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

人物 | 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领袖人物
圃胜城能曲,台高野更秋。
席陪骢马出,情为碧云留。
移坐铺林叶,添樽面水流。
潜思歌舞地,指点问王州。
入院看垂杮,临畦羡引泉。
寒荽自满地,疏树不妨天。
野老疑旌旆,林乌下酒筵。
无云但游衍,公意在桑田。
北使还朝近,西城返照深。
霜情留果实,晚意付花心。
风助林皋爽,云横海岳阴。
兹游如在念,应有寄南音。
胜地留宾切,离筵散酒迟。
网鱼生跃案,摘枣脆连枝。
草夕鸣蛩动,天秋过雁知。
河桥明日事,愿尽掌中卮。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
有无丈人石,几许大夫松。
海日低波鸟,岩雷起窟龙。
谁言天下小,化外亦王封。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六旬千里客,九载一毡归。
路远琴书重,官贫妻子饥。
塞云迎老鬓,河色恋征衣。
会有秋行伴,关山新雁飞。
宋代陈无巳,唐时郑广文。
道高官独冷,名美世同闻。
汝挈一毡去,予怜双袂分。
潸潸白首泪,长向渭西云。
赫赫乘龙地,萧萧罗雀门。
桑麻犹世业,书史但儿孙。
数过看颜帖,今来为菊樽。
显亲君太晚,愿化北溟鲲。
主宾俱不饮,相对坐同深。
幸有黄花兴,无论白发心。
游虫纷落日,高叶下疏林。
静里闻鸿雁,疑添往岁音。
少小期鹏运,于今尚未飞。
蒿深仲蔚宅,鹑结宪生衣。
背郭元桑树,临河只钓矶。
奉亲知不苦,馔有白鱼肥。
白屋山中相,黄河水后田。
家无酿酒秫,人索买书钱。
雨过云留野,风来浪接天。
行行牛角上,犹挂古人编。
一山背城起,万古号为君。
秀揽江心月,雄吞海面云。
金陵通地脉,玉港发人文。
羡彼投簪客,中年卧紫氛。
季札坟边业,春申邑后山。
一江平展镜,两港曲成环。
不雨云烟拥,长春草木斑。
隐君梯万丈,倘许世人攀。
烂熳梁园树,江舟尔恰回。
苑桃惟旧列,墙柳半新栽。
枝为来人袅,花迎笑口开。
吴门春更好,几上虎丘台。
黄子吾真畏,程生尔更奇。
江城倾盖日,渭北暮云时。
宝剑神终合,冥鸿性不移。
忽思千里驾,惭愧昔人为。
郑门古城曲,小筑成幽园。
为厌朝簪扰,兼辞人境喧。
矮堂交杂树,炎日驻游轩。
默默林中意,相看对一尊。
养寂为园卧,寻幽当暑过。
林深得日薄,地静觉蝉多。
旧业元粳稻,新亭复薜萝。
谁怜朱绂客,遽恋白云窝。
昨报三吴客,将寻五岳游。
薜萝应制服,春水正宜舟。
二室云中峻,三花烟外浮。
住居吾幸迩,先肯到嵩丘。
天柱峰头雪,莲花岭畔云。
朗吟惟李白,独往更黄君。
婚嫁今应毕,藜鞋有幸分。
共跻恒岱遍,归著五游文。
宝地元依海,珠林更假山。
登临重九遇,城阙五云还。
歌吹喧侯里,边烽入汉关。
望乡归未得,能对菊花斑。
敕寺四围湖,秋林层阁孤。
天空木更响,风口帽还扶。
鱼群席下跃,鸟影镜中趋。
泛菊看山海,寒烟暮有无。
滕阁上元宜,章江登宴时。
衣冠还大国,唐宋自残碑。
灯火阑堪凭,风尘泪欲垂。
黄云驱日暮,回首见征旗。
阳浦通新雾,阴城带古楼。
君王罢歌舞,栋宇白云留。
草色岁年换,客心江水流。
暮昏仍一望,灯火万家州。
不倦登楼目,遥怜秋色重。
枫村叠暗浦,霜日抱孤峰。
楚越窗中地,江山战后容。
倚阑浑不语,吾欲采芙蓉。
恰送重阳日,能禁孤雁来。
林稀山尽出,风顺橹齐开。
况是薛楼会,难孤江上杯。
菊芳看莫厌,秋色异乡催。
四海逢今夕,孤城有独身。
干戈犹野哭,梅柳自江春。
月向平湖满,灯于静夜亲。
罢喧风乍起,嗟尔楚南人。
嘈嘈市鼓动,松月静吾门。
灯火思今夜,风光满故园。
天明淹舞袖,尘暗失游轩。
老鬓江山异,愁看旌旆繁。
汉江江上月,今夕去年看。
尚忆岘山曲,秋城波色寒。
故乡仍节序,衰鬓且儒冠。
桂子真谁种,天空落未乾。
辉辉众星没,宛宛孤轮高。
万古今宵月,青天首自搔。
广闺萤息照,悬树鸟分毛。
寂寞枚乘笔,空怀八月涛。
节有吾家会,天能此夜阴。
蟾蜍逐月没,桂子落云深。
同是悲秋客,况怀天柱心。
引杯光欲闪,徙倚向东林。
云出真谁料,月行应自如。
闇然花径里,忽枉故人车。
落叶近坐满,清光中夜舒。
杯来不须却,此意合踌躇。
赏时争上塔,乘月复登台。
地尽中原入,天空秋色来。
望乡番恨雁,有菊且衔杯。
却忆龙山帽,徒增醉者哀。
天地疏秋色,楼台敞客歌。
远江寒自白,落木晚堪多。
月为衔杯出,鸿于鸣磬过。
霜横不归去,吾意在烟萝。
虎豹威边日,龙蛇哭尔年。
故人今若此,吾道合潸然。
部曲归旌拥,风云旧国连。
蓟门秋草遍,何处是新阡。
翰海龙真泣,辽阳鹤竟归。
壮心元铁石,神爽尚旌旂。
光绕新埋剑,香残旧赐衣。
至今生仲达,犹怯孔明威。
短剑英雄气,孤舟疾病身。
那知生别后,竟作死归人。
汴柳诗筒断,江花穗幔新。
白头交谊者,洒泪向残春。
客榇收丰沛,归舟渺越吴。
扶持有令弟,书剑付遗孤。
墓草亲朋隔,山松旧业芜。
当年走马地,魂绕孝王都。
种豆高于屋,垂瓜忽满庭。
根深历夏茂,蔓弱望秋零。
猥杂沉霜露,纵横碍月星。
斧斤呼稚子,欲伐几回停。
炎时忻密叶,寒至怨多阴。
自是衰荣理,非关爱恶心。
代条近阳月,开牖散秋禽。
但能存硕果,无用叹萧森。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 庆阳府 安化县(今甘肃省 庆城县 ),后又还归故里,故《 登科录 》直书李梦阳为河南 扶沟 人。 他善工书法,得 颜真卿 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 前七子 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 自书诗 》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 袁宗道 、 袁宏道 、 袁中道 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中文名
李梦阳
国籍
中国
性别
出生地
甘肃省庆城县
出生日期
公元1473年1月5日
去世日期
公元1530年1月28日
所处时代
代表作品
《自书诗》
主要成就
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字号
字献吉,号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