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人物 | 历史人物 | 官员 | 唐朝大臣、诗人,代表作《菊花》
吾友有宝剑,密之如密友。
我实胶漆交,中堂共杯酒。
酒酣肝胆露,恨不眼前剖。
高唱荆卿歌,乱击相如缶。
更击复更唱,更酌亦更寿。
白虹坐上飞,青蛇匣中吼。
我闻音响异,疑是干将偶。
为君再拜言,神物可见不。
君言我所重,我自为君取。
迎箧已焚香,近鞘先泽手。
徐抽寸寸刃,渐屈弯弯肘。
杀杀霜在锋,团团月临纽。
逡巡潜虬跃,郁律惊左右。
霆电满室光,蛟龙绕身走。
我为捧之泣,此剑别来久。
铸时菫山破,藏在松桂朽。
幽匣狱底埋,神人水心守。
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焕有。
我欲评剑功,愿君良听受。
剑可剸犀兕,剑可切琼玖。
剑决天外云,剑冲日中斗。
剑隳妖蛇腹,剑拂佞臣首。
太古初断鳌,武王亲击纣。
燕丹卷地图,陈平绾花绶。
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曾经铸农器,利用剪稂莠。
神物终变化,复为龙牝牡。
晋末武库烧,脱然排户牖。
为欲埽群胡,散作弥天帚。
自兹失所往,豪英共为诟。
今复谁人铸,挺然千载后。
既非古风胡,无乃近鸦九。
自我与君游,平生益自负。
况擎宝剑出,重以雄心扣。
此剑何太奇,此心何太厚。
劝君慎所用,所用无或苟。
潜将辟魑魅,勿但防妾妇。
留斩泓下蛟,莫试街中狗。
君今困泥滓,我亦坌尘垢。
俗耳惊大言,逢人少开口。
处处侯门可曳裾,人人争事蜀尚书。
摩天气直山曾拔,澈底心清水共虚。
鹏翼已翻君好去,乌头未变我何如。
殷勤为话深相感,不学冯谖待食鱼。
夏水漾天末,晚旸依岸村。
风调乌尾劲,眷恋馀芳尊。
解袂方瞬息,征帆已翩翻。
江豚涌高浪,枫树摇去魂。
远戍宗侣泊,暮烟洲渚昏。
离心讵几许,骤若移寒温。
此别信非久,胡为坐忧烦。
我留石难转,君泛云无根。
万里湖南月,三声山上猿。
从兹耿幽梦,夜夜湘与沅。
红裙委塼阶,玉爪剺朱橘。
素臆光如砑,明瞳艳凝溢。
调弦不成曲,学书徒弄笔。
夜色侵洞房,春烟透帘出。
莎草遍桐阴,桐花满莎落。
盖覆相团圆,可怜无厚薄。
昔岁幽院中,深堂下帘幕。
同在后门前,因论花好恶。
君誇沈檀样,云是指撝作。
暗澹灭紫花,句连蹙金萼。
都绣六七枝,斗成双孔雀。
尾上稠叠花,又将金解络。
我爱看不已,君烦睡先著。
我作绣桐诗,系君裙带著。
别来苦修道,此意都萧索。
今日竟相牵,思量偶然错。
楚俗不爱力,费力为竞舟。
买舟俟一竞,竞敛贫者赇。
年年四五月,茧实麦小秋。
积水堰堤坏,拔秧蒲稗稠。
此时集丁壮,习竞南亩头。
朝饮村社酒,暮椎邻舍牛。
祭船如祭祖,习竞如习雠。
连延数十日,作业不复忧。
君侯馔良吉,会客陈膳羞。
画鹢四来合,大竞长江流。
建标明取舍,胜负死生求。
一时欢呼罢,三月农事休。
岳阳贤刺史,念此为俗疣。
习俗难尽去,聊用去其尤。
百船不留一,一竞不滞留。
自为里中戏,我亦不寓游。
吾闻管仲教,沐树惩堕游。
节此淫竞俗,得为良政不。
我来歌此事,非独歌此州。
此事数州有,亦欲闻数州。
月濛濛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
蠡盏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滟滟。
泪消语尽还暂眠,唯梦千山万山险。
种藕百馀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紫踯躅,灭紫拢裙倚山腹。
文君新寡乍归来,羞怨春风不能哭。
我从相识便相怜,但是花丛不回目。
去年春别湘水头,今年夏见青山曲。
迢迢远在青山上,山高水阔难容足。
愿为朝日早相暾,愿作轻风暗相触。
尔踯躅,我向通州尔幽独。
可怜今夜宿青山,何年却向青山宿。
山花渐暗月渐明,月照空山满山绿。
山空月午夜无人,何处知我颜如玉。
落月沈馀影,阴渠流暗光。
蚊声霭窗户,萤火绕屋梁。
飞幌翠云薄,新荷清露香。
不吟复不寐,竟夕池水傍。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清晨颒寒水,动摇襟袖轻。
翳翳林上叶,不知秋暗生。
回悲镜中发,华白三四茎。
岂无满头黑,念此衰已萌。
后伏火犹在,先秋蝉已多。
云色日夜白,骄阳能几何。
壤隙漏江海,丝微成网罗。
勿言时不至,但恐岁蹉跎。
霁丽床前影,飘萧帘外竹。
簟凉朝睡重,梦觉茶香熟。
亲烹园内葵,凭买家家曲。
酿酒并毓蔬,人来有棋局。
始见梨花房,坐对梨花白。
行看梨叶青,已复梨叶赤。
严霜九月半,危蒂几时客。
况有高高原,秋风四来迫。
艳艳剪红英,团团削翠茎。
托根在褊浅,因依泥滓生。
中有合欢蕊,池枯难遽呈。
凉宵露华重,低徊当月明。
㸌㸌刀刃光,弯弯弓面张。
入水斩犀兕,上山椎虎狼。
里中无老少,唤作癫儿郎。
一日风云会,横行归故乡。
晓月笼云影,莺声馀雾中。
暗芳飘露气,轻寒生柳风。
冉冉一趋府,未为劳我躬。
因兹得晨起,但觉情兴隆。
暄寒深浅春,红白前后花。
颜色讵相让,生成良有涯。
梅芳勿自早,菊秀勿自赊。
各将一时意,终年无再华。
燕巢官舍内,我尔俱为客。
岁晚我独留,秋深尔安适。
风高翅羽垂,路远烟波隔。
去去玉山岑,人间网罗窄。

元稹[zhěn](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十九世孙,比部郎中 元宽 之子,母为荥阳郑氏。

聪明过人,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 左拾遗 ,进入河中幕府,擢 校书郎 ,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 李逢吉 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 太和 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元稹与 白居易 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 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形成“ 元和体 ”。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乐府诗创作受到 张籍 、 王建 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 李绅 。代表作有传奇《 莺莺传 》《 菊花 》《 离思五首 》《 遣悲怀三首 》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 元氏长庆集 》。

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中文名
元稹
别名
元威明、元微之
职业
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性别
出生地
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
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
去世日期
大和五年(831年)七月
民族
汉化鲜卑族
信仰
道教
所处时代
唐代
身份
政治家
字号
字微之,字威明
代表作品
《元氏长庆集》、《莺莺传》
主要成就
倡导新乐府运动
追赠
尚书右仆射