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真率由来无次第,经旬踰月不为稀。
蓝舆但恨无人举,坐想纷纷醉落晖。
黄发今彫丧,苍生欲奈何。
散金才极乐,曳杖已成歌。
十郡馀恩在,三台故吏多。
位崇仍有后,五福更为多。
卤簿去悠悠,西郊乱叶秋。
旐翻寒日薄,笳咽断云愁。
吊客门飞鹤,佳城山卧牛。
灵车今不返,洧水日东流。
文武从容两有馀,公槐将幕往来居。
已安四海如三杰,欲散千金比二疏。
今日监边亲跪毂,佗年入殿赐乘车。
武侯暂为苍生起,长忆隆中卧旧庐。
平安候火出云间,区脱无尘刁斗闲。
汉相威声遥制敌,胡兵远迹夜开关。
赤松雅意思轻举,黄阁群心望复还。
玉帐牙旗空壮观,谢公高兴在东山。
天祐休明祚,时生隽杰臣。
贤科首多士,宰府泽生民。
焕烂三台正,冲融四海春。
欲知甄冶力,试问白头人。
松漠骄无信,渔阳广聚兵。
移书侮中国,决意背齐盟。
直气轻轺入,英辞左衽惊。
虏归烽火灭,宇县复升平。
大吕功名重,鸿毛轩冕轻。
闲居客愈盛,暂出市皆倾。
溟海涵容大,龙门谒见荣。
谦光俨在目,恸哭望佳城。
杖屦还私第,精诚在本朝。
爱君老不懈,忧国没方昭。
东阁秋牢落,西芒夜寂寥。
只应忠亮志,气运不能消。
红旆萦林却转,琼筵就水重开。
荷香著衣不去,竹色映酒遥来。
楼船潋滟轻浪,鸥鹭缤纷满天。
清歌久之未度,画梁尘落芳筵。
畴昔侍严亲,俱为綵服人。
游兰已多益,得桂复同春。
风树悲欢异,萍波聚散频。
峡中尽遗事,何处不沾巾。
君行杳何许,万里蜀云西。
野色春期近,林烟晓意迷。
天藏巴峡小,星逼剑关低。
莫使乡愁乱,咬咬信子规。
雾净金波溢,天开碧幕空。
夜寒虽料峭,春意自冲融。
熠熠枝上露,翛翛竹杪风。
暂还林野兴,不似畜樊笼。
澹薄春云散,低昂北斗横。
微分汉津雁,静识建章更。
浊酒怜虚爵,高文忆友生。
前轩空不掩,怅息负孤清。
问子青云器,胡为不少留。
未能充禄养,安散及身谋。
卓尔千人俊,居然百里忧。
连城价终在,自是玉工羞。
七载一相见,恍然如路衢。
形骸渐枯槁,志业转荒芜。
往事云过眼,新愁雪染须。
明朝又分首,上马即重湖。
为吏文无害,临民政不苛。
浑金生自美,古井澹无波。
方喜风鹏举,旋闻隙驷过。
善人宜寿考,报施定如何。
秀眉无足验,结轖遽为灾。
乡曲三年别,江山万里回。
林闾飞旐入,书剑逐舟来。
坟草枯还绿,重泉不复开。
声教万馀里,文明四十春。
茂勋留信史,盛德满生民。
共适禽鱼乐,安知橐籥仁。
百年龙驭远,空复仰威神。
雾晓铜鱼跃,霜寒阊阖开。
哀声际海发,灵仗拂天来。
别寝严虚位,重阍閟夜台。
柏城空有路,无复属车回。
行冠乡人品,文为学者师。
黄裳蕴厚德,玉律俨清规。
大节人难夺,嘉谟世莫知。
仪型不可见,遗烈满丰碑。
裴回游内禁,密勿赞鸿枢。
阴德加民物,清名服士夫。
天方遗一老,星忽陨三吴。
疑从龙髯去,乘云在帝都。
瀛海吁谟定,宗祧指顾安。
鸿勋柱石壮,劲节雪霜寒。
翼亮三朝久,初终一德完。
如何未黄发,垄柏已丸丸。
爱物威容悴,忧公宿疹加。
孤忠贯白日,美志掩丹霞。
行路皆惆怅,闻风悉叹嗟。
英灵觐宗祖,犹想佑皇家。
恻怛动旒扆,鸿胪葬老臣。
箫铙震淦口,绋翣隘漳滨。
久大英名在,哀荣异礼陈。
丰碑纪遗烈,长泣邺城人。
菽藿一箪乐,蒿莱三亩宽。
蒲轮不能起,瓮牖有馀安。
高节去圭角,久要敦岁寒。
今朝郊外客,谁免涕汍澜。
慕德闻风久,论交倾盖新。
何须半面旧,不待一言亲。
讲道切磋直,忘怀笑语真。
重言蒙蹠实,佩服敢书绅。
结发读经史,疲精非一朝。
于今成濩落,所幸得逍遥。
不韪狂心息,难平客气消。
巢林易为足,窃敢比鹪鹩。
闲思宇宙内,何物不由天。
定分不移易,劳心徒弃捐。
鹏飞九万里,松寿一千年。
斥鴳与朝菌,逍遥亦自然。
闭目念前古,飘然一烘尘。
两仪仍似旧,万物互争新。
轩冕荣何在,箪瓢乐最真。
众人俱我笑,我亦笑其人。
六合旷无际,逍遥好纵游。
放怀同一贯,瞬目即千秋。
丸遇区臾止,萍随波浪流。
所之皆自得,何惧亦何忧。
卢肇时推重,终军众共贤。
何如夺标日,未及弃繻年。
