐层著。
我来验幽讨,意尚疑谚谑。
雾中披羽衣,砌下脱芒屩。
入户环仰观,中空生响诺。
不见朱顶雏,犹存雪色膜。
松梢双老鹳,戛然下檐角。
老夫忽心惊,不敢小盘礴。
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花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蜜成万蜂不敢尝,要输蜜国供蜂王。
蜂王未及享,人已割蜜房。
老蜜已成蜡,嫩蜜方成蜜。
蜜房蜡片割无馀,老饕更来搜我室。
老蜂无味祗有滓,幼蜂初化未成儿。
老饕火攻不知止,既毁我室取我子。
直不为楹圜不轮,斧斤亦复赦渠薪。
数株连碧真成菌,一胫空肥总是筋。
碧落堂中夕眺馀,一声哀角裂晴虚。
满城烟霭忽然合,隔水人家恰似无。
坐看荷山沉半脊,急归道院了残书。
意行花底寻灯处,失脚偏嗔小史扶。
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
借令落尽仍香雪,且道开时是底花。
白玉梢头千点韵,绿云堆里一枝斜。
休休莫斸西庄柳,放上松梢分外佳。
堂后檐前小石山,一峰瘦削四峰攒。
忽腾绝壁三千丈,飞下清泉六月寒。
乃是家僮聊戏事,倒倾古井作惊湍。
老夫畏热年来甚,更借跳珠裂玉看。
双枫一松相后前,可怜老翁依少年。
少年翡翠新衫子,老翁深衣青布被。
更看秋风清露时,少年再换轻红衣。
莫教一夜霜雪落,少年赤立无衣著,老翁深衣却不恶。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 吉水(今江西省 吉水县 黄桥镇 湴塘村 )人。 南宋 著名诗人、大臣,与 陆游 、 尤袤 、 范成大 并称为“ 中兴四大诗人 ”。因 宋光宗 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 进士 第,历仕 宋高宗 、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 秘书监 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 光禄大夫 , 谥号 “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 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 诚斋集 》等。

中文名
杨万里
别名
杨廷秀、杨诚斋、杨文节、诚斋先生
职业
诗人
性别
出生地
吉州吉水
出生日期
1127年10月29日
去世日期
1206年6月15日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南宋
字号
字廷秀、号诚斋
谥号
文节
官职
宝谟阁直学士
代表作品
诚斋集
主要成就
诗文创作,创“诚斋体”
地位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追赠
光禄大夫
爵位
庐陵郡开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