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

人物 | 行业人物 | 作家 |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
牡丹凋谢荼蘼老,锦茵不忍残英扫。
春事已阑珊,销魂芍药栏。
烽烟仍满地,未碍芳时丽。
再作看花人,明年花更新。
不是关情也有情,十年愁病损兰成。
颜衰怕见时藏镜,眼倦难明每近灯。
花自落,草新生,东风吹到几时停。
才能拭了伤春泪,帘外莺啼又数声。
乍捲疏帘觉晓凉,扶筇缓步小银塘。
池波滟滟容新雨,花木欣欣恋早阳。
茶鼎沸,药炉香,谁知过却好时光。
近来一病一回老,身似秋林不耐霜。
斜月西楼,楼外残莺啼晓。
夜难眠,还起早,懒梳头。
胭脂匀了恹恹地,鹦哥那解人意。
理琴弦,弹流水,恨悠悠。
青杏黄时,还记花开那日。
月朦胧,吹玉笛,影参差。
近来才减伤春恨,昼闲长觉困。
镜奁中,惊瘦损,没人知。
洞庭波起,渺渺人千里。
楼外夕阳多憔悴,雁背带来秋意。
残灯支枕无眠,声声只在林间。
一夜西风卷尽,开门又见青山。
萧萧渐急,堆满阑干侧。
穿月飘风无气力,谁共落花怜惜。
春红夏绿凋零,一般同是伤情。
拾取欲题无语,凭他去做秋声。
莺娇燕婉,转瞬繁华换。
抱影声嘶蝉噪晚,也怨浓阴忒短。
如何一夜霜飞,无端飘坠谁依。
今日堆尘委路,原来曾在高枝。
相看座上须眉古,我亦鬓成霜。
楼台寂寞,承平回首,莫问霓裳。
金瓯依旧,浮云便有,不碍清光。
酒如长满,人如长聚,老也无妨。
将圆已放圆时彩,更不待团圞。
芳华豆蔻,娉婷恰似,好好当年。
秋光几易,贞元人老,殿阙依然。
及时须赏,阴晴难定,欲买无钱。
秋光何似春光好,见月易思家。
忘年俦侣,青衫白发,同是天涯。
宫城咫尺,红墙一水,银汉微斜。
嫦娥不识,人间兴废,几换繁华。
江东子弟歌中哭,已失秦家鹿。
轻撞玉斗范增嗔,何不教伊舞剑向鸿门。
红颜生死皆千古,怜被英雄误。
汉王霸业几秋风,输与美人芳草属重瞳。
雉妖人彘谁家妇,敢与争千古。
寄魂芳草舞春风,也似杜鹃啼断杜鹃红。
泪凝斑竹花凝血,一样情凄绝。
江山难抵美人恩,不见五陵陵树只斜曛。
春已半,太匆匆,恨重重。
明日雨,夜来风。
草芊眠,花淡荡,柳惺忪。
肠欲断,梦相逢,月溶溶。
香阁掩,绣帷空。
绿弦心,红蜡泪,两情同。
寒食近,雨丝丝,草萋迷。
粱燕语,柳莺啼。
落花多,红粉老,白头归。
行乐地,宴游时,夕阳低。
人自去,马频嘶。
笛声哀,尊酒尽,泪空垂。
东风芳草年年碧,去年屐齿痕犹湿。
桃李又繁华,今年不在家。
流莺窥绣户,绿遍垂杨树。
闲煞旧楼台,主人来未来?。
自家心事谁能道,阶前空有相思草。
枝上恨啼莺,可知人远行?春残独作客,云树关山隔。
无处不天涯,何须望眼赊。
颜色分鹦鹉,毛仪讶凤凰。
窗纱蕉影映花光,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
竹叶杯浮酒,柳衣汁染香。
洛阳曾与醉千场,狂杀当时惨绿少年郎。
影映苹婆釉,光摇度母坛。
色香不住有情天,悟到非花非叶是真禅。

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民国七年(1918年),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由此进入军界,历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民国十六年(1927年)起,历任盐业银行总管理处稽核,南京盐业银行经理、常务董事,秦陇实业银行经理。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 中央文史馆 馆员,任 燕京大学 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 名誉理事等职。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将多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

代表作《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和《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及《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1982年2月26日,逝世,享年84岁。

毕业院校
天津新学书院
出生地
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阎楼
去世日期
1982年2月26日
出生日期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14日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性别
星座
生肖
职业
鉴赏家
中文名
张伯驹
代表作品
《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等
主要成就
捐献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