官历清涂遍,名居美事先。
人间福有五,视履岂非全。
昔日程文士,中间侍坐宾。
游陪惭晚辈,待遇过它人。
方叹龙门远,俄惊马鬣新。
西园行乐处,引领但沾巾。
钱唐江里扁舟上,别后篱花几度黄。
忧患萦心何缭绕,风光满目尽凄凉。
谁同凿落杯中酒,独系茱萸肘后囊。
可复无书道情素,云间空有雁南翔。
太室横山蔽十里,相思空复上高台。
瓮头白酒行当熟,篱下黄花稍复开。
陶令不无同醉兴,孟君况有解嘲才。
欲凭西北高风势,飞度轘辕劝一杯。
雨意沉沉泼火馀,夔龙盛集退朝初。
酒殽络绎来丹禁,冠剑参差下玉除。
紫凤归飞云烂漫,黄鹂新啭柳扶疏。
麦禾满野边烽息,佳节何妨赋乐胥。
圣主褒优鼎轴臣,金觞玉醴照青春。
万家烟火朝来静,九陌风光雨后新。
高燕翔飞惊紫绶,馀光点缀托朱轮。
问牛因得观民俗,不独嬉游惜令辰。
洛川秦野郁相望,风物山河旧帝乡。
涧底逢人问樵径,松间系马宿僧房。
恨无同好携三雅,共讲前闻醉百场。
历遍胜游翻怅望,日边回首远烟苍。
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
目■懒拭如松液,领发频抓似栗房。
林壑不嫌无用物,形骸难入少年场。
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我得圣俞诗,于身亦何有。
名字托文编,佗年知不朽。
我得圣俞诗,于家果何如。
留为子孙宝,胜有千年珠。
穜稑献新种,祎褕浣旧衣。
玉钩随步辇,行看采桑归。
樛木犹藏叶,夭桃未作花。
六宫歌逮下,四海咏宜家。
沟暖冰初断,窗晴雪半消。
馀寒不足畏,涂壁尽芳椒。
宝胜金幡巧斗功,綵花蜡燕飏和风。
玉盘翠苣映红蓼,捧案朝来献两宫。
春衣不用蕙兰薰,领缘无烦刺绣文。
曾在蚕宫亲织紞,方知缕缕尽辛勤。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 政治家 、史学家、文学家,自称 西晋 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 王安石变法 ,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 尚书左仆射 兼门下侍郎。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稽古录 》《涑水记闻》《潜虚》等。

元祐元年(1086年)10月11日,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 谥号 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中文名
司马光
别名
司马温公、司马文正、涑水先生
国籍
中国
职业
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性别
出生地
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县)
出生国家
出生日期
1019年11月17日
去世日期
1086年10月11日
祖籍
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
民族
汉族
生肖
所处时代
北宋
字号
字公实、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
谥号
文正
官职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代表作品
《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主要成就
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星座
天蝎座
追赠
太师、温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