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人物 | 历史人物 | 唐代诗人,作品《阿房宫赋》
柳动晴风拂路尘,年年宫阙锁浓春。
一从翠辇无巡幸,老却蛾眉几许人。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
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
蓟北雁初去,湘南春又归。
水流沧海急,人到白头稀。
塞路尽何处,我愁当落晖。
终须接鸳鹭,霄汉共高飞。
遗踪委衰草,行客思悠悠。
昔日人何处,终年水自流。
孤烟邨戌远,乱雨海门秋。
吟罢独归去,烟云尽惨愁。
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戌楼春带雪,边角暮吹云。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鴈羣。
如何遣公子,高卧醉醺醺。
相别徒成泣,经过总是空。
劳生惯离别,夜梦苦西东。
去路三湘浪,归程一片风。
他年寄消息,书在鲤鱼中。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爲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故交相见稀,相见倍依依。
尘路事不尽,云岩闲好归。
投人销壮志,徇俗变真机。
又落他乡泪,风前一满衣。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
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
古槐疎影薄,仙桂动秋声。
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年光何太急,倏忽又青春。
明月谁爲主,江山暗换人。
莺花潜运老,荣乐渐成尘。
遥忆朱门柳,别离应更频。
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
教我泪如霰,嗟君髪似丝。
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
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黄沙连海路无尘,边草长枯不见春。
日暮拂云堆下过,马前逢着射鵰人。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称“杜樊川”。

杜牧“小杜”,杜甫“大杜”。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中文名
杜牧
别名
杜牧之,后世称杜樊川
国籍
中国
性别
出生地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
公元803年
去世日期
约公元852年
民族
汉族
所处时代
唐朝
字号
字牧之 号樊川
代表作品
《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等
主要成就
创造晚唐诗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