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人物 | 历史人物 | 唐代伟大的诗人,代表作《登高》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羇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鞞。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
却思飜玉羽,随意点春苗。
雪暗还须浴,风生一任飘。
几羣沧海上,清影日萧萧。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仍爲餧其子,礼若奉至尊。
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
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
圣贤古法则,付与後世传。
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
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
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
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野花随处发,官柳着行新。
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爲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迟日深春水,轻舟送别筵。
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
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
若逢岑与范,爲报各衰年。
忆昨离少城,而今异楚蜀。
舍舟复深山,窅窕一林麓。
栖泊云安县,消中内相毒。
旧疾甘载来,衰年得无足。
死爲殊方鬼,头白免短促。
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
别家长儿女,欲起慙筋力。
客堂序节改,具物对羁束。
石暄蕨芽紫,渚秀芦笋绿。
巴莺纷未稀,徼麦早向熟。
悠悠日动江,漠漠春辞木。
台郎选才俊,自顾亦已极。
前辈声名人,埋没何所得。
居然绾章绂,受性本幽独。
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
事业只浊醪,营葺但草屋。
上公有记者,累奏资薄禄。
主忧岂济时,身远弥旷职。
循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
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
形骸今若是,进退委行色。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
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爲後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於绵。
劒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
巨璞禹凿余,异壮君独见。
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
聊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
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
比公头上冠,贞质未爲贱。
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
公含起草姿,不远明光殿。
致於丹青地,知汝随顾眄。
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
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慙。
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
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二月频送客,东津江欲平。
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
泪逐劝桮下,愁连吹笛生。
离筵不隔日,那得易爲情。
闻说荆南马,尚书玉腕骝。
顿骖飘赤汗,踞蹐顾长楸。
胡虏三年入,乾坤一战收。
举鞭如有问,欲伴习池游。
东城抱春岑,江阁邻石面。
崔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
雨槛卧花丛,风牀展书卷。
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
呼婢取酒壶,绩儿诵文选。
晚交严明府,矧此数相见。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
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
在野只教心力破,千人何事网罗求。
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韝。
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
灵芝冠衆芳,安得阙亲近。
遭乱意不归,窜身迹非隐。
细人尚姑息,吾子色愈谨。
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卑飞欲何待,捷径应未忍。
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
羇离交屈宋,牢落值颜闵。
水路迷畏途,药饵驻修轸。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步趾咏唐虞,追随饭葵堇。
数杯资好事,异味烦县尹。
心虽在朝谒,力与愿矛盾。
抱病排金门,衰容岂爲敏。
高马勿唾面,长鱼无损鳞。
辱马马毛焦,困鱼鱼有神。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深。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中文名
杜甫
别名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老杜、诗圣
国籍
性别
出生地
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出生国家
出生日期
先天元年(712年)
去世日期
大历五年(770年)冬
民族
汉族
信仰
道教
所处时代
唐朝
字号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代表作品
《望岳》、《登高》、《春望》、《三吏》、《三别》
主要成就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
尊称
诗圣
流派
唐代现实主义
官职
